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工艺去除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高效、生态、低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采用新型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通过模拟重金属废水小试试验,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工艺去除重金属的特性,探讨了主要的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初始浓度、进水pH、废水有机物含量、系统电压均对工艺处理重金属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不同重金属受到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试验结果为本工艺在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杜珈  何帅  周小霞 《环境科学》2021,42(7):3358-3365
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污水处理厂中连续处理废水工艺中的9个不同处理单元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P-ICP-MS)分别对污水处理厂中不同处理单元工艺中的重金属总质量浓度以及重金属纳米颗粒的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工艺对重金属元素及重金属纳米颗粒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单元工艺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对Fe元素的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在二沉池中被去除,去除率达98.53%;不同处理单元工艺对不同重金属纳米颗粒的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对Ni、Pd和Fe纳米颗粒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重金属纳米颗粒在不同处理单元工艺(曝气沉砂池、二沉池和高效沉淀池)中被去除;重金属纳米颗粒在不同处理单元工艺中的粒径分布为23.28~147.83 nm,不同处理单元工艺不会对各重金属纳米颗粒的粒径造成显著影响;pH与Fe元素和Fe纳米颗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除Fe元素和Fe纳米颗粒外,其他重金属元素与其纳米颗粒之间均属于不显著相关,不同处理单元工艺对重金属元素和重金属纳米颗粒的去除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晓燕  刘艳青 《环境科学》2013,34(9):3648-3653
为揭示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及污染来源,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省会城市主要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数据的分析和比对,阐述了我国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中Cd、Cu、Pb和Zn的分布及累积差异,并探讨了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最高,交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最低,商业区和居民文教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4种功能区之间地表灰尘重金属水平分异较大的元素是Zn和Pb,Cu和Cd在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中的含量差异较小.相对于城市土壤,工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最重,其它3个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差异不明显,但相对而言,交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最轻.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累积程度差异最小的元素是Cd.  相似文献   

4.
几种重金属对皱纹盘鲍血细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法定量地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r、Cd、Hg、Pb、C和Zn对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时活性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浸泡急性处理皱纹盘鲍血细胞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血细胞吞噬时的化学发光,表明重金属能够抑制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的活性氧(ROS)的产生,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不同的重金属抑制强度不同,从强到弱以次为Hg>Cd>Cu>Pb>Cr>Zn。研究表明六种重金属中,Hg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免疫毒性最大。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在北江鱼类和底栖动物体内的富集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研究了北江中上游的鱼类、虾、螺和蚬,以及鲤鱼体内不同组织中重金属Pb、Cd、Hg、As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生动物体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量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水生动物体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也有很大区别。北江鱼体肌肉中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的顺序为:CdPbHgAs;不同水生动物体的可食部分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蚬螺虾鱼。鱼体中不同器官组织对重金属的蓄积能力差异巨大,北江鲤鱼体内各器官组织蓄积重金属总量依次为:内脏鳃脂肪肌肉。该次调查采集的北江底栖类动物样品已明显受到重金属污染,达不到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而北江鱼类肌肉则满足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天津市不同功能区及不同季节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浓度标准,筛选典型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重金属危害指数,对环境空气中的重金属危害进行定量评估。有利于了解天津市PM2.5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为今后天津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分级方法评估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Cd,Zn,Cu和Pb负荷对5种土壤(油黄泥土、棕红壤、红壤、石砂土和紫砂土)中的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为主,占土壤重金属总量的51%以上.随着土壤重金属负荷的提高,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比例增大,残余态比例下降,有效性提高,对重金属的缓冲作用下降.由于Cd,Zn,Cu和Pb本身的特性不同,土壤中各组分与Cd,Zn,Cu和Pb的结合方式及程度不同.当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为:Pb>Cu>Zn Cd,酸性土壤和砂质土壤的缓冲能力较低.当重金属加入量较低时,重金属优先向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转化;而当加入量较高时,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的比例增加.土壤pH下降可使交换态Cd,Zn,Cu和Pb的比例递增,降低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增加了重金属对环境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修复重金属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不同特性,结合基因工程,化学改良及栽培措施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治理与农业利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南海鱼类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十二种南海食用海洋鱼类的不同组织和不同食性鱼类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这些鱼体中重金属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不同食性鱼类体同重金属的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如何准确、客观表征再生水长期灌溉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水源灌溉条件下土壤、小麦重金属含量,结合不同输入途径对再生水灌区土壤重金属的贡献,评估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灌区、再生水灌区土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但不同灌区小麦籽粒的重金属含量之间没有差异。