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接种污泥、进水基质和有机负荷、运行方式、水力剪切力、沉淀时间等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凝结核猜想",认为好氧颗粒污泥的最终形成分为出现凝结核、形成胚胎颗粒污泥及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三个阶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现有行为形成因子评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行为形成因子评分方法,该评分方法首先将行为形成因子对人绩效的影响作用分为人的可靠性、人的工作效率和人的工作负荷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将行为形成因子的水平又划分成5个等级,并通过问卷调查以获取行为形成因子每个等级的支持情况;然后设置了行为形成因子的评分范围,对每个等级赋予一定的数值,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到行为形成因子每个方面的评分;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获得行为形成因子三个方面的相对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最终得到行为形成因子的综合评分。这种基于专家判断的评分方法在操作上比较简便,得到的结果能够体现行为形成因子对人绩效的全面影响,可以为人因可靠性分析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水土盐形成演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形成与演化规律基础上,研究了浅层地下水赋存分布与水质特征以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地下淡水、微咸水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泥沙填海造陆而成,据三角洲形成年代,将黄河三角洲划分为古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2)近年来,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口三角洲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3)黄河三角洲咸水含水层广布,浅层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主要赋存在黄河现代河床、古河道带和决口扇高地;(4)黄河三角洲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分布与形成演化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状况与三角洲形成的早晚、黄河河道的变迁、所处微地貌部位及现代河道与渠系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5)三角洲形成时间越晚,浅层淡水和微咸水分布面积越小,水量越贫乏。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3个SBR反应器R1、R2和R3在进水C/N比分别为5、10和30条件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分析了颗粒形成过程中污泥形态及其各物化性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经过35 d培养,污泥形成颗粒,所得好氧颗粒污泥的颜色接近橙黄色,C/N比越高颜色越深;污泥的SVI30降低,由接种污泥的52.51 m L/g分别降为46.45、25.32、31.12 m L/g;小C/N比(为5)条件下形成的污泥大颗粒较多,而大C/N比(为30)条件下时形成的小颗粒较多,均不利于污泥沉降,同等条件下C/N比为10时所形成的颗粒污泥最优。  相似文献   

5.
幼儿规则教育是人格形成与社会化的重要起点,但当前幼儿园规则教育存在忽视幼儿需求、忽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忽视长远发展的现象,违背了幼儿园规则教育的本意。基于同伴交往的视角,研究发现,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有利于形成尊重幼儿的规则教育,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外在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助推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胀形成形进行仿真计算和实际测试分析,比较了不同润滑条件下的应变分布,确定了胀形成形时的静摩擦系数μ值,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和材料参数n、r值对胀形成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钱江源水源水为研究对象,以氯、氯胺为消毒方式,研究了不同消毒条件下,三卤甲烷(THMs)、卤乙腈(HANs)、氯代酮(CKs)、二卤乙酸(DHAAs)、三卤乙酸(THAAs)等消毒副产物(DBPs)的形成情况,以便为水务工作者监测钱江源建库前后水质、DBPs形成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氯消毒下DBPs的产量比氯胺消毒高出3~7倍甚至1个数量级,但不管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THMs、HAAs形成量均在我国饮用水标准范围内.氯消毒下,大部分DBPs产量为中、碱性条件酸性条件(除了CKs),氯胺消毒则呈现不同的情况(所有DBPs的产量均为p H=6、p H=7p H=8).消毒剂量对所有DBPs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溴离子对THMs、DHANs、DHAAs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钱江源水源水的水质比钱塘江下游九溪水源水好,DBPs形成也较低,某些指标(如有机碳、有机氮、HANs形成量等)甚至比同省水质较好的金兰水库还要好;而且由于其较高的比紫外吸收值(SUVA),DBPs的溴嵌入能力均比九溪水源水、金兰水库低.此外,就目前的钱江源水源水来说,控制消毒剂量(氯、或氯胺)是控制DBPs形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群体的竞争优势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的形成、增大和形态的持久维持是微囊藻获得种群优势进而形成水华并维持优势的前提之一。该文首先介绍了微囊藻群体在藻类种群竞争方面的优势,然后在介绍已有的浮游动物牧食诱导微囊藻群体形成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微囊藻毒素及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促进微囊藻群体的早期形成、增大和形态的持久维持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推测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可能是在藻类快速生长的基础上,浮游动物的牧食压力、微囊藻毒素及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下联合驱动的结果。因此,开展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对微囊藻早期群体形成诱发效应的研究对揭示水华暴发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可为水华的预警及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对饮用水系统中生物膜的形成和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阐述。生物膜控制技术包括降低有机物含量、物理化学方法、酶试剂控制、分散剂使用、紫外消毒等。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剥离剂和紫外具有一定的抗剥离能力,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去除饮用水系统中的生物膜,即使500mg/L的剥离剂也难以去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给消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强化政府消防行政职能,改善消防安全环境,构建服务型消防管理新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分析了当前政府在消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消防行政管理理念、消防监督模式以及消防工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了构建服务型消防行政管理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海洋油气开发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油气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以我国浅海某中心平台组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发生的三相分离器喷射火火灾、管线交叉处喷射火火灾、生产平台池火火灾以及储罐平台池火火灾,采用FDS软件建立该平台组的火灾动力学模型,对油气泄漏后火灾的发展态势、火场温度、热辐射强度、设备温度以及不同火灾工况的对比分析,研究火灾发生后对人员伤害,以及平台上油气管线、分离器、油气储罐、平台栈桥等重要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操作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安全距离。