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和纯农地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系统比对照农地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积累速率、光能利用率和辅助能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从能量转换效益、价值转换效益方面,对坡地林农复合系统10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复种方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0种复种方式中,小麦-花生的综合效益最高,5种复种方式较高,其余则较低。据此,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供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江苏里下河的荡滩综合开发出现了多种复合经营的类型,但是,如何在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解决林业和其它产业之间的矛盾?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林业和其它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的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而且还提高了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林农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类型,以建湖为例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选择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主体区域的商丘市民权林场与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1年内各月份的空气离子的日进程,分析其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一定差别,在系统内各点差别较小;杨树生态系统的日进程格局基本一致,表现出近似的"U"型,一天中的高峰值出现在09:00~10:00与17:00前后;泡桐生态系统的日进程虽然在09:00~10:00也出现高峰值,但随后表现出单调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计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能量转换效益、价值转换效益方面,对坡地林农复会系统10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复种方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0种复种方式中,小麦一花生的综合效益最高,5种复种方式较高,其余则较低。据此,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供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生态学会、江苏省林学会于1986年10月15日至19日在江苏省高邮县召开了全国“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发展林业合作组织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基于河北、湖南和福建3省共239户林农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组织意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政策实施成熟完备、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意愿较高。林农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过林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林业收入负向影响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意愿,而林地块数则正向影响林农参与合作组织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选择17种不同结构的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对光照、温度、湿度和防尘效应进行测定,综合评价这17种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的作用.结论是:乔、灌、草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的作用最大,表4参7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环境——社会经济”(Ev—SEc)复合系统已有的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从(Ev—SEc)复合系统发展要求的代际公平的角度出发,重新构建了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Ev—SEc)复合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及持久性特征,动态整合(Ev—SEc)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且多因素相容、质量和水平并列,方向和大小并存、时间和空间交叉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预测指标体系框架,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思想下各类松散描述指标的合理聚合。并将该新的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用于广州市(Ev—SEc)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实际仿真评价预测及时空比较,得出的广州市(Ev—SEc)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目前为弱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论,且预测未来正在呈现由弱可持续发展逐渐向强可持续发展过渡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家村 6种农户庭园模式进行能流和经济流的系统研究 ,得出三家村 6种农户庭园系统的能量投入为 (98.4 8~ 174 .4 5 )× 10 10 J·hm-2 ,能量产出为 (10 1.6 6~ 15 8.5 2 )× 10 10 J·hm-2 ,能量产投比为(0 .88~ 1.4 1)∶1,并且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庭园 (模式Ⅰ、Ⅱ )的能量产投比高于以养殖业和副业为主的农户庭园系统 (模式Ⅵ、Ⅶ、Ⅸ ) ;三家村 6种农户庭园模式的经济产投比为 (1.0 0~ 1.35 )∶1,其高低次序是Ⅵ >Ⅶ >Ⅰ >Ⅱ >Ⅴ >Ⅸ ,6种农户庭园模式的经济产出为 2 32 7.9~ 980 3.4元。因此 ,三家村农户庭园系统是一个能量和经济的高投入高产出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控制面源磷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分析和小区试验,研究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及其控制面源磷污染的效果.调查表明,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配置的景观类型主要有:蔬菜地 - 稻田系统、蔬菜地 - 茭白田系统、桑园地 -稻田系统、旱地 - 稻田系统、高施肥稻田 - 低施肥稻田系统、农地(稻田、旱地) - 多塘系统、农地(稻田、旱地) - 植草水道(泥质排水沟)等.不同利用方式农田排水中磷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总磷平均含量为桑园>蔬菜地>稻田、小麦田、油菜田>休闲地>茭白田.小区试验表明,利用蔬菜地(旱地) - 稻田 - 茭白系统、蔬菜 - 稻田系统、桑园 - 稻田系统和蔬菜地 - (多)水塘系统可明显降低磷流失.建议对某些养分流失严重的农业流域,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增加养分汇型景观面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紫色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效应空间分布特征,测定官司河流域紫色土区柏木麻栎混交林(Cupressus funebris,Quercus acutissima)、柏木纯林、方竹林(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和农地4种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孔隙状况及水文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柏木麻栎混交林方竹林柏木纯林农地.柏木麻栎混交林土壤有机碳(18.04 g/kg)、全氮(1.51 g/kg)、全磷(1.49 g/kg)、全钾(53.1 g/kg)、速效氮(81.69 mg/kg)、速效磷(2.14 mg/kg)积累作用最好.(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均值表现为农地柏木纯林柏木麻栎混交林方竹林,随土层加深,4种植被类型容重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农地增加幅度最大,为9.34%.(3)0-100 cm土层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含蓄降水量均表现为柏木麻栎混交林最高,田间持水量表现为农地最高.随着土层加深,不同植被类型水文效应规律变化差异较大.综上所述,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效应特征差异显著,柏木麻栎混交林较柏木纯林更适宜在研究区推广种植,方竹林对该区土壤状况适应性较好,结果可为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人工林经营管理、生态环境恢复及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图2表4参30)  相似文献   

13.
麝香酮和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一种新型污染物———麝香酮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浓度麝香酮和Cd在水中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麝香酮和Cd暴露下,SOD活性第1天均显著降低,而第7天在低浓度污染物的胁迫下呈升高趋势;金鱼藻受麝香酮和Cd胁迫的第1天,POD酶活性分别呈升高和降低趋势;麝香酮浓度为0.05mg·L-1或Cd浓度为0.01mg·L-1时,金鱼藻叶片中的CAT活性变化表现为显著的毒物兴奋作用;用两种污染物单一或复合处理第7天,金鱼藻叶片中的MDA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评价麝香酮或/和Cd污染水体环境的敏感指标;SP在这两种污染物胁迫下处于能量及脂蛋白的补偿和应激蛋白的合成两方面的得失平衡过程中,故其含量与处理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复合污染中低浓度的麝香酮和Cd复合对金鱼藻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浓度的复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能量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投入产出法对胜利油田生态农场系统内能量流动及能量利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从中发现了系统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在能量利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系统内部产业结构和能量投入结构的措施,为今后系统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生态经济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是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经济和三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沼气发酵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发酵系统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枢纽。它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消化,生产出高效、洁净、多用途的燃料、饲料和肥料。本文论说了开展沼气发酵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目前我国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沼气发酵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沼气发酵系统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枢纽。它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消化,生产出高效、洁净、多用途的燃料、饲料和肥料。本文论说了开展沼气发酵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上前我国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翻耕和柴油6类农地利用碳排放源,测算了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间的脱钩弹性关系,进一步利用环境库兹涅茨(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模型对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 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关系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和弱负脱钩3种状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弹性指数变化呈现"快速增长—快速下降—平稳增长"的阶段性演进特征;(2)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呈对数函数曲线,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均随着农业经济增长而连续增长,在研究期内未出现下降拐点;(3)湖南省现阶段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存在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建设初期的能流结构及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开发,康集生态农场已初步建成具有较复杂的网络式能流系统。系统的能量利用与转化效率逐年提高,其中种植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的能量利用率较高,而养鱼业的能量转化率低,在能量利用上潜力极大。第二性生产的绝大部分人工辅助能依靠系统外输入。据此提出了提高康集生态农场能量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康集生态农场能流结构及生态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建设初期的能流结构及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开发,康集生态农场已初步建成具有较复杂的网络式能流系统。系统的能量利用与转化效率逐年提高,其中种植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的能量利用率较高,而养鱼业的能量转化率低,在能量利用上潜力极大。第二性生产的绝大部分人工辅助能依靠系统外输入。据此提出了提高康集生态农场能量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