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胺磷对土壤中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methamidophos)后对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对脱氢酶和3种磷酸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强度和作用时间随浓度升高而加剧和延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逐渐消失,并产生微弱的刺激效应。甲胺磷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于中性和碱性磷酸酶。初步讨论了酶活性与微生物生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镧施用下黄潮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华而不实他镧施用下黄潮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土壤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镧强烈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在30mg/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大抑制率达到39%。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有抑制,最大抑制率为15%。镧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镧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最大刺激率达到15%。土壤脱氢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元素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pH变化对酸性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酸性土壤,以添加酸或碱的方式,研究酸化或碱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对照土壤微生物C量(Cmic)变化与土壤pH变化密切相关,Cmic大时pH值相对较低,显示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剧对土壤pH下降的影响.除过氧化物酶外,土壤pH值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脲酶、过氧化氧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活性大致呈现酸化抑制碱化激活的规律.前期酸碱添加都抑制了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中期酸碱添加都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后期酸碱添加都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呈现前期酸化激活碱化抑制,中期酸碱都以激活为主,后期碱化又呈现抑制作用.纤维素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总体上酸添加对土壤酶活性主要起抑制作用,碱添加主要起激活作用.土壤Cmic变化和酶活性变化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存在酸化抑制Cmic碱化激活Cmic的现象,pH变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是造成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除草剂莠去津对4种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肥力处理的不施肥对照土壤、NPK肥土壤、NPK+秸秆和NPK+有机肥土壤中,4种酶受莠去津影响有明显差别.在莠去津处理初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地刺激作用,中期和后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NPK+有机肥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受到的抑制程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整个处理过程中NPK+秸秆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几乎不受莠去津抑制.其它3种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而且对照土壤受到的抑制程度最深.NPK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在处理初期受到刺激作用,中期和后期都受到抑制.其它3种土壤在处理初期和中期都受到抑制作用,但是后期抑制作用消失.NPK土壤和NPK+有机肥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始终受到不同程度的激活,而且在处理后期激活作用加强.对照土壤中蔗糖酶受莠去津的影响较小,NPK+秸秆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始终受到抑制作用.土壤中添加莠去津为5mg·kg-1时,处理16d的4种酶平均酶活性与不添加莠去津的土壤中平均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1,4-二氯苯(1,4-DCB)作为农药和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和中间体,在环境中的含量越来越多.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浓度1,4-DCB处理后土壤中药物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对1,4-DCB处理后褐土土壤中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活性进行测定,用其改变来反应1,4-DCB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4-DCB处理30 d后,土壤中1,4-DCB残留保持在44%~50%;1,4-DCB处理后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酶活性峰值因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不同而不同.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改变趋势不同,1,4-DCB处理后土壤脱氢酶活性降低.两种酶活性与1,4-DCB处理浓度之间均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与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变化结果不同,1,4-DCB处理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因此,土壤中不同酶活性对1,4-DCB污染产生了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定量表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土壤脲酶和脱氢酶为探针物质,室内培养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Cd、Zn、Pb)和多环芳烃(菲、荧蒽、苯并a芘)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投加上述污染物能使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脱氢酶最为敏感,其活性是表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对复合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表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类型和强度与污染物的浓度和复合污染时间密切相关.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Zn与苯并a芘的交互作用〉Zn〉Pb〉Zn和菲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壤脱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和Zn的交互作用〉Cd〉Zn〉苯并a芘〉Cd和菲的交互作用,其中,Zn和苯并a芘相互作用对脲酶活性以及Cd和Zn交互作用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拮抗作用,Zn和菲,Cd和菲之间的交互作用,无论是对脲酶还是脱氢酶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图1表3参18  相似文献   

7.
镧施用下黄潮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镧施用下黄潮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土壤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镧强烈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 ,在 3 0mg/kg时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最大抑制率达到 3 9%。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有抑制 ,最大抑制率为 1 5 %。镧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镧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最大刺激率达到 1 5 %。土壤脱氢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元素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脱氢酶、转化酶、脲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之后均产生较大的差异,总体上是施肥高于不施肥,施肥处理间从高到低依次是OM(有机肥)、1/2OM 1/2NPK、NPK、NP、PK、NK。同时,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转化酶与磷酸酶的活性趋于增高,而脲酶活性的年际变化规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互不相同。另外,OM与1/2OM 1/2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最高,而施化肥处理中只有NPK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N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其它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保育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单甲脒(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简称DMA)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喷洒单甲脒盐酸盐(DMAH)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室试验表明,投加DMAH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DMAH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DMAH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DMAH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DMAH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DMA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试验还证明了土壤中DMA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当DMA在土壤中的浓度为50~500g/g时,其消解速率可从8.75mm·kg-1·d-1提高到48mg·kg-1·d-1.  相似文献   

