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气飘尘中的微量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建立了一种测定大气飘尘中微量钯的新方法。使用高压消解采样滤膜 ,丁二酮肟 -氯仿萃取体系 ,用涂钼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大气中的钯进行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 6 .4× 10 - 1 0 g,对于 30 ng/ m L钯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3.8% ,可用于测定大气飘尘中的微量钯。对郑州市多处空气样进行分析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前言 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仪器价廉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为分析大气飘尘中金属元素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飘尘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极微,因此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气飘尘中的痕量金属元素时,要选择空白值低的采样滤膜,而且它应能采集足够量的样品以达到分析灵敏度。滤膜材料中含有不同的各种杂质元素,往往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并使样品前处理手续复杂化。试验证明,玻璃纤维滤膜及其他无机材料的滤膜  相似文献   

3.
聚三氯乙烯超细纤维测尘滤膜(以下简称滤膜),具有阻力小,阻尘率高,带静电,韧性、增水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我们自1969年开始试用于采集坑下、车间及大气中呈气溶胶状态的氡氢子体、砷、镍、铬、镉、锰等有害物质,并进行测定,结果可靠。由于滤膜阻力小,虽使用轴流式或离心式电动抽气机,采气流量也较大,增强对烟、尘状态物质的捕捉能力,缩短采样时间。还能同时测定飘尘浓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82年7月到1983年12月,在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市区、工业区和自然区采样,用高分辨率的x射线荧光法对大气飘尘中的硫进行不同状态的分析,测定了S~(2+)、S~(6+)态的含量同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关系. 试样是用大容量采样器捕集在石英纤维滤膜上,当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绘制硫的标准曲线时,由于从前的方法有问题,所以预  相似文献   

5.
大气飘尘主要来自人类生产活动和由风扬起的灰尘,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研究飘尘组成,有助于了解它的来源、性质、迁移转化规律等。在飘尘元素组成分析中,广泛使用原子吸收、中子活化、发射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X射线荧光光谱的主要优点:(1)对收集到滤膜上的颗粒物不经化学预处理就可分析多种元素;(2)非破坏性分析,样品可反复测定和适当保存;(3)对每个样品分析成本低,适于大量样品的例行分析。因此,X射线荧光光谱是飘尘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以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和分析了北京地区收集的飘尘样品中的Fe、Ti、Ca、K、Si和S,并对Fe和S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气颗粒物中10微米以下的飘尘,肉眼很难看到,但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对人体危害较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把飘尘列为参考项目,但现实监测手段却只能给出总颗粒物数据,不能测出飘尘数据。国外进口仪器价格昂贵,很难普及应用。至今为止,有些环保监测部门为了取得飘尘数据,分析了环境大气中总颗粒物与飘尘的相关关系,进而以飘尘量占总颗粒物量的50%进行数据处理,我们认为尚无充足理由。我们与杭州市环保监测站使用PF—(?)大气飘尘采样器与总颗粒物采样器,在杭州进行过对比测试,其  相似文献   

7.
在大气监测中,由于飘尘采样器一般不带尘粒分级器,实际上采集的是总悬浮颗粒物(或简称 TSP)。空气中粒径较小的飘尘能进入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从 TSP 转到飘尘,各种尘粒分级  相似文献   

8.
毛细色谱—质谱法测定大气飘尘中微量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毛细色谱一质谱法测定大气飘尘中微量有机物的方法。将采集的飘尘样品用溶剂抽提法抽提,抽提物预分离成为酸性、碱性、脂肪烃、多环芳烃和极性化合物五种馏分,对各馏分逐一进行毛细色谱一质谱分析。根据色谱相对保留时间、质潜图和质量色谱图定性鉴定出144种有机污染物,用氢火焰气相色谱对其中某些组分进行了定量。  相似文献   

