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发展、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等原因,乡、镇向城市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据统计,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欧美发达国家则占70%。近几年来,我国加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撤县设市日益增多,城市化趋势已开始出现,加之“民工潮”从山区和农村涌入城市与日俱增,使城市实住人口猛增,目前全国实际城镇人口已上升到占总人口35%以上。 有关专家认为,一般城市具有规模扩大、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3.
刘殿芳 《环境》1994,(1):9-10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荟萃之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城市化”以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为主要标志,已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变革的重要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联合国有关组织估计,到2000年全球人口将达60亿,其中30亿  相似文献   

4.
钱红玲  杨高 《环境》2000,(11):11-12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发展,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剧增。到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将率先进入城市化的时代,目前这些国家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90%。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城市化是社会生产、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大方向,规划城市发展最美好的蓝图,就成为各国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工业和人口聚集的场所,是人口、经济、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地域空间。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建国初期相比,1988年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由2741万发展到14034万,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434个,城市化水平由5.1%发展到12.8%(见表1)。到2000年,城市数量将达到600多座,预计城市非农业人口达到234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19%。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中的几个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报中 《环境保护》1995,(12):4-5,13
中国城市中的几个环境问题与对策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司@吴报中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发展都很快,1989年我国城市数450个,城市非农业人口1.4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其中非农业人口50~100万的城市28个,...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大,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水平。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内地的城市化水平突破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关键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无序扩张,城市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环境保护建设不完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切实现工业化国家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国际城市化进程相比较还是比较缓慢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将达到51.5%,其中发展中国家将达到45.8%。城建部门统计,我国1993年城镇人口比率为20.9%,尚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同期人均产值与我国差不多的几个发展  相似文献   

9.
(六)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据统计,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6.98亿,到1980年增加到18.7亿,从占世界总人口的28.1%,增加到42.2%,预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增加到32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比较晚,但发展却很快,预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占其总人口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动态与信息     
据国家计委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如此规模的城市化将使原来薄弱的城市公用事业设施不堪重负.世界银行估计,本世纪最后5年,如果我国经济保持预定的8%至9%的增长速度,每年基础设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7%至8%,5年投资总额可达2800亿美元.未来的5年至10年,我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基础设施发展市场和投资市场.“九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娅 《环境》2002,(6):28-29
水荒猛于虎“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这是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真实写照。有专家预测,水资源的匮乏将是我国本世纪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难题。水,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的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却要维持着占世界人口21.5%的人口。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全国660多个城市,有400多个缺水,有100多个经常闹水荒。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影响4000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人均日产垃圾1kg左右,并且以每年不低于8%的速度递增,2000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达1.5亿t。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约有一半未经处理,这些垃圾裸露堆放,污染水体、土壤、大气,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同时,这些垃圾还侵占土地,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和缓解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压力,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也将逐渐淘汰堆埋法而采用具有显著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垃圾焚烧处…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     
《环境》1995,(5)
珠江三角洲与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是我国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舆论认为,这五个地区的崛起,不但对亚洲经济发展乃至对世界经济环境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珠三角”的发展是骄人的,各项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即非农业人口总人口的比重在百分之三十八以上,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十个百分点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这一领域上。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工业、农业、生活等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泊,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些污水,正日益地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将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是人类下个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从1950年到1995年这45年间,发达国家超过百万居民从49个增加到112个,发展中国家从34个增加到213个。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24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将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空  相似文献   

16.
环境墙报     
《环境》199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我省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度之高,已居全国前列。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多,居民生产的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而不少城市或是处理效率不高,或是填埋藏地减少,露天堆积于市郊的垃圾越来越多,许多城市已陷于自身产生的垃圾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世界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1800年,仅有2%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中,200年后的今天,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7%,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变为60%。虽然,世界城市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2%,却消耗着65%的全球生活用水和75%的能源,排放了占全球总排放量78%的二氧化碳。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活动强烈地影响着世界的气候。  相似文献   

18.
世界城市地区面积大大小于农村,但城市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达国家1970年为66%,1985年上升到73%;欠发达国1970年为25%,1985年上升到32%;全世界1970年为37%,1985年上升到42%,预计2000年将达到50%。城市人口总数方面,1974年世界总人口44.7亿,城市人口占15.2亿,农村占29.5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到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城市化的时代,目前这些国家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90%。预计到21世纪初,我国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并获得显著成绩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10月在其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发展战略的地位,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的道路。报告还指出,尽管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目前城市所排放的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8%,76%…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城市化已悄然成为相当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全世界范围内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学科研究侧重点和理解的不同使得城市化这个概念相对模糊。尽管学科间的差异导致对城市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普遍的共识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的转化中的重要环节,人口流动、城市扩张、经济领域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囊括其中。城市化水平的考量可以从人口增长,经济繁荣,空间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四个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