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二胡的艺术表现,通过演奏者将作品的内容和演奏情感统一起来,它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反过来又使得演奏者将乐曲主题和音韵更完美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和教育当代大学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解、引导、激发(六字诀)三个方面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不管、不扑、不报、不查、不恢复"五个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森林防火存在"五缺",即缺人管、缺钱管、缺健全的法制、缺责任制的真实约束和缺激励机制,缺先进扑火设备.由此笔者认为农村森林防火亟待"十改",即,改"五长负责制"为"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改"防盗为主"为"防火为主"、改"入海战术"为"精兵上阵"、改"死拼硬打"为"确保生命安全为前提的灵活战术"等等.  相似文献   

4.
5.
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出现的“生态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对生态学涵义的扩展和生态化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涵义已从生态学的生物学含义发展到现代生态学的新涵义,其方法就是研究在科学技术中的“对象”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目标作了生态化表述,即要建设生态-经济-社会优质复合群;然后,对科学技术所出现的生态化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建设普遍优质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群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生态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谈"动态对等"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是对翻译理论界的一大贡献.笔者在承认这个原则的同时,从它概念的几个关键词入手,指出这个概念中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认为它的理论基础不牢靠,并分析了它所忽视的翻译所涉及的几个要素,由此表明,翻译这种涉及到许多因素的复杂活动不能依靠一种理论来指导.  相似文献   

7.
8.
分别对我省桔园的现状、"密改稀"的优越性及"密改稀"的技术要点及如何利用抬移树重新建园的有关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11.
“订单教育”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阐述“订单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类专业实施“订单教育”的几点措施,并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沼泽湿地局地小气候"冷湿岛"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沼泽湿地及其周围旱田对比观测的方法,对沼泽湿地的局地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周围旱田相比,沼泽湿地近地层(0.5—5.0m)气温低,湿度大,具有显著的冷湿岛效应,且不同高度冷湿效应表现不同,越靠近地面,冷湿效应越明显。6—9月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沼泽湿地的冷湿岛效应在7、8月比较明显;比较沼泽湿地和旱田温度、湿度的日变化发现,沼泽湿地在12:00—14:00的日间午后时段呈现出较明显的冷湿岛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细胞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稳态的关键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纳米材料诱发的细胞自噬效应及其生物学结局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成为纳米医学和纳米毒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一方面,纳米材料诱发的自噬效应可作为纳米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其诱发的自噬效应也可成为纳米材料诱发细胞死亡和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重点阐述纳米材料诱导自噬发生的过程及相关机制,进一步探讨纳米材料诱导自噬的不同结局、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深入认识纳米材料自噬效应并对其进行毒理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青 《生态环境》2007,16(5):1583-1584
环境问题本质是人的问题,具体表现于人口问题和人的德行问题。文章认为导致我们系列环境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结果的原因在于我们"德行"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了这些认识误区;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造我们的"德行"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极限之内"。  相似文献   

16.
孔道电位封闭及"空穴"传递理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离子交换膜表面ζ电位和间歇通电时,电渗析隔室中离子变化的测定,建立了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的新理论,即孔道电位封闭及“空穴”传递理论。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论述了创新教育的概念、内容和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得出了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四种困难,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措施和新方法即"三思四勤".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三格式"化粪池污水处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三格式"化粪池是江苏农村改厕中普遍使用的1种污水处理方式,约占全省农村卫生厕所的50%,其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农村水环境质量.在江苏省9个县(市、区)中选取168户农民正常使用的"三格式"化粪池作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6月至8月每隔5 d、连续3次分别在其进、出口采取水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三格式"化粪池对CODCr、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8.51%、6.83%和23.92%;苏南地区好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最差;"三格式"化粪池处理效果差于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的尾水未达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排入环境会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