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焦家金矿区分布在沂沐断裂带东侧,黄县弧形次生断层的下盘。主要矿体位于黄县弧形断裂带上。断层基本走向为北50°东,倾向北西,断裂带上常有厚5~10m 的破碎带,最厚达200m,主断裂面上有10~30cm厚的断层泥。主要矿体有 7~#、2~#和3~#矿体,其定向同黄县弧形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上陡(50°~63°)下缓(29°~37°),赋存情况见图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沿倾向延伸较长但不属于深部开采的一类矿体在连续回采时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云南某磷矿的地下开采进行了计算,系统分析了采场顶板、矿柱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等特征在矿体连续回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采深度越大,当前作业采场的顶板沉降越大,而且随着其回采结束,采场顶板位移并不会停止,而是会随着后续采场的开采继续增大直至全部采场作业结束,即采场顶板的位移具有累积效应;另外,随着采场逐渐下移,顶板和矿柱所承受的应力越来越大,塑性区分布范围亦呈扩大态势,表明按照浅部结构参数设置的采场在开采下部矿体时已不能完全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对于非深部开采但倾向延伸较长的矿体回采,在开采下部矿体时不能简单照搬浅部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作业,而应适当增大矿柱尺寸或减小矿房和矿柱间距,以保证采场的持续稳定及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铜坑锡矿细脉带17~#采场16~#矿柱,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分析了爆破动载对该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并用现场验证结果修正了动载安全系数。指出爆破动载作用是影响矿柱稳定性的主要方面,从爆破动载的角度提出了设计安全、可靠矿柱的具体要求,建议在设计地下采场矿柱时,不但要考虑静载的作用,而且要考虑撂破动载的作用,相应地提出了与所研究的现场矿柱岩性相适应的具体矿柱设计经验公式,为同类矿体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山铅锌矿属井下开采的中型有色金属矿山,矿石主要为硫化铅锌矿、硫化铜铅锌矿和硫砷铜矿,绝大部分矿体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井已建立了分区通风系统,利用先行通风天井(通上部水平)将新风送入采场进行通风。没有先行通风天井的采场,可用局扇将新风从采场上风侧的顺路天井送入,污风从采场下风侧的顺路天井排入回风段(见附图)。近年来,开采含硫较高的矿体的采场中,出现35~38℃的高温,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增加采场中的局扇、将风简直接送至工作面等,但收效都不大,致使回采工作面作业条件恶化,采矿台班效率下降。采场中出现高温,是含硫较高(10~13%)的矿石被崩落后,矿石表层的硫化矿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浅孔留矿法是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急倾斜薄和中厚矿体的常用采矿方法。这种采矿法的特点是工人直接在矿房中大暴露面下作业,采用浅孔爆破落矿,自下而上的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做为继续作业的工作台。采场布置如下图。矿房全部回采完毕,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进行大量放矿。然后用其它方法回采矿柱和处  相似文献   

6.
一、阳山矿区简况 阳山矿区位于德化县美湖乡阳山村,矿山企业有福建省阳山铁矿、德化鑫阳矿业有限公司和德化县阳春选矿厂3家.矿区浅部矿体适合露天开采和平硐开采.阳山矿区的年生产铁精矿粉产品约50万吨,年采铁矿石100万吨,为我省第二大铁矿山.矿体开采主要由当地阳山村民开采,只有省阳山铁矿露天采场和正在建设中的深部坑采工程正规设计开采.阳山矿区经过十四年的开采,浅部矿体开采已进入后期生产,至2002年末,矿区浅部矿体的保有储量550万吨,工业储量485万吨.目前阳山矿区的开采正从无序的群采向正规开采过渡.  相似文献   

7.
复合顶板综放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相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以及裂隙演化规律对于矿井水、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对某煤矿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垮落带高度为32.6m,裂隙带高度为64.6m;煤层回采过程中对顶板覆岩支承压力的影响,近煤层大,远煤层小;覆岩采动裂隙倾角以中角度,宽度以中宽度为主,且裂隙数量随着远离煤层而逐渐减少;采动过程中,近距离煤层覆岩为采动裂隙聚集区,覆岩裂隙密度曲线呈现为"波浪"型。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浅孔留矿法是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急倾斜薄和中厚矿体的常用采矿方法.这种采矿法的特点是工人直接在矿房中大暴露面下作业,采用浅孔爆破落矿,自下而上的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做为继续作业的工作台.采场布置如下图.矿房全部回采完毕,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进行大量放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目前瓦斯治理方法的对比,结合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规律及采场覆岩移动规律、采空区“O”型圈等理论,提出利用地面L型钻孔抽采煤层顶板裂隙带瓦斯的方法,用于缓解低位采空区抽采巷抽采负担,消除安全隐患。实践表明:地面L型钻孔使低位采空区抽采巷平均浓度由4.43%降低到3.37%,降低了24%,治理效果明显,该方法能为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场,又称回采工作面,它是井下作业环境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据统计,冒顶是矿山工伤事故中最多的一类,而70%的冒顶事故发生在采场。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都与顶板管理不善有关。为了预防冒顶。必须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回采工作面顶板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回采工作空间和处理采空区,主要对象是顶板。因此,了解顶板的性质和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是搞好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前提。 回采工作面顶板,按垮落性质及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可分成三类。一是伪顶,一般是碳质页岩,直接…  相似文献   

