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外已经在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但已有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增加了评估结果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结果进行再分析,总结已有研究的特征和趋势,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评估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评估时间、评估对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评估结果的发表类型等,都会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人均价值量评估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尺度以及文献来源对评估结果并无显著影响。建议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来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时,需要关注Meta分析所给出的评估结果差异性的来源;鉴于国内国际研究并无显著差异,在尚未开展独立价值评估的领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最新扩展的质谱数据库,来代替安捷伦的保留时间锁定农药数据库和解卷积农药应用.新的数据库包括926种农药、内分泌干扰物质和相关化合物--比原来的数据库多了359种化合物,包括日本的"肯定列表(Positive List)"中用GC/MS分析的所有化合物.所有保留时间锁定的化合物,都可以在安捷伦的GC/MS保留时间锁定软件中精确重复.新的数据库可以作为标准的GC/MS数据库来确证化合物,或者结合安捷伦筛选软件在保留时间和质谱谱图匹配的基础上定性检测化合物.当这些数据库与安捷伦新版本的解卷积报告软件(部件号G1716AA版本A.03.00)结合使用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益.本方法对所有926种农药和内分泌干扰物进行GC/MS筛选,大约只需要2 min.解卷积帮助确证谱图中隐藏在共流出物中的农药.本文比较了新的数据库和较小的数据库,通过解卷积报告软件分析17个地表水样品.在新的数据库的协助下,解卷积报告软件找到了99种农药、代谢物、阻燃剂和相关污染物,而这些在以前的农药和内分泌干扰物保留时间所定数据库中是不包含的.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水中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测定及QSB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花江水中细菌为接种源,用碘量法分别测定了18种酚类化合物的BOD5值采用QSAR程序软件计算得分子量MW、分子体积MV、疏水性参数lgP及电离常数pKa.用MMP软件计算了四种分子连接性指数(2x,4X,2xV及4xV).对18种及训练组中的14种酚类化合物BODT值分别与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最佳回归方程:应用所得QSBR模型,拟合了18种化合物的BOD5值,计算了残差,预测了实验组中4个化合物的BODT值,并初步探讨了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
文雅  郭治兴 《生态环境》2002,11(4):360-362
空间插值是各种地学、生态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文章以中国1950年至1998年160个测站年均降水量数据为例,介绍采用空间插值绘图软件Win-Surfer绘制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对软件中几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浅析相关因子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空气负离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旅游资源,其保健功能迎合了人们追求生态健康的旅游心理.论文着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对若干因子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森林旅游地有关保健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穿龙薯蓣、黄山药和盾叶薯蓣psbA-trnH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薯蓣叶绿体psbA-trnH片段遗传多样性,探讨该片段用于中药穿龙薯蓣、黄山药和盾叶薯蓣种间分子鉴别和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我们对不同类群薯蓣种的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该区间的完整序列,所得序列用软件MEGA3.0进行相关分析.穿龙薯蓣的psbA-trnH片段全长274bp,黄山药全长279bp,盾叶薯蓣植物个体内的叶绿体DNA则有两种psbA-trnH片段,长度分别为241bp和503bp.经MEGA3.0软件分析,3种薯蓣种间psbA-trnH片段序列的遗传距离(p-distance)为0.00350~0.04545,各个薯蓣种内的不同类群该序列无差异.用UPGMA法根据psbA-trnH序列的遗传距离建立系统发生树,聚类结果和形态分类相符.所得结果显示,psbA-trnH片段序列在所研究的3种薯蓣种内保守,在种间具有明显的较大差异,而3种薯蓣及薯蓣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图3表2参6  相似文献   

7.
