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这是一起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触电死亡事故。死者王大伍,46岁,是八五二农场建材工程公司建筑工程队承包组组长。 1989年7月17日下午,下了一场雨,约在15点30分才停。搅拌机刚从院里搬过来,王大伍让班长陈军派一名工人把电源线接上。 被派的工人不是电工,他拒绝执行,说:“ 刚刚下过雨,地又潮湿,我不敢接。” 陈军将这一情况告诉王大伍,王大伍对陈军说:“他不接,你去接。” 陈军说:“我不懂,害怕,不会接。” 王大伍说:“反正就这四根线,接上就行了。” 陈军又说:“家里的电灯线都是找人接,我害怕。” 王大伍急了,说:“7月20日要交工,不快点接上…  相似文献   

2.
幼时,印象最深的,一是灶头上那把朱泥大砂壶,一年四季昂首挺胸立在砖灶上;二是当我询问曾祖父:“去哪儿呀?”他差不多总说:“去茶馆。”曾祖父无比疼爱我这张家的长孙,他用温和语调对我说:“从茶馆回来,给你带点茶食。”所谓“茶食”,为我通海常见的麻团、云片糕之类。3、4岁时这点物事,可毫不夸大地说,极大地影响了我这几十年生命的旅程。当年灶头上那把名为“寿星”的大砂壶,引发了我对宜兴砂器茶具集藏的兴趣,家中方方圆圆、五颜六色宜兴砂壶当不下千余把,而当年令我十分神往的茶馆,诱发我对茶的兴趣。今将壶事置一边,仅闲说茶事。  相似文献   

3.
梦(小小说)     
饭熟了,菜刚下锅。淑香拎着筐就进了屋。 李木匠做着笑脸,伸手到筐底去抓樱桃。 啪!手还没摸到樱桃就被打了回去。 “这是给柱子留的。” “这几天你白天替张婶卖樱桃,晚上干活,厂里让吗?”李木匠有些心痛妻子,又不直说。 “厂里承包了,谁愿怎干就怎干,完成任务就行。” “那也得睡觉哇!” “说得轻巧。这一天五块多钱谁给?” 收拾完碗筷,三个孩子开始在桌子上抢地盘做作业。淑香泡上衣服对木匠说了声:“明早我洗。”然后吻了柱子一下便推自行车去了。 “妈妈,夜里回来再吻我一下。” “好。” “一定。” 晚上8点,厂务会进人尾声: “这两天…  相似文献   

4.
名人的幽默     
马克思和燕妮相爱已久,但谁也没有先说出“我爱你”这令人心醉的三个字.一天黄昏,马克思凝视着燕妮,轻声说:燕妮我已找到心爱的人了!”燕妮心里一颤,继而问道:“你爱她吗?”马克思热情地说:“爱她!她是我遇见过的姑娘中最好的一个,我将永远从心底里爱她!”燕妮强忍住感情,平静地说:“祝你幸福.”马克思风趣地说:“我身边还带着她的照片哩,你想看看吗?”说着把一  相似文献   

5.
交通世象     
“修路” 出租车停下后,计价表上打出的是60元,乘客道:“我说师傅,你怎么不走近道走远路呢?要是走中环路的话,满打满算20元也就够了。”司机说:“我说老板,并非我存心故意,只是中环路现在正在维修,我走不得呀!”乘客说:“真有此事?”司机答:“当然啦!难道我还骗你不成?”乘客道:“这就奇怪了,我是中环路的总指挥,我没下令修路呀?要不,你带我过去看看?”司机愕然。  相似文献   

6.
厂长脸红了     
某木材加工厂试制成功电动安全刨,大家赞不绝口。只有厂长说:“费这么多脑筋搞这玩艺儿干啥?我当了大半辈子刨工,只要多加点小心就没事!”说着他激动地举起右手向下一挥:“提高工效比啥都强!” “厂长,您这手……”技安科的老刘打断了他的话,大家这才看到厂长这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没了,齐刷刷的。霎时厂长的脸红了。厂长脸红了@孙理  相似文献   

7.
大吉大利     
新春来临.中华大地一片春色。人们相互说的祝福语最主要的是“平安吉祥”这句话,人们把“平安”放在“发财”之上、之前。  相似文献   

8.
对于“9·8”溃坝事故,知情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王君用了24个字形容该企业:“只讲生产、不讲安全,只讲效益、不讲安全,只讲赚钱、不讲安全。”  相似文献   

9.
适应酸味     
硫酸烟雾不断从烟筒里冒出来,升到天空,漫延。人们开始咳嗽…… “厂长,这污染得抓紧治了,酸味呛人受不了哇!”一个老工人说。 “亏你说得出口,干了二三十年,连这点吸味都适应不了!”厂长申斥道。适应酸味@于晓春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中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孟子劝齐宣王施“仁政”。齐宣王推说无法实行。孟子说:“如果叫一个人挟着泰山跨越北海,他说,‘我不能’,这是实在不能做到的。如果叫他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他也说,‘我不能’,这是不肯去做,而不是做不到了。” 目前,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甚多,如果要企业领导在一个早晨把问题全部解决,那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强人所难。可是,有的问题只需花少量经费和人力,就可圆满解决,这种为“长者折枝”之事都连声喊难,不肯去做,那就说不过去了。 我们希望各级领导认真负起责任来,为工人“折枝”、造福。为工人“折…  相似文献   

