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虎华 《环境科技》2001,14(4):46-46
工业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毒害较大 ,对水体污染严重 ,应严格监控其排放量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对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和频次不能单一按规定进行采集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 采样点位的布设GB8978- 1996中规定 :第一类污染物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 ,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 ,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笔者认为 ,在实际采样中 ,不能单一在车间口或设施排放口采集 ,必须根据生产排污特点和各类排污单位的排水管状进行实际分析后再设置采样点位。1.1 对车间和处理设施排出口的分析目前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要求 ,各市…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评中废水排放量的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区域环评污染物排放源强的预测原则,对区域开发活动中废水量和COD排放量的预测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以温州滨海新区环评为例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宋鹭 《环境科技》1997,10(2):12-15
基于浓度控制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不协调性,探讨了大气总量控制技术支持系统,提出总量控制前提下的大气环评思路,在总量控制区依据A-P值法和窄烟云稀释矩阵反演模型制定城市大气总量控制发展规划;应用多源扩散模型计算总允许排放量。在进行各源允许排放量削减并优化调整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给出了允许排放量和排放源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镀行业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一类污染物的监测、酸性废气监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研究指出,在电镀企业的验收监测中,对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监测应包括前处理废水、综合废水、总排口、雨水排口等,以核查含一类污染物的废水收集情况、管道布设是否符合要求、雨污分流是否到位等。另外,标准应适当提高各镀种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或根据电镀企业的规模,设置不同的基准排气量数值;对不同镀种废气统一收集的情况,规定基准排气量的确定方法;对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设置下限值,或者对无组织浓度限值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国务院颁布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以来,本刊相继收到各地读者来信,询问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监测问题.现在我们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邵强同志就有关问题从四个方面回答如下: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大气污染物监测分几类?答:分两类.一类是污染物排放源监测,主要检查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是否符合废气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类是环境大气中污染物监测,主要检查大气中污染物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或大气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至于工业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地下车库内的汽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汽车尾气中各污染物源强,从而对地下车库的汽车尾气排放口设置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污染源排放清单一般未考虑在线监测数据,也未考虑环评、验收等数据。以全国重点行业在线监测点源数据为基础,根据环评、验收等环境保护部审批数据对CEMS数据进行补充、优化,建立基于CEMS全国污染源清单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包含采集优化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两大部分,采集优化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交换平台、采集、优化数据、导出清单、导出到统计分析系统等模块,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展示功能、统计分析等模块。以火电行业为例,生成了2011年火电CEMS污染源清单。结果显示:我国火电企业排口、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大部分均集中在华东、中南、华北,西北地区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非道路移动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非道路移动源活动水平数据,分析了2015年度江苏省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情况。结果表明:非道路移动源PM_(10)、PM_(2.5)、HC、NOx、CO、SO_2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3878.3 t、18925.8 t、21673.6 t、430193.9 t、62846.0 t和112403.5 t;内河船舶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之首,占总排放量的51.9%~90.4%,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内河船舶三类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5%以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内河船舶应作为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的重点;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_(10)分别占全省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6.3%、19.0%和1.8%。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我国大气中氧化亚氮的排放源及其大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中国地区氧化亚氮的年排放置为950G_9N_2O-N,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天然源和人为源各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量的71%和29%.在天然源中以海洋排放为主,人为源中则以煤炭燃烧释放的贡献最大.计算显示今后几年内氧化亚氮排放的年增加量是6G_9N_2O-N.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青岛市城市机动车的发展现状和道路交通状况,采集典型交通状况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移动线源、面源的源强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区域内机动车排放网格数据,通过修正的排放因子计算了青岛市机动车主要尾气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目的是为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数据。研究表明从排放源源强分析机动车道路污染状况和污染区域分布,不受扩散模式的影响,可以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青岛市城市主干道以成为机动车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针对青岛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污染物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具有排放量小、种类多、排放点广、难以量化等特点.无组织废气的评价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思路是找出排放源、筛选出主要的排污环节和污染因子、确定排放源强、科学公正地作出评价结论.通过实例说明了做好无组织废气评价在实践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谷雪景 《环境保护》2014,(17):48-50
随着机动车行业快速发展,机动车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制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促进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移动源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排放标准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直沿用以锅炉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价的方法.由于锅炉燃烧的方式,锅炉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低温连续供热的理念地提出,都给锅炉排放污染物的评价带来新的考验.本文主要探讨,锅炉大气污染物的评价指标以污染物排放量还是以浓度为标准,更能体现锅炉运行的实际状况,更准确地反映污染源源强.  相似文献   

15.