针对火灾事故风险控制提出建议措施,对海上火灾风险分析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防商场火灾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多年消防监督工作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商场火灾的特点,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内部装修、消防设施、消防用电、日常管理六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商场存在的火灾隐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木材加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猛烈、蔓延发展快。本文以宿州市某木材加工厂发生的火灾为例,深入剖析了木材加工厂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并结合木材加工厂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火灾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利用开放式的消防远程联网软件平台及协议传输设备将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相对分散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整合为一体。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了机关办公区域的消防"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消防报警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消防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证了消防报警系统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达到了"一键式消防监控"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火灾预防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隧道火灾对隧道的破坏是巨大的,分析了容易造成公路隧道火灾的隧道交通环境,并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可能导致隧道火灾事故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导致隧道火灾基本事件重要度排序分析。最后根据隧道火灾原因提出的公路隧道火灾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隧道内的行车管理、隧道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培训和管理、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的通行对策以及预防隧道火灾对隧道设计的要求。这些观点对我国隧道火灾预防方法和防火设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Forest Fires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re is the major stand-renewing disturbance in the circumboreal forest. Weather and climat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fire activity and these factors are changing due to human-caused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ynthesi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fire and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nd the potential direction for future studies on fire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under a warmer climate, we expect more severe fire weather, more area burned, more ignitions and a longer fire season. Although there will be lar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fire activity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his field of research allow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and feedbacks between fire, climate, vegetation and humans and to identify vulnerable regions. Lastly, projections of fire activity for this century can be used to explore options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18.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消防事故水池予以规范化命名。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应建消防事故水池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影响消防事故水池容积的消防历时、固定消防水量、固定冷却水量、机动消防水量、消防水循环、泡沫灭火流量等的分析,提出消防事故水池容积计算的具体建议,以供有志于此类研究者以及设计和建设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19.
Under cur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emperatures in Siberia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and consequently, fire is also expected to increase. Potential climate-induced change is difficult to assess in Siberia because ground-based fire data are not complete. This investigation introduces a method by which potential climate-induced change can be remotely evaluated. Mean fire return intervals are established for 58 ecosystems across Siberia using eight years of satellite-based area burned data (1995 to 2002). Mean fire return intervals should decrease under cur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however the results do not currently demonstrate consistent evidence of fire-induced change. The overall boreal forest mean fire return interval is lower than the published mean, inferring increased fire. Most notably, using satellite data to calculate mean fire return intervals in individual ecosystems for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fire is shown to be a viable method by which potential climate-induced land cover change can b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简要分析了轻质油品外浮顶储罐的火灾特点、火灾类型以及灭火方法,重点对密封圈火灾和浮顶爆炸火灾的扑救力量部署进行了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