9.
某些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已为近代多学科的共同研究工作所证实。大气飘尘、烟道气、汽车尾气、香烟烟雾等均含有多环芳烃,直接污染环境,因而引起环境化学工作者的极大注意。在国外,有关大气飘尘、烟道气、汽车尾气、香烟烟雾凝聚物中的多环芳烃的分析多采用高压波相色谱法,薄层色谱—萤光分光光度法、毛细管色谱法。近年来国内有一些单位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萤光分光光度法对大气飘尘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众多,成分复杂.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超声波辅助萃取后用GC/MS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与传统振荡萃取相比,超声波辅助萃取明显提高了萃取效率.在GC/MS分析部分,研究了不同极性色谱柱对有机污染物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性柱比较适于测定垃圾渗滤液中极性大的有机酸、醇类等物质.非极性柱能大大提高难生化降解的烷烃类、酯类等物质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颗粒物对雨水酸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是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作用的产物,然而大气中还存在着飘尘等颗粒状物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也对酸雨性质给予重要的影响。我国北方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多为碱性物质,在降水过程中,颗粒物或吸附或溶解在降水里,使之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因此降水呈中性或偏碱性。实验证明:TSP(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测点同步测定的雨水 pH 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模拟酸雨—颗粒物溶液的 pH值及离子浓度的测定,求出不同颗粒物浓度和  相似文献   

12.
了解杭州城区大气中TSP铵盐成份的含量与变化,我们在朝晖(居民区)、南星桥(混合区)、和睦小学(工业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大气监测,使用大流量采样仪,每季采样3d,每天连续采样24h,然后对样品进行TSP及其中铵成份分析测定,通过1年的监测分析与研究,初步探索了大气中TSP铵离子浓度变化及污染程度。1实验部分1.1采样采样仪器为2C—1000G大流量采样仪,流量1050L/min,每季采样3d,连续开机24h为一次。采样滤膜为聚氯乙烯滤膜。1.2测定方法(1)铵离子的测定:TSP中的铵离子测定,国…  相似文献   

13.
以大流量采样器采样为例,通过多个采样器应用不同滤膜多周期现场采样、滤膜的孔隙结构与组成分析以及不同采样介质背景下PM_(2.5)组成分析,研究了不同滤膜对PM_(2.5)浓度测定和组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和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对于PM_(2.5)浓度值的测定一致性很好,但PTFE滤膜的测定含量较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滤膜略低;其原因与滤膜的微观结构和颗粒物在滤膜上的聚集状态有关;空白滤膜的背景值差异影响PM_(2.5)中化学组分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测定空气介质中悬浮微粒的含量,特别是测定10微米以下飘尘的浓度,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依据。分级采样器在环境保护科学领域内就是承担着这一重要任务。气溶胶是分级采样器的工作对象,气溶胶的形成原因是分级采样器设计原理的重要依据。从医学、卫生、防疫的角度来看,大于10微米的粒子能被人体的上呼吸道阻留,而小于5微米的粒子易进入呼吸道,小于2微米的能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萃取-GC/MS法测定橡胶轮胎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轮胎制品中多环芳(PAHs)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超声波萃取条件,采用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对PAH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4%~88.0%,相对标准偏差(n=5)为0.66%~11.90%,方法检出限在1.0~4.0 ng/mL.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城市中,大气污染一方面取决于城市生活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气态化学物以及飘尘种类、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另方面,鉴于短时期内污染源排废速率或排放量不会有明显波动,故当地的气象条件(大气扩散稀释能力)一般又决定了该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射光谱分析能同时进行多种元素的测定,并且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被认为是测定飘尘中微量元素的较好方法,在这方面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1972年前的有关工作见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气飘尘一般系指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包括固体与液体)。尘粒大小不同,在呼吸系统中的阻留率就不同。大于10微米的尘粒在上呼吸道被阻留,小于5微米的尘粒易进入下呼吸道,其中小于2微米的则更易进入肺泡而沉积,对人体危害尤大。另外,随着飘尘粒径的减小,其吸附的有害物质浓度将显著增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力学研究所协作研制的大气飘尘多级单孔冲击式采样器,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研制成功,并建立了标定方法,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已于1982年12月1日—2日在京召开了该机的科研成果鉴定会,通过了鉴定证书。 参加鉴定会的有北京工业大学、冶金部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分析大气PM_(2.5)中的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得到更低的检出限,对3种石英滤膜(Whatman石英滤膜(WH)、Pall石英滤膜(PA)、国产石英滤膜(CC))的空白值进行检测,并用王水处理WH,以检验其空白值的降低效果。结果表明:PA中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最低。王水处理WH(WH’)中铂族及微量元素的空白值得到有效降低。WH’和PA可用于PM_(2.5)中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采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