污染物超标当量的定义为某超标污染因子的超标倍数乘以废水量再乘以超标率。若有几个污染因子,m个排放口,则分别计算,累计相加。数学计算式:I——污染物超标当量·各超标污染因子污染物超标当量之和。(单位:万米~3/日)I_i——某超标污染因子污染物超标当量·(单位:万米~3/日)C_i——某超标污染因子实测超标次数平均值。(单位:毫克/升)S_i——某超标污染因子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单位:毫克/升)Q——某排放口日排废水量。(单位:(米~3/日)δ——超标率。(超标次数/监测次数)  相似文献   

16.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已逐渐成为水质环境监测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上海某钢铁厂通过水质分析、设备选型、系统集成、站房改造等一系列的工作,于2012年完成了5个废水总排放口水质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的设备更新改造,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对废水排放中的污染因子进行实时监控,顺利通过政府环保部门验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在各企业分排放口和入江总排放口间的输入响应关系,选择典型废水排放口进行调查和监测。根据获得的有效实测数据,利用最优化参数识别方法,搜索最佳反应参数值,建立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或浓度平衡方程,使总量控制路线中的重金属总量优化分配过程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所搜集的兰州盆地各类人为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排放因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2009年兰州盆地(石油化工城市)1 km×1 km的7种(类)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对其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兰州盆地NOx、SO_2、VOCs、CO、PM_(10)、PM_(2.5)和NH3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2×10~5、8.8×10~4、4.3×10~4、4.1×10~5、9.6×10~4、4.2×10~4和1.4×10~4t;工业燃烧排放是兰州盆地NO_x和SO_2的主要贡献源,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85.70%和52.55%;工业非燃烧过程排放是VOCs的最大贡献源,占总排放量的81.25%;工业点源和工业非燃烧过程排放是CO的两大贡献源,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33.97%和28.32%;PM_(10)和PM_(2.5)主要来源于工业非燃烧过程,贡献分别为51.09%和55.12%;氮肥使用和禽畜养殖是NH_3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39.20%和30.70%.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以工业源为主要排放源的NO_x、SO_2、VOCs、CO、PM_(10)、PM_(2.5)主要分布在工业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兰州盆地市区一带,NH_3的排放则主要集中在榆中县和皋兰县交界的农村地区.同时,还对2014年工业燃烧源和道路移动源的7种(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与2009年进行了排放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工业污染源的7种(类)污染物排放量与2009年相比平均增幅不高,最高不超过30%,但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却大幅增加,增幅将近1倍.此外,基于排放因子及活动水平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对排放清单的结果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对各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评估.本排放清单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兰州盆地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的空白,还可为兰州盆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更新、区域环境过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大气污染预警技术等相关研究提供基本方法手段及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数后,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时间比法、负荷法和热值分配法等几种方法对企业GHG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IPCC排放因子法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而热值分配法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监测法对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而采用热值分配法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拓展时间段的GHG排放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了解各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时空分布,精确模拟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最基础资料.现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粗时空分辨率,极大地限制了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以江苏省大型固定燃煤源为例,以2012年为基准年,收集江苏省电力企业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及江苏省大气核查核算表数据,结合相关文献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江苏省大型固定燃煤源主要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和月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 SO2、NOx、TSP、PM10、PM2.5、CO、EC、OC、NMVOC、NH3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分别达到106.0、278.3、40.9、32.7、21.7、582.0、3.6、2.5、17.3、2.2 kt.2呈现2~3、7~8、12月排放量高,9~10月排放量低的月变化特征,可能原因是2~3月处于春节阶段,为保证节日供应,在此期间居民取暖、用电等都有可能增加;7~8月高温天气用电量增加,12月北方城市冬季燃煤取暖导致的煤炭消耗量增加.另外,由于部分污染物排放因子取自国内外相关文献,是本研究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今后的工作可以在排放因子实测更新以及将排放清单纳入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