以松花水中细菌为接种源,用碘量法分别测定了18种酚类化合物的BOD5值,采用QSAR程序软件计算得分子量MW,分子体积MV,疏水性参数IgP及电离常数pKa,用MMP软件计算了四种分子连接性指数(^2x,^4x,^2x^v及^4x^v),对18种及训练组中的14种酚类化合物BODT值分别与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最佳回归方程:BODT=89.725 8.92pKA-67.409^2X^V n=18,R^2=0.858,SE=8.41,F=45.385.P=0.000 (1) BODT=89.901 9.1122pKa-68.646^2x^v n=14,R^2=0.887,SE=8.2,F=43.035,P=0.000 (2) 应用所得QSBR模型,拟合了18种化合物的BOD5值,计算了残差,预测了实验组中4个化合的BODT值,并初步探讨了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与Compound Composer快速筛查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中19种有机氯农药进行快速筛查和半定量计算,同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在选择离子(SIM)模式下对Compound Composer软件的半定量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了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不同预处理方式.数据表明,利用快速筛查软件可以对目标物质进行准确的分离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两种预处理方式的优劣,给出分别将二者应用于已知污染物检测和未知污染物筛查的建议,拓宽了快速筛查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在双酚A诱导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壁组织中最适内参基因,以不同浓度双酚A诱导下双齿围沙蚕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keeper三个软件对肌动蛋白(beta-actin, Actin)、核糖体蛋白5(ribosomal protein L5, RPL5)、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微管蛋白(β-tubulin, Tub)、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flavoprotein subunit A, SDHA)和组蛋白(Histone Cluster 1 H_2A Family Member A, HH_2A)这6个备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6个内参基因的基因表达量由大到小为ActinGAPDHSDHAHH_2ATubRPL5,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到6种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ActinRPL5SDHATubHH_2AGAPDH,Ge Norm软件分析得出6种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排名为SDHARPL5ActinTubHH_2AGAPDH,Normfinder分析的结果为ActinSDHARPL5TubHH_2AGAPDH。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双酚A诱导下双齿围沙蚕最优内参基因为Actin,不推荐GAPDH作为内参基因使用。推荐同时选取多对内参基因进行实验,可以进一步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在PowerPoint软件中绘制电气原理图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学、实用,能很方便快捷的绘制出规范美观的电气原理图.  相似文献   

11.
动胶菌接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设计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动胶菌接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中试结果,为日处理1 000 m3 含油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了工艺设计,按负荷法( 二种) 和降解动力学模型( 三种) 进行了池容的计算,评价了它们的合理性.发现,其中以中试为基础的三种计算方法:一种降解动力学模型( 据中试结果计算油去污系数) 、二种负荷法( 据中试中填料容积负荷、从中试扩大为生产规模的入流流量) 较为合理,可作为设计池容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2.
Routine surveillance of a large geographic region for clusters of adverse health events, particularly cancers, often involves small area health data, possibly controlling for exposure information. Many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geographical clusters. Two of the most popular methods are the spatial scan method proposed by Kulldorff and that using a fixed number of cases within scanning circles proposed by Besag and Newell. Although the second test is very popular, it has some difficulties. While the scan test controls for the multiple testing problem, the Besag and Newell test does not. Additionally, the latter method requires the setting of several tuning parameters whose values affect the test performance and are subjectively chosen by the user. This creates a difficulty to make a fai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nd it explains why there have been few formal studies evaluating their relative performances. In this paper, we modify the Besag and Newell test allowing for the control of the error type I probability and compare its power with respect to that of the spatial scan test. We used data sets from a publicly available simulated benchmark. We found that the two methods have similar results, except for clusters located in sparsely populated regions, where the spatial scan method presented a bette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 - Van Valen’s test is usually applied as a two sample test for equality of dispersion for multivariate data. Motivated by a comment of Manly (Van...  相似文献   

14.
