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法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中。在运行中会产生含有高盐和重金属的脱硫废水,目前脱硫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但该工艺存在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生量多、以及部分指标达标困难等缺点。而且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出水含盐量高,直接排放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已有相关文献和相关报道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分类、原理和研究应用现状。最后,对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叶春松  黄建伟  刘通  张弦  夏敏 《环境工程》2017,35(11):10-13
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塔,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高含盐量、高悬浮物、高硬度的脱硫废水。化学沉淀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但存在着加药量大、污泥产生量大、出水含盐量高等缺点。综述了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产生过程、杂质来源、水质特性,介绍了化学沉淀法等传统处理工艺和烟道蒸发、蒸发结晶、炉渣废热综合利用等几种零排放技术的处理思路、流程、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膜分离、正渗透等资源化技术在脱硫废水中的应用情况。最后结合国家废水处理政策与脱硫废水处理现状、技术进展,对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法湿法脱硫技术脱硫废水的来源、水质和产生量,分析了脱硫废水处理的工艺、原理,并提出了脱硫废水的合理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及严格的环保要求,使得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势在必行。脱硫废水零排放是实现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和难点。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主要包括蒸发结晶技术和利用烟气余热干化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利用烟气余热干化的旁路烟气直接干化技术具有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低,不产生新的固废,设备系统简单,蒸发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优势,粉煤灰氯离子含量满足国家综合利用标准,经工程实践验证,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处理工艺;介绍了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和固化单元的成熟技术;并对5个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应用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电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选取适合本企业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脱硫废水水质恶劣,成分复杂,是燃煤电厂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其零排放的实现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的脱硫废水烟道蒸发零排放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按照蒸发热源的不同将其分为低温烟道蒸发技术和高温烟道旁路蒸发技术,分析了其特征和主要优缺点。其中低温烟道蒸发技术运行风险较大,在国内火电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的背景下不宜推广;高温烟道旁路蒸发技术蒸发效果好,安全可靠,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将来可从降低煤耗、电耗、缩小设备体积、简化工艺流程等方向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发电行业中燃煤电厂占据着非常重大的比例,但是,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很多的脱硫废水排放出来,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燃煤火力发电厂采用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机组容量达22 404 MW,人们一直担心燃煤烟气中的重金属随脱硫转移到海水对海洋水质与生态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燃煤锅炉重金属汞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迁移机理,估算了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排水中的汞增量,并监测分析了国内部分电厂海水脱硫系统工艺水质、附近海域海洋水质与沉积物重金属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烟气中的重金属随脱硫进入水体,电厂附近海域海水水质与海底淤泥中部分重金属含量有上升情况,但均满足标准要求,并未发现重金属富集现象。为控制海水脱硫对海洋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良好的域海水扩散、低汞煤质、高效除尘与定期评估"等海水脱硫系统建设条件和运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行常规处理的火电厂脱硫废水,设备故障率高、难以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无法去除氯离子等诸多缺点.本实验利用电厂余废热对脱硫废水进行常温蒸发,对实验前后水质测试可知,实验减量浓缩效果显著,该技术的热交换过程温升小,蒸发过程全部发生在蒸发单元的气相和液相的界面,基本消除了结垢风险,对系统进水水质要求低,可根据电厂脱硫废水的实际情况仅需简单调整pH值即可进行蒸发处理,节省了大量的药剂费用,由于属于常温常压范围,大大降低了高含盐量条件下的设备腐蚀风险,减少了设备制造成本,使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依然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对于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烟气来说也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大气污染的逐步恶化,针对这些燃煤电厂烟气进行必要的脱硫脱硝处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主要针对Cu O吸附法脱硫脱硝技术、脉冲电晕法脱硫脱硝技术以及炭基催化脱硫脱硝法这三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分析得出加快发展炭基催化脱硫脱硝技术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而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严重污染着环境,同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危害,因此,燃煤电厂脱硫工艺的研究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燃煤电厂脱硫工艺的选择要对其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与技术因素等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分析,从而保证其工艺的经济性与环保性。本文将分析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及其原理,同时介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工艺选择,旨在减少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河北环境保护》2009,(9):11-13
这次召开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调度会,主要目的是让大家认清当前的污染减排形势,认真剖析和解决当前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有关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是落实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既节约了能源资源,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本文在分析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探讨了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及流程,为实际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某电厂脱硫废水水质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某电厂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列举了系统主要设备规格、数量、材质等参数;直接运行成本约为1.471元/t;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各处理单元状态稳定,排放口出水SS、pH、氯化物、CODcr等指标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指出燃煤电厂减排SO2管理措施不到位,经济政策不落实,国产化脱硫技术尚不成熟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燃用低硫煤或洗选煤,采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是解决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电厂石灰石-石膏法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芳 《能源环境保护》2009,23(3):34-35,50
分析了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排水的主要来源、成分和水质特点,对脱硫废水取样分析,使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处理脱硫废水,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显著,可满足循环水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火电厂烟气脱硫新技术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分类及国内外多种新脱硫技术的现状,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氨法烟气湿法脱硫技术、海水湿法脱硫技术等。研究指出,燃煤的烟气脱硫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效率最高的脱硫技术。对燃煤电厂而言,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FGD将是控制SO2排放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内外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为:脱硫效率高、装机容量大、技术水平先进、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等。火电作为近期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源,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大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投资力度和研发力量,尽快将国外先进的脱硫技术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攻克技术瓶颈,促进我国火电行业脱硫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日,省环保厅在邢台市兴泰发电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全省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调度会。会议分析了当前污染减排形势,剖析了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工作进行了部署。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做了重要讲话,副厅长杨智明主持会议并通报了上半年全省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主流脱硫工艺技术之一,主要适用于大中型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在国内外拥有大量成功运行的工程案例。本文章基于本公司实践论述Turbosorp湍流吸收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的技术特点、关键工艺控制要点以及在机组改造工程中的技术优势,为同类型机组改造工程中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燃煤电厂是自然界人为汞排放最大污染源。汞易挥发、剧毒、易积累、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明显危害。本文分析了烟气汞存在形态转化以及去除方法,并沿用王运军等人的研究成果预测了包头地区规模较大的燃煤电厂汞的排放量,得知除尘、脱硫设备联合运行是目前去除汞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