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污染是乌鲁木齐市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分析 ,认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农药与化肥等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本市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地下水环境状况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日益加重,威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表明,工矿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垃圾填埋场对地下饮用水源均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人防项目是指战时用于人员、物资掩蔽,平时为商业用途的地下工程。地下人防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场区所在地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分布及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及具体施工情况,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及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水质污染,重点关注水位变化分析和地面沉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如何高效低耗地处理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还原和生物矿化是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2种有效方法,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机制上,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还缺少系统报道。文章简述了生物还原和生物矿化的机制、参与微生物以及反应产物的稳定性,论述了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优势、作用机制,同时从微生物和环境因子2个方面总结了耦合机制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提出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强化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广东某粮食基地土壤酸性条件对地下水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广东省某粮食基地土壤中的全氮和浅层地下水中氨氮的关系,发现土壤酸性—强酸性环境条件和高铁锰的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滩涂沉积为农业区地下水氨氮局部污染提供了环境条件。而不合理的施用氮肥是地下水氨氮长期面状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出发,对济南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以及局部地下水重污染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济南市地下水污染以浅层地下水污染为主,局部地区深层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多处地表塌陷和降落漏斗,并成为济南市地下水的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局部地区出现有机物和重金属超标现象。通过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现状及压力,借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控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以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地下水污染防控指标体系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控目标研究、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8.
浅谈河北省城市地下水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需水量越来越大,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废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的地下水,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在目前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与掌握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山东淄博孝妇河流域地下水污染及环境对其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孝妇河流域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污染组分及其空间的分布特征,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同时研究了地貌条件,河流与含水层之间接触关系及河水的水质等环境条件对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角度,系统的分析了地下水水源污染的主要途径,较全面地探讨了地下水水源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钱建平  李伟  张力  张昆  王硕  李森 《地球与环境》2018,46(6):613-620
查明重金属污染来源是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也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人为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再生水灌溉和生活污染来源。地下水重金属的工业污染主要位于重金属矿山和工业城市附近,其特点是污染元素种类多、浓度高,一般生产历史越长,重金属污染越严重。再生水重金属污染主要位于北方缺水区,运用再生水灌溉首先应该对再生水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生活来源的重金属污染对地下水正施加着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当前城市垃圾渗滤液正在成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新源头。根据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含水层对比、主成分分析、稳定同位素示踪及多元混合模型多种方法手段综合分析,客观准确地判断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比例,制定科学合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临淄区是著名的化工城,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针对临淄区地下水分布广泛,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工企业众多,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因素复杂,采用地下水地层防污性能叠加污染源强度建立模型,划分了临淄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高、较高、中、低风险区域。其中,堠皋地区污染风险高,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此区域内地下水苯系物污染严重,证实了污染风险划分的有效性及客观性。建议对高风险地区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完善监管制度、联合采用多种措施阻断污染途径、查明污染来源及包气带、含水层联合处置的方式改善地下水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黑龙江省地下水污染的程度及其分布,揭示了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天然水质不良、土壤盐渍化导致的原生盐溃化水环境问题及地下水污染、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筝导致的次生地下水环境问题,并分别从开发和推广节约用水的新技术及新工艺、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评估和技术改造,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建立地下水水源保护工程及预警监测工程、完善地下水开采法律及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管理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采用DRSTIW模型对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对污染源解析量化,进行地下水污染负荷评价;采用兼顾开采价值和原位价值来估算地下水功能价值.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基于ArcGIS加权叠加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整体较高,地下水污染负荷和地下水功能价值整体较低,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偏低,高污染风险和较高污染风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7%,主要分布在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图木舒克市和巴楚县西部等区域,含水层渗透能力强、地下水径流条件弱、地下水补给量模数大、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岩相互作用强等自然条件加之频繁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化肥的施用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得这些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是地下水环境的关键敏感属性,而现有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多侧重于污染风险评价,常忽视地下水生态水位作为环境要素综合风险的重要性.为突破以往地下水风险评价中以污染要素为主的现状,在区域尺度针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变化导致地下水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失衡等问题,提出以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作为风险受体,综合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风险源的暴露途径及响应关系,采用地下水防污性能指数指征地下水环境的空间差异性,构建了基于“生态水位-水质-水源地”协同作用的GERRM模型(地下水环境相对风险模型,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elative risk model),定量描述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水位突变耦合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并将建立的方法在下辽河平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Ⅳ、Ⅴ级风险区主要位于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及沈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水位敏感性较高区,面积为2 107.33 km2,占总面积的8.93%.②Ⅰ、Ⅱ级风险区主要为农田种植区、林地种植区和农业城镇建设区,面积为17 704.51 km2,占总面积的75.01%.研究显示,GERRM模型适用于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下辽河平原区化工企业、危废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以及沈阳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相对风险最高,需采取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出发,对济南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以及局部部地下水重污染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济南市地下水污染以浅层地下不污染为主,局部地区深层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地下水下策超采,造成多处地表塌陷和降落漏斗,产成为济南市地下水的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17.
张虹  魏兴萍  彭名涛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2):2896-2906
为了有效防控山地城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污染,明晰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8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的15项水质指标,运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解析不同水质指标的污染源因子,量化因子对地下水质的贡献率;基于地下水脆弱性理论,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岩溶区、非岩溶区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浅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大肠杆菌群、Fe、Mn等元素超标率在50%以上;②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因子主要包括淋溶富集-城镇生活污染因子(贡献率42%)、地质环境背景因子(17.83%)、工业污染因子(13.74%)、农业污染因子(6.78%),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0.34%;③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强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部都市区及周边>中部>东南部>东北部的空间分布格局. 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质地等3个因子对全域地下水污染具有较高的解释力,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④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力传导系数、土壤与坡度等双因子交互非线性增强了对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的解释力. 研究显示:污染源强与路径因子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地下水污染差异化;地理探测器为识别地下水污染影响因子提供了有效的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地下水污染源、污染特点、污染典型案例,提出对策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把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控制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强化地下水污染修复及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并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污染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饮水依赖于地下水 ,而地下水正在遭受来自各方面的污染 ,并且其污染是不可逆转的 ,危害更大。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来源及对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化工类污染源危害性大,明确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基础。在对郯城某化工厂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高精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15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214个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开展了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结果表明:该研究区3个含水层地下水均存在严重的复合有机物污染,四氯化碳、1,1,2,2-四氯乙烷检出率均在80%以上;由浅至深3个含水层地下水样点中超过饮用水水质指标限值的监测点位的占比分别为91.46%、76.92%和83.87%;四氯化碳的超标倍数最大,是该区域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根据该区域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建议对该区域地下水采取抽出处理和渗透性反应墙技术进行修复,并控制地下水污染羽的范围,以避免对下游水源地保护区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