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绿色视野》2008,(4):27-29
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虎种,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虎。中国虎现在在野外的数量估计在10~30只之间,是所有虎亚种中最少的一种。为了拯救这一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虎种,由全莉女士发起的"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南非设立了拯救中国虎野化训练基地——老虎谷保护区。2003年9月2日,动物园出生的雌虎国泰、雄虎希望从中国运抵南非(希望于2005年8月因病死亡)。2004年10月,又有两只小虎"虎伍兹"和"麦当娜"飞往南非加入国泰和希望的野化行列。几年过去了,几只中国虎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还开始了它们的感情生活。  相似文献   

2.
中国虎文化     
虎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从皇家贵族的服装、用具、饰品,到寻常百姓家的吉祥物、人名都涉及到虎,这都反映了虎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为让更多人知虎、熟虎、爱虎,本栏目选登赵大年先生的《中国虎文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虎年看虎     
《环境教育》2010,(1):61-63
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 虎的亚种 传统上将虎分为有八个亚种:  相似文献   

4.
郭耕 《环境教育》2005,(10):9-9
我对老虎情有独衷,电脑桌面上的图案是老虎,办公室和家里墙上挂的画是老虎,我的2005年科普新作《鸟兽悲歌》的封面上,也是老虎。喜爱虎,不仅是因为十多年前,我在濒危动物中心养过虎,更由于虎的威仪、虎的斑斓、虎的尊贵、虎的伟岸……遗憾的是,野生虎的数量正直线下降,其中以印  相似文献   

5.
人工纯林面积不断扩张,天然林的分布变得支离破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老虎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野生老虎越来越少;但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笼中虎、园中虎却有增多的趋势,有些地方甚至“养虎成患”,养虎单位负债累累,难以“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2010年适逢农历虎年,威猛的老虎形象已经充斥于大街小巷。然而对于生活于吉林省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与东北虎有亲密接触的农民来说,这实在不能算一个好年。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远东豹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东北虎在保护区内的活动与日俱增,这对保护区是件好事;然而,发生在保护区内的东北虎频繁捕食家畜事件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头痛不已。一头接一头的大型家畜被东北虎捕食,不仅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心理上的伤害也是难以形容的。  相似文献   

7.
艾中 《环境教育》2005,(6):9-11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创办人全莉女士说:“我一直感激,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中国虎——这一大自然的精灵和文化源泉,我真诚祈盼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能让人类的世世代代听到中国虎的吼声,重新回荡在山林原野。”  相似文献   

8.
郭耕 《环境教育》2009,(12):71-73
2010年为农历庚寅年即虎年,惹人喜爱的老虎形象势必充斥大街小巷的商铺厅堂,2010年的春节又是2月14日,恰逢西方情人节,所以,属虎的和不属虎的人都会为这个虎虎有生气、浓情似火的年景而意气风发,先祝大家虎年吉祥!但我不敢说"虎年虎运"。  相似文献   

9.
晓敏 《环境教育》2005,(12):50-51
特别提示:虎在中国的分布曾经很广泛,可以说,除海南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虎的踪迹。但据1996年底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调查报告,现在中国野生虎的数量为:孟加拉国虎30~35只、印支虎30~40只、东北虎12~20只、华南虎20~30只。[编按]  相似文献   

10.
从野生东北虎的生存现状出发,论述了保护野生东北虎的意义,根据造成目前东北虎濒危的原因总结出保护野生东北虎的8条建议,旨在为实施东北虎的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趣闻     
《环境教育》2010,(3):82-82
3月8日,扬州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抱起一只“小虎妞”。当日,扬州动物园老虎“四千金”正式与游人见面,它们的集体亮相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这四只“小虎妞”是今年2月24日在该园出生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俄、美三国科学家联合做出的最近一次权威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尚有东北虎5-7只(1999年冬季),吉林省有7-9只(1997-1998年冬季),而辽宁省已经50年以上没有了野生东北虎的纪录。也就是说,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东北虎,生存在我国野外的远远不足20只。以至于有专家不无悲观地认为,我国野生东北虎已经降至自然繁衍的最低数量,不可能再走向恢复或繁荣,全体灭绝将是它们最终的结果。但另一方面,目前仅东北地区饲养的东北虎就在400只以上。专家认为这种方式至少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目的不明确。饲养的东北虎面临着无处放养的难题;二是人工培养导致东北虎野性退化。长期处于饲养状态的老虎具有防御性,进攻性严重不足,基本丧失了自主捕捉活食的能力;三是人工培养代价大,培养一只东北虎耗资最少在5万元,最多达15万元。其结果是人工培养的东北虎仍然没有摆脱近亲繁殖问题,这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后代品种下降,适应性减退,遗传病较多,从而整个种群走向退化。  相似文献   

