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污水中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从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多样性、分布规律、酶及其活性、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性、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强化人工湿地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就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讨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植物、污水的营养水平、基质、温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去除氨氮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湿地的脱氮主要是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以及氮的挥发等途径来实现的,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是主要的脱氮机制。人工湿地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很多,不仅受到基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这3种人工湿地构成要素的影响,还受到溶解氧(DO)、pH和温度的影响,改善这些影响因素从而达到良好的脱除氨氮效果。最后对人工湿地基质吸附饱和后再生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廉价的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的替代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废水的处理。目前对湿地系统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基质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文章从微生物生态的角度论述了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水生植物对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目前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柳林妹  滕彦国  杨光  陈海洋 《环境工程》2022,40(12):270-280
针对污水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及潜在危害,总结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抗生素的去除率为60%~100%,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率为10%~100%,季节、进水水质、水力停留时间、温度、pH、微生物、植物、基质等是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主要因素,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吸附、植物吸收和植物降解是主要去除机制。人工湿地虽然可以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但抗生素在基质的富集以及出水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增加会带来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新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和传统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制,以及人工湿地各要素的去除机理和贡献、耦合生物电化学作用的人工湿地技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效率,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因素.表明人工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湿地的运行管理等都会影响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根据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发展极为迅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水体修复与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试验与工程研究,综合概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总结探讨了影响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主要因素,如间歇进水、基质选择和堵塞问题,并提出垂直流人工湿地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应...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以及系统基质中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中磷的行为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湿地植物芦苇和香蒲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人工湿地系统中 ,微生物是系统中有机污染物和氮分解去除的主要执行者 ,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使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本文研究了湿地植物芦苇和香蒲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活性等特性 ,结果表明芦苇和香蒲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 ,根际微生物活性高于非根际的微生物活性 ,芦苇根际比香蒲更适合亚硝酸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沸石和砾石作为填料,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下行流填料柱中,其去除机理主要是微生物对溶解态氮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悬浮态氮沉积在填料孔隙中,会出现"氮释放"现象;水温、气水比、碳氮比、氮源形式等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氮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中基质的种类和填充方式会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在温室内构建空白-人工湿地(CW0)、铁矿石-人工湿地(CW1)、生物炭-人工湿地(CW2)和铁矿石+生物炭-人工湿地(CW3)这4组湿地,研究不同填料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和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人工调控措施,可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总体处理效率和针对性指标的处理能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系统中对微生物人工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查明造成不同基质结构人工湿地净化性能差异的微生物因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对比人工湿地系统中,从床体表层到底层渗透系数逐渐升高的六层结构人工湿地(CW6)净化性能最高,其出水中COD、TN、NO-3-N及NH_4~+-N平均浓度分别为39、11、0.35及4 mg·L~(-1),其后为三层结构人工湿地(CW3),而单层结构人工湿地(CW1)的净化效果最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95、21、0.60及12 mg·L~(-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多层结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OTUs略低于单层结构湿地,但其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其属水平上的硝化与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却显著高于单层湿地.PCA和丰度热图分析结果显示,CW3和CW6床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的微生物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从而有利于污染物的分区降解,而CW1各样点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控制湖泊的磷负荷显得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人工湿地基质除磷的相关机理,包括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物理作用。通常情况下,认为化学作用是湿地基质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另外,文章也分析了人工湿地基质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基质除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分析了间歇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探讨了芦苇根系周围存在的不同种类微生物,以及所构成的间歇流人工湿地特有的生态系统对污水中COD、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9种,不同菌属的微生物的存在与溶解氧浓度有关;各菌种微生物的数量受温度影响较大;ABR与两级湿地联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夏季COD、NH4+-N、TP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冬季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迭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BIOLOG-GN微平板分析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阐明空气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AWCD值、优势群落及Mc Intosh指数均存在差异,春季和夏季空气微生物碳源代谢强度明显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4个季节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优势群落依次为羧酸类代谢群落、糖类代谢群落、聚合物类代谢群落和羧酸类代谢群落,夏季空气微生物对6类化合物的利用水平高于其他季节(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秋季和冬季空气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相似,但与春季和夏季差别较大,胺类是区分人工湿地夏季与春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碳源类型,羧酸类是区分春季与秋季和冬季空气微生物代谢差异的主要碳源类型.不同季节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主导影响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人工温地脱氮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脱氮、氮的挥发、氨化作用、基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并讨论了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脱氮机理的研究和优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人工温地脱氮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脱氮、氮的挥发、氨化作用、基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并讨论了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脱氮机理的研究和优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