11.
某单位正在检 修天车。厂长来到现场指着一个青工说:“你这个楞头青,怎么不戴安全帽?这个月不发你奖金!”不料“啪”的一声从天车上掉下来个螺丝钉,正好砸在厂长的光头上。那个青工得意地说:“嘿,这回不发奖金我有伴儿了。”“有伴儿了”@林东升  相似文献   

12.
错在谁?     
一次对生产区一根闲置管道进行切割拆除作业 ,电气焊工常鸣接受了设备安装公司安排的这一任务。常鸣按时来到作业现场 ,一边准备氧气、乙炔、割枪 ,一边问道 :“置换分析没有?须请安全部门办证。”“办啥证?这根管子很长时间就没用了。”施工作业负责人说。“那不行!必须办了动火作业许可证 ,才能动火作业。”常鸣坚持说。“要你来是割管子 ,不是叫你来耽搁时间的。要什么证?叫你割你就割 ,不想搞就回去 ,我再找你们公司经理换人 ,”部门主任说。常鸣怕再僵持下去真被公司领导知道了 ,说自己工作态度不好扣工资 ,只好硬着头皮违心地点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录音整理)一、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习惯用三句话概括: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依然严峻。但是媒体评论说,这三句话的矛盾,说趋向好转了,怎么还严峻?说这几年重、特大事故这么多,怎么还能说稳定?很矛盾!我认为,这三句话要历史的看。通过对我国几十年安全生产形势演变过程的分析,就会感到这三句话是准确的、客观的、全面的。什么叫总体稳定?“总体”指的是事故的总量,就是事故发生的绝对数,一共多少起事故?死亡多少人?经济损失的规模多大。“稳定”就是没有大的波动,这就是总体稳定。什么叫趋向好转?“趋向”表示…  相似文献   

14.
月初,车间主任在会上讲话,强调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月底,安全员找主任反映:“天车吊装用的钢丝绳已达报废标准,不能再用。”主任说:“新钢丝绳没缠好,这几天任务紧,凑合用吧!”不一会儿,天车工匆匆跑来报告:“吊装时钢丝绳断了,砸伤了人。”主任:“唉!我早就说过安全工作很重要嘛!”如此“重要”@刘元榜  相似文献   

15.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中国人的启发与鼓励,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终于用了“奇迹”一词,来表达基督城大地震零死亡的激动之情。基说这“绝对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6.
每当纠正违章作业时,常常可以听到违章者以下不为例的口气乞求说:“就这一次。” “就这一次”这句话,某些人之所以习以为常,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它的实质和危害。 我们说,事故的发生是由各种条件决定的。具备了条件,就随时可能发生事故,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消灭事故的唯一手段是消除发生事故的各种条件。 常常以“就这一次”这句话来搪塞违章责任的人,实际上是在为发生事故创造条件。事故的残酷无情就是于,它决不会因为你“就这一次”而大发善心。恰恰相反,只要你侥幸图方便,它便乘虚而入,得以逞威。所以,每当在为违章行为求…  相似文献   

17.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女记者到外地采访,时间很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借宿于一座寺庙。方丈把女记者带入一间客房:“施主可在这里安歇”。女记者将室内打量了一番,腼腆地说:“这门没有门闩。”“阿弥陀佛,”方丈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答道,“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事故我最难受。”这是浙江省开化县池淮镇安监站安监员徐金奎常说的一句话。“不论人家多么讨厌你,该讲的话一定要讲,你不讲出了事故,最难受的就是自己,因为你讲了就有可能救人一命。”每当提起自己的工作,徐金奎总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鹅头岭煤矿开采公司总经理尤丁卯死了。他的死,有人说“活该”;有人说“可惜”。说“活该”的,差不多都是“公司”的人;说“可惜”的,差不多都不是“公司”的人。那么,尤丁卯或许在生前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人,答案好象又不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看法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一鹅头岭并没有什么高峰峻岭。它的外形就象平地凸起来的一个鹅凸包。草不多,树不大。远观象个鸭蛋,近看象个瘌痢头。但是就在鹅头岭的那一层黄土乱石下边,藏得有宝──煤! 这几年,荒山包给了个人。 53岁的尤丁卯经过三思,十多年前“深挖洞”时在鹅头岭地下发…  相似文献   

20.
一天,某车间发生了一起工伤事故。 新来的安全员问车间主任:“这起事故怎么处理?”主任说:“事故虽然出了,但损失不大,责任者态度还是好的,下次注意点就是了,我看不用上报了。” 安全员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我们车间是“月月无事故,年年无事故”哩!原来是“领导有方”“领导有方”@赵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