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多年来,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公众已认识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猎杀野生动物是贪婪愚昧的违法行为,滥杀生灵是无知可耻的行径。那为什么国家又允许开放少量的狩猎场,特别是涉外的国际狩猎场呢?据动物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宣称:近年来,由于个别野生动物的密度过高,西部部分省区获准有限狩猎野生动物。仅2005年,在陕西、青海、甘肃、宁夏、四川等省区,开展狩猎活动,约700只野生动物成为狩猎对象,因此获得的收入达400万美元。保护动物,从尊重个体的角度理解,强调的是生命权利;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理解,就是强调尊重生态权利。在…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4,(7):58-58
在我国珍惜野生动物遭到猎杀,濒临灭绝时,冯刚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些动物的雄姿和生存环境殿现人们面前。或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条件像他那样保护野生动物,但是,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爱护动物,不吃野味,并同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做斗争,也足以体现这种精神了。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报道,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猎杀、贩卖、销售野生动物,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该台记者就在山中见三个盗猎者一次猎杀了7只猕猴,其中有3只幼猴。这些被猎杀的猕猴都卖给了城里的餐馆。  相似文献   

4.
环境要闻     
《绿叶》2006,(8)
言论“如果经过科学的调查发现,一个动物的种群数量确实需要调节了,也不必非要猎杀。我们可以人为地捕捉到动物园去展出啊,还可以送到国外去交流,等等。”——研究野生大熊猫30余年的专家、原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崔学振认为,合法猎杀野生动物只是调节其种群数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森林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在我国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林区内,或者以林区作为主要的栖息地。因此,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森林的生存和发展。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保护好栖息环境。同时,保护管理好野生动物对于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与野生动物,同属自然资源,但又不同于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森林与野生动物具有再生性,属可再生性资源。但这种再生性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只有通过科学的保护、培育、繁殖和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2,(2):70-70
象牙走私案大量增加 据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监测组织在英国伦敦发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全球大规模象牙走私案件达13起,查获走私象牙重量超过23吨,这可能是1989年国际禁止象牙贸易以来最多的一年。这说明至少有2500头大象被猎杀。2011年查获的大规模象牙走私案件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国家,受象牙走私影响最严重的是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识别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界定过窄,资源利用主导思维干扰了野生动物保护,缺乏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安全的足够重视。(2)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混乱,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3)社会公众群体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淡薄,全民参与和监督举报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平等、文明、和谐相处,建议:(1)树立尊重野生动物物种生存权、人与野生动物文明和谐相处的理念,摒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观,重构人与野生动物平等共存关系。(2)清晰界定野生动物法律定义,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围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食用等环节,全面、科学、精准地构建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3)立足于全面保护野生动物,严格禁止滥食滥用野生动物和过度商业化利用,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特许制度,并大幅提高标准严格控制交易和利用,建立职责清晰的执法监管和惩治体系。(4)建立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和司法治理体系,实施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猎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公众建立爱护保护野生动物、不食不用野生动物的文明行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的文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不少大中城市都在开展环境的综合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城市发展很快,人口增加、城区扩大、自来水普及、生活废水剧增。蓬勃兴起的小食品、小屠宰、小酿造、小造纸等行业也带来了不少生产废水,而这些小企业又往往缺乏配套的除污设施。同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资金短缺,市政设施及账更多,排水管道不健全,一般都无污水处理工厂,群众的环保观念也相对较差,有人甚至向水体倾倒垃圾。大量生活、生产废水随自然地势流淌到坑河军,污染日益加重。仅以我们毫州城为例,城市面积仅1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几万。虽然毗邻广大农村,环境容量较大,情况也不容乐观。据1994年8月份市建委对…  相似文献   

11.
粤北山区山高林密,拥有南岭、车八岭等众多得天独厚的动物宝库,再加上当地瑶族同胞有打猎的习俗,因此,自古以来,粤北各地山民中都不乏狩猎的能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粤北的崇山峻岭中时常可以发现狩猎者的身影。随着野生动物资源的急剧减少,再加上1996年我国出台枪支管理法后,禁止个人私自持有枪支,大量猎枪被公安部门收缴,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粤北地区大规模的民间狩猎活动已近乎绝迹。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4,(8):60-6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非法盗猎等问题,近些年来全球每年大约有3.5万头成年大象被猎杀。这些被杀害的成年大象留下了许多伤痕累累、身体虚弱的孩子,它们是盗猎犯罪的受害者。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长期致力于大象孤儿的营救工作。在该基金会的努力下,肯尼亚许多大象孤儿被紧急救治从而恢复健康并得到妥善安置。上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城市的高速发展也使环境和城市生态楚设背负起沉重的负担,许多大中城市因城市发展过快,加之为获取眼前利益,忽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致使城区环境质量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论张家界旅游区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风景旅游区以“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闻名于世,同时它也是绿色植物宝库和野生动物理想栖息地。风景区内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植被和珍稀野生动物。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1982年9月,张家界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国务院把张家界在内的武陵源风景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家界地区在未开发成旅游区之前,交通闭塞,自然生态环境十分完好。1982年开始对外适度开放,开发初期(1984年…  相似文献   

15.
卢胜 《四川环境》2003,22(5):76-78
城区经营是政府管理促进城市发展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城区政府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在城区经营中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构想,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城市经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案情回放坐落在中国西南的大凉山区于2001年春天在雷波县境内成立了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那里森林形态复杂,水资源丰富,生长着茂密鲜嫩的竹林,是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长期不懈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大熊猫是国家的珍贵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17.
看环保     
《环境教育》2004,(2):39-39
我们承诺:保护湿地,不食野生动物。 2004年元旦期间,湖南岳阳市八中和岳师附小率先开展湿地保护宣传。他们在城区和东洞庭湖保护区腹地,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市民公众、宾馆饭店、村民渔户发送湿地宣传资料和禁食野生动物倡议书,还组织观鸟活动。  相似文献   

18.
自然风光秀丽,常年气候温和的广西南宁地区,是唯世珍稀野生动物白头叶猴繁衍栖息之地。这个地区之所以名扬神州大地,除了她拥有优越的区位和改革开放环境之外,更有一群年轻潇洒的野生动物卫士,创造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生态     
《环境教育》2009,(12):83-83
全球变暖致北极熊残杀幼仔充饥 气候变化已致使一些北极熊同类相残:全球逐渐变暖的气候使北极熊在北极冰区的狩猎场融化,致使北极熊的数量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环境教育》2004,(10):14-17
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峡谷,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但在探险界它却赫赫有名。它几乎能与前苏联的“死亡谷”,美国的“死谷”以及印尼爪哇岛上的“死亡洞”相程并论,是个名符其实的恐怖之地。当地人说峡谷中有一种食人怪兽,理由是有胆大者或迷路的牧民进入谷中,但大多一去不复返。大雨过后,人们还常常看到谷中大批野生动物抛尸荒野,且尸体旁伴有焦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