1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添加麦秸条件下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扬州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系统稻麦轮作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小麦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平台设置FACE[(580±60)μmol·mol-1]和对照[(380±40)μmol·mol-1]2个CO2浓度,在低氮(150 kg·hm-2)和高氮(250 kg·hm-2)2种氮水平下添加小麦秸秆,分别在不同生长时期采样并分析土壤脱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同一氮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强土壤脱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无论是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还是对照条件下,低氮处理土壤脱氢酶与脲酶活性均高于高氮处理,而高氮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均高于低氮处理,氮水平对蔗糖酶活性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模拟酸雨下Cd、Cu、Zn复合污染对供试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明显降低,脱氢酶活性几乎丧失,脲酶、酸性磷酸单脂酶、总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到一较低水平.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随重金属量增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性Cd、Cu、Zn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磺胺类兽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磺胺类兽药(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污染对土壤蔗糖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类兽药可显著抑制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其抑制率可达50%以上。兽药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最大抑制率和激活率可达98.6%、580%。兽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以激活作用为主,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呈现"激活-抑制"的循环趋势。兽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培养前期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时抑制;培养后期低、高浓度时均抑制。兽药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培养前期激活,培养后期抑制。  相似文献   

13.
苯噻草胺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稻除草剂苯噻胺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对土壤呼唤作用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和光解的效果,结果表明,苯噻草胺的浓度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明显影响,浓度愈大,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愈大,苯噻草胺在实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水解和光解,苯噻草胺对土壤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愈高,土壤呼吸强度在初期抑制愈大,17d后各处理土样的呼吸强度基本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还表明,苯噻草胺属于低毒或无明显实际危害的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草甘膦与镉的交互作用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两种土壤中草甘膦与镉交互作用对土壤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镉略促进乌栅土中的脲酶活性,而高浓度镉则显著抑制了其脲酶活性,当与草甘膦共存时,草甘膦的存在增强了镉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镉对红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而草甘膦单一或与Cd共存时均显著抑制了红壤中脲酶的活性.镉抑制了乌栅土中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草甘膦的存在增加了镉的毒性,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低浓度镉促进了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而高浓度镉则抑制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草甘膦的存在降低了红壤中镉的毒性,两者表现为颉颃作用.镉对红壤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翻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种酶活性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为最高,翻耕处理最低。(2)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其他生育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较低,至孕穗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有所降低;转化酶活性呈现在拔节期大幅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脲酶活性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较高;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成熟期达到峰值。(4)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表明,按照土壤总体酶活性水平可将6个处理划分为3组,酶活性水平最高的为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合秸秆还田能较好地提升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大气污染区林木根区土壤重金属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埔区是广州市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其中林木也受到了大气等污染物的危害。林木根区的土壤重金属和酶活性是探讨污染对林木影响机制和反映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作者分别在该区的石化厂、硫酸厂附近林地和非污染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对照)共3个区选择了台湾相思、马尾松、尾叶桉和荔枝4个树种、11个采样点,共采集了33个供试土壤样品,分析了林木根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全量、有效量和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1)石化厂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与对照区差异不大,而硫酸厂区重金属含量则显著地高于对照区,污染严重。(2)不同调查区根区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各调查区平均土壤酶活性大小顺序基本上表现为:对照区>石化厂区>硫酸厂区,尤其是硫酸厂区显著地低于对照区;而同一调查区不同树种之间的酶活性也存在差异,台湾相思根区土壤脲酶的活性均比其它树种高;从酶活性看,在硫酸厂严重污染胁迫下,台湾相思比尾叶桉更耐污染。(3)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酶活性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根区土壤有效Zn含量对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抑制了蛋白酶活性;有效Cd则抑制了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但刺激了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明  陈红军  王春蕾 《环境化学》2000,19(6):523-527
通过天王星、功夫、久效磷、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抑制性进行试验,确认了实验条件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不同农药用量、不同土样用量及不同培养时间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不同情况下对脱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农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土壤的芘污染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芘作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污染物、敏感土壤酶作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指标,探讨芘暴露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芘的添加浓度>50μg·kg-1时,对土壤脲酶、土壤脱氢酶活性有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芘的添加浓度为50~1200μg·kg-1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土壤脲酶、脱氢酶、磷酸酶活性有可能作为芘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杀虫双对土壤磷酸酶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拟方法,对碱性、中性和酸性3类磷酸酶的杀虫双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杀虫双强烈抑制碱性和酸性酶活性,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酸性磷酸酶活可表征土壤杀虫双污染的程度;而中性磷酸酶对杀虫双的反应较为迟钝,生态毒性也较弱;不同生态区土壤的酶特征截然不,土和红壤中的主导酶类分别是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揭示出生态环境对土壤酶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图2表4参6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使它隆对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内避光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使它隆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以及土壤全酚的影响.结果表明使它隆在0.5 mg·kg-1和5 mg·kg-1质量分数时对土壤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呼吸强度的影响为轻微抑制-激活-恢复稳定的趋势,50 mg·kg-1质量分数时为轻微激活-抑制-恢复稳定的趋势;使它隆在0.5 mg·kg-1和50 mg·kg-1质量分数时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激活-恢复稳定的趋势,5 mg·kg-1时则处于抑制-激活的趋势;各质量分数的使它隆浓度对土壤蔗糖酶和土壤全酚均为抑制作用,且质量分数越大抑制越强烈.研究表明,施用一定量的使它隆对土壤生态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