13.
舍身饲虎     
佚名 《绿叶》2006,(10)
凡是到敦煌莫高窟参观过的人,大多都被北魏第254窟的一幅壁画震撼过,那就是南壁的《萨埵舍身饲虎图》蛉嗣?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古代有一位国王名叫大车。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摩诃波罗,次子叫摩诃提婆,最小的叫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外出游玩,来到一座陡峭的高山。这时,他们发现,在山谷中有七只出生不久的小虎正围着母虎嗷嗷待哺。而母虎由于饥饿和生产的折磨,已经筋疲力尽、奄奄一息。面对这八只即将饿死的老虎,三位王子都深表同情。“死亡正向母虎一步一步逼近,为了能活下去,它最终或是吃掉自己的幼子,或是与七只小虎一起死掉。…  相似文献   

14.
虎患?人患?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糜鹿尽无声。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张籍的这首《猛虎行》是唐代时虎患的生动记载,描述了我国秦岭地区猛虎掠夺百姓牲畜的情状。诗仙李白也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诗句。其他记载亦屡见不鲜,《全唐文》中有《命李全确往淮南授捕虎法诏》,称唐玄宗时“大虫杀人,村野百姓,颇废生业,行路之人,常遭死失”;区区地方虎患最终惊动了玄宗,遂令地方州县长官学习捕虎方法,“同除其害”;该现象涉及地区大致为鄂东淮南…  相似文献   

15.
追忆新疆虎     
新疆虎是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特有种,是世界上原有11个老虎亚种中最耐干旱环境的亚种。在100年前数量还很多,但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扩大、猎杀、塔里木河改道、蚂蚁侵扰等原因,从20世纪初迅速走向绝灭,至1962年在阿尔金山红柳沟还有人看到过,此后再无记录。新疆虎的绝灭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一个物种的存在与消失在自然、环境、生态中有着极大科学价值。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是大自然中的精英,在国际上被列为最濒危的虎种,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华南虎还没有大熊猫多。据有关专家近十年的跟踪调查,初步预测,野外生存的华南虎仅有30-50只。华南虎,正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7.
我的生肖属虎,所以我爱老虎。我曾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所以我尤其热爱东北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了作家为动物代言活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虎。仅从视觉形象上,老虎之威猛大气、沉稳自尊、雍容华贵,便令人喜爱并心生景仰之情。老虎之美,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震慑性,看一眼就会被俘获、被征服。那一刻我会忘记它原本是一头凶猛的野兽,一个强壮的生命活物,而将其当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来欣赏。它雄健优美的体态与斑斓鲜艳的毛色、独处的尊严与高傲的神态、端庄的品相与丰富的个性,历经了大自然500万年雨雪风霜的锤炼,才孕育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18.
吕惠宁 《青海环境》2007,17(4):195-195,197
文章结合西宁市虎台中学分校开展环保教育的实际,探讨了在中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虎兄虎弟》与《食品公司》两部影片,被公认为是影响力最大的环保电影之一。它们都异曲同工地警示着人们,不保护自然,不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最终伤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如今,关注环保题材,拍摄绿色电影已经成为国外电影市场的潮流之一。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涌现了许多环保题材影片。如日本导演宫崎骏的动画片《风之谷》、《幽灵公主》、《天空之城》等,  相似文献   

20.
正蓝喉蜂虎成鸟头顶及上背为巧克力色,过眼纹黑色,翼蓝绿色,腰及长尾浅蓝,下体浅绿。因以蓝喉为特征,极具观赏价值,且飞行时发出"kerik,kerik,kerik"的快速颤音,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该物种已被国家林业局列入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蓝喉蜂虎喜在湖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