11.
充填采矿法是在矿房中分层回采矿石,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充填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同时为进行下分层回采造成适当的工作场地和安全环境。这种方法多用于开采矿石或围岩不稳固的急倾斜薄到中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状不规则,分枝复合现象严重,厚度变化大,探矿程度较差或在回采时需要随采随探的矿体更显示其优越性和灵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采场在覆岩运动过程中关键层的缺失与否对综采工作面采场矿压的影响效果,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21304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出现的2次压架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岩层的关键层缺失与否对下部煤层的开采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上部已采单一关键层的煤层回采影响较大,当上煤层的关键层未缺失时回采后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其下煤层回采也易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反之亦然;在冲沟发育较深的地形,关键层的形成也会受到冲沟影响,造成部分关键层缺失,当关键层缺失时工作面向坡开采,随着工作面所承受的荷载逐渐增大,出现动载矿压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背坡开采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河东金矿是一个采选能力600t/日的中型黄金矿山,矿体长300m左右,厚7~30m。竖、斜井联合开拓,采矿方法为上向分层湿式管道尾砂充填法,分段高度20~30m。每个采场有充填井、溜矿井、顺路人行井和脉外人行井等与中段运输巷连通。采矿作业主要在一个中段内进行,上中段常有部分残留矿体回采和矿柱回收,下中段为采准掘进作业。 我矿原有通风系统为竖井进风、南井排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大采高厚煤层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超限难题,应用顶板走向长钻孔中位钻孔和下临近层底板定向长钻孔等瓦斯抽采措施,对回采面瓦斯进行了多源头治理。通过对顶板走向长钻孔的抽采效果考察,确定其垂直层位为40±5 m范围、水平层位为50±10 m范围为最佳瓦斯抽采区域;中位钻孔合理的垂直层位为20 m左右,水平层位为45~50 m范围抽采效果最佳;下临近层底板定向长钻孔是拦截下部5#煤和7#煤向上部采掘空间涌出瓦斯的有效手段,其最佳的水平层位为距巷道轮廓线20 m范围,垂直层位为钻孔布置在下临近层煤层中。通过对3种不同瓦斯治理措施的综合评价考察,确定顶板走向长钻孔是治理回采面最为有效的措施,其抽采量占工作面回采期间总抽采量的79.6%,中位钻孔抽采和下临近层底板定向长钻孔抽采是回采面回采期间的辅助性措施。措施使用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保持在0.4%~0.6%之间,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5.
采场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地带,而采场通风系统是确保采场作业安全,创造良好生产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试验、模型模拟试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中国常用的和有发展前途的走向长壁后退式U型通风方式、U+L型通曲方式、后退式Y型通风方式条件下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浅孔留矿法是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急倾斜薄和中厚矿体的常用采矿方法。这种采矿法的特点是工人直接在矿房中大暴露而下作业,采用浅孔爆破落矿,自下而上的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做为继续作业的工作台。采场布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7.
合理设计采场及排土场边坡角是优化露天开采境界、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针对土-岩复合边坡这一类复杂特殊的边坡,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应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二采区西帮采场边坡及内排土场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优化设计了二采区西帮1-2煤底板以上内排边坡形态及1-2煤至3煤之间采场边坡形态;确定了二采区西帮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对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二采区西帮土-岩复合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土-岩复合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主要受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和3煤顶底板弱层控制;边坡形态优化后1-2煤底板以上内排边坡角为12°,1-2煤至3煤之间采场边坡角为22°,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120 m,土-岩复合边坡整体边坡角为13°。  相似文献   

18.
我国缓倾斜中厚矿体,大多数采用房柱法和有底部结构的分段空场法开采。前者是开采矿岩稳固或中等稳固矿体的主要方法;后者人员不进入采空场出矿,安全性较好,但千吨采切比大,经济效益较差。房柱法开采时的地压控制与顶板管理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尤其开采缓倾斜中厚矿体时,空场高达10m 或10m 以上,难以对顶板进行仔细的安全检查,无疑将给出矿  相似文献   

19.
梅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每个回采分层需要建筑密闭和调节风窗等通风构筑物,在回采进路内要安装局扇和风筒等通风设施。由于采场回采中深孔爆破和工作面破碎大块的二次爆破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使密闭和局部通风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分层内风流紊乱,回采工作无新鲜风流,作业卫生条件很差。为此,我们对采场爆破冲击波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影响冲击波大小的主要因素,提  相似文献   

20.
贵州汞矿梅子溪坑口的岩山坝矿段由三层矿体组成,按自上而下的顺序,CI 层矿体为自然汞与辰砂混合矿石,CⅡ、CⅢ层矿体为单一辰砂矿石。矿体的连续性以 CI 矿体较好,几乎沿走向都见矿;CⅡ、CⅢ矿体呈不连续的透镜体存在。矿段用平峒开拓,浅眼留矿的全面采矿法,按后退式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回采。本文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对含自然汞矿体开采的防毒问题谈几点意见,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