The luminescence inhibition test was applied to contaminated soils.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re used: The standard sediment elutriate test and the so-called “solid-phase test”. Cadmium sulfate, p-cresol and o-nitroanisole were used as model substances for the contamination of two different soils tha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in size. While five of six elutriates acted toxically in the standard elutriate test, the solid-phase test detected only the heavy metal clear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lid-phase test results, unlike those of the standard sediment test, is problematic because of the high and varied ground inhibitions of the uncontaminated soil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rate of adsorption of the bacteria depends on the type of soil. An interpretation without an uncontaminated reference seems impossible.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rtion of elutriated contaminants and the values of inhibition was only obtained by using the standard elutriate test.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机磷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3.50(2.77~4.44)~72.42(59.58~88.05)μg·cm-2)明显高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和吡蚜酮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629.1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59.61(55.13~64.44)~134.1(127.0~141.5)mg·kg-1)明显高于上述2种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193.0(180.1~206.8)~386.4(359.7~414.2)mg·kg-1)。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类型的不同农药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其他类型的农药对蚯蚓具有更高的毒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所有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16.
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K0lmogorov—Smimov检验方法对无定河流域两个主要水文站赵石窑站和白家川站逐月径流量序列进行正态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DFA分析方法,估算两站时间序列的研示度指数,预测该流域径流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赵石窑和自家川两站径流时间序列的a标度指数分别为0.52和0.56,均大于0.5,径流时间序列表现为较强的长程依赖性,表明无定河流域在过去近50a内径流量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对原时间序列随机重排后,两站月径流序列的6α标度指数都变小,分别为0.48和0.49,接近于0.5,进一步证明原序列确实存在着标度不变性。研究结果对流域的水资源规划、管理与合理利用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Ko1mogorov-Smirnov检验方法对无定河流域两个主要水文站赵石窑站和白家川站逐月径流量序列进行正态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DFA分析方法,估算两站时间序列的α标度指数,预测该流域径流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赵石窑和白家川两站径流时间序列的α标度指数分别为0.52和0.56,均大于0.5,径流时间序列表现为较强的长程依赖性,表明无定河流域在过去近50a内径流量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对原时间序列随机重排后,两站月径流序列的α标度指数都变小,分别为0.48和0.49,接近于0.5,进一步证明原序列确实存在着标度不变性。研究结果对流域的水资源规划、管理与合理利用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核和彗星电泳试验对黄河兰州段鲤鱼(Cyprinuscarpio)红细胞大小及其DNA损伤(微核、核异常、单链断裂和遇碱不稳定点、双链断裂)进行了研究,并以刘家峡水库为对照.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采得的鲤鱼其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P<0.05),DNA单链断裂和遇碱不稳定点损伤比例和程度加重,但两样点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兰州段黄河水质有明显的致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两种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遗传毒性检测手段具有不同的检测终点和机制,建议在监测环境污染致遗传毒性作用时考虑检测方法的统一和标准化,从而得到更可靠、全面的结果.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19.
化学品的快速生物降解性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是鉴别其环境危害性和持久性的基本指标,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化学品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在生态毒理测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探讨试验方法、接种物来源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苯甲酸钠生物降解率的影响,2013~2015年间以广州地区2个主要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DTS、LD)为接种物来源,采用OECD 301系列试验方法(301B、301D和301F)进行了苯甲酸钠的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共获得89个标准化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接种物来源、试验方法与接种物来源的交互效应对苯甲酸钠生物降解率影响不显著,但试验方法单一因素的影响显著。本研究表明,当受试物为易生物降解时,接种物来源、试验方法和接种物来源的交互效应对该受试物的生物降解率无显著的影响,但在同一条件下,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往往会导致最终生物降解率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安徽段水体成组生物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淮河流域安徽段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 EPA废水排放毒性的控制要求(0.3 TU),有2个位点的地下水样毒性当量为0.31 TU,超过限值;经t-test分析,地表水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地下水。SOS/umu检测中,2个地表水样和7个地下水样的结果呈阳性,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其诱导率IR在(2.20±0.063)~(3.36±0.067)之间,对应的致癌风险P基本处在10-6~10-7水平。微核检测结果表明,3个地表水样具有较严重的染色体损伤效应,9个地下水样表现为阴性。总之,该区域地表水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对较高;部分浅层地下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但仍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而深层地下水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性效应。研究为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