北京市再生水重金属浓度远远低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再生水灌渠中采集的水样重金属浓度与地下水重金属浓度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通过再生水灌溉途径带入的重金属与地下水灌溉相当,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带入的重金属。当前再生水灌溉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小,并不会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再生水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不一定是由于再生水灌溉导致,更大程度是早期的污水灌溉或有机肥施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Cd,Cr,Pb,Zn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Cr,Pb,Zn对小麦的生长初期(发芽、长出两片真叶后7d)的影响。测量指标有叶绿素含量和重金属在小麦体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重金属并不影响小麦叶绿素的合成,甚至会起促进作用。高浓度重金属的存在对生长初期小麦叶绿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不同重金属的抑制作用也不同,Pb和Cr的抑制作用最大,Cd和Zn次之。小麦体内吸收的重金属量随着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吸收能力各有差异,最强的是Pb和Cr,其次是Cd和Zn。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粒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渭河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渭河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粒度效应决定于不同粒度沉积物的物质构成和颗粒表面特性,该效应是由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速率的差别来体现的.不同粒度所决定的颗粒比表面积的差异不是影响重金属吸附粒度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尾矿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开采导致矿区周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以尾矿的不合理处理而导致的污染更为引起广泛关注。尾矿渣颗粒细小,所含重金属极易在酸性环境条件下释放,随多种介质向周围环境迁移。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过程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迁移释放机制复杂多变,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虽然尾矿库周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但这些重金属往往有不同的赋存形态,其中只有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部分重金属才可以被生物利用,进而进入生态系统。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尾矿中重金属的释放迁移过程的机制及行为学研究,总结了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矿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路两侧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Hg、Pb含量同对照区差异较大 ,但Cu、Pb均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蔬菜重金属Cr、Ni、Cu、Zn、As、Cd、Hg、Pb含量在不同蔬菜品种表现出不同特征 ,大葱、莴笋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高于对照区 ,甘蓝大部分重金属含量低于对照区。不同公路两侧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两公路土壤和莴笋重金属Pb含量表现出一致性 ,因此公路边重金属累积较重的元素主要为Pb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重金属来源的不同把重金属污染土壤分为2类: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后者重金属来自成土母质.2类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在不同颗粒中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分布于细颗粒中,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向细颗粒富集的特点;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颗粒分异特征相对不明显.提取试验表明,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较为稳定,释放较缓慢,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颗粒磨细程度对土壤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明显高于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pH对外源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均有较大影响.连续淋溶试验表明,外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释放重金属的强度虽然较高,但其释放持续时间较短;而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释放重金属的强度较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余粮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7):141-141,177
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需要加以治理。针对重金属废水的不同特点,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就各种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做了简短展望。  相似文献   

17.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藻类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藻类的预处理方法和吸附能力,总结了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效果、影响因素、机理和规律,展望了藻类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已经给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重金属污染根据其种类、含量及形态的不同,其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并通过实例指出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是目前最佳的可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污泥干化使重金属形态变向稳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拟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污泥进行连续干化,研究了不同干化温度下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测定污泥含水率、密度、温度和电导率等物性参数,分析了污泥干化过程重金属形态向稳定态转变的原因.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因污泥类型及来源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污泥干化过程可以使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重金属向残渣态重金属转变;干化过程中污泥物性的改变和部分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解是引起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可为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形态P对Cu、Zn、Cd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永贵  熊焱  林初夏  袁玲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45-2051
运用水潘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磷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同存在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水体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取决于它们的种类和浓度,也与溶液中共存的P形态有关.重金属对水溞的生物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Cu2 >Zn2 >Cd2 ;当溶液中存在不同形态的P时,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发生了改变.中等P营养水平(TP为0.05mg·L-1)时,不同形态P的存在可显著降低Cu、Zn、Cd的生物毒性,在某种程度上减轻重金属对生物的伤害.不同形态P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拮抗作用顺序为H2PO-4≈HPO24->PO34-.因此,重金属污染与富营养化双重胁迫水体的生物毒性,将可能因水体中P形态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