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IS支持下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息和空间单元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划综合评价指标方面的探索,以期为重庆市的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会对农作物和耕地造成严重影响。基于1978~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受灾面积与灾毁耕地面积等灾情数据,结合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采用计量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农作物和耕地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周期性以及农作物受灾面积、灾毁耕地面积与气温、降水和地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7年农作物受灾主要以旱灾和水灾为主,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灾毁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且农作物受灾面积有30年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不同灾种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农作物受灾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农业较为发达区域,灾毁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毗邻胡焕庸线两侧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且以西南地区为最,洪涝、滑坡、泥石流是造成灾毁耕地的主要原因;农作物水、旱灾害与降水,农作物冷冻灾害与气温,灾毁耕地与平均坡度、坡度大于15度面积比在置信区间呈现正、负、负、正、正的相关关系。在政策设计上掌握农作物和耕地受灾的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将对减少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演变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然灾害恢复力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总结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管理等5个维度对其的影响,构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NP分析方法求得非独立指标间的权重,评价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进而分析2000~2010年之间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提高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巢湖流域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恢复力指数都在增长,但增长速率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维度上的明显差异;从流域平均水平来看,10 a间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指数在增长,其中自然维的指数是下降的,其他维度的指数为增长,并且对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增长正向影响最大的是经济维影响因子,而自然维的影响因子对恢复力增长起到了负向作用;2000~2010年巢湖流域洪涝灾害各等级恢复力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他地区与合肥市辖区恢复力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4.
2005~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是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05年被纳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和“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新思路。收集整理2005~2010年国家启动的历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情况,对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国家共针对130次重大灾害事件启动应急响应235次,各级别响应的比例与灾害发生的频次比例相当;(2)近年应急响应以洪涝、台风及其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高发重发期在汛期(6~9月),尤以7月为最;而旱灾、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的关键期分别为春夏秋三季、冬春季节和春末夏初;(3)应急响应特征研究启示减灾救灾工作要因时、因地、因灾制宜,并加快基于过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脆弱性机理研究等 .  相似文献   

5.
近2年国家批准了20个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区.在这些地区,随各自自然环境的变化其自然灾害风险有所不同.该文基于对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历史(1949-2009年)灾情调查统计,构建了以人均损失、地均损失、损失占GDP的比重及人均GDP、地均GDP等5个指标为主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为低度风险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沈阳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中度风险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为较高度风险区;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甘肃省、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高度风险区.该文针对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点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灾害,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是影响生产布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重大灾害中,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与重灾区,其减灾、防灾的研究具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湖北省历代有关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等分级,并且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支持下生成数据库,将零散、杂乱的各处有关灾害的史料变成一个有序的信息源,为有关抗灾、防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北京城市建设面临的自然与人为灾害背景,简要论述了北京地震、水灾、火灾及“新致灾源”的历史及现状,强调开展首都圈灾害研究及减灾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系统的减灾方略及相应的管理构想。  相似文献   

8.
恢复力作为刻画人类自身响应和发挥主体能力、积极抵御和适应外界变化的指标,在灾害学领域的引入进一步丰富和明晰了灾害承灾体的性质,与脆弱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当前对灾害恢复力的研究不足,如何界定灾害恢复力的特征、诊断和定量评价恢复力尚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在湖南鼎城高排河流域野外土地利用现状测量与入户调查所得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农户经济、文化素质状况等因素与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貌类型与海拔高度从较大尺度上决定了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大小,水源地位置及其蓄水能力、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劳动力文化水平、农户实际年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是影响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中低产田土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四川中低产田土综合治理实况为例,着重论述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从而阐明了改造中低产田土对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省情出发,总结提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农业部门所应采取的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展望了2000年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域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大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的时间长短与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大小直接相关,因而影响灾害造成的总损失。因此评估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灾后制定减灾政策的重要内容。投入产出模型是灾害经济影响评估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湖南省经济状况和救灾政策,以月为时间间隔,模拟了1998年湖南省经济在洪涝灾害后的恢复情况,并用建筑业灾后恢复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洪涝灾害中湖南省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7846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39%。不同部门灾后恢复模拟结果有利于制定减灾战略、优化救灾和重建资源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尽管该模拟结果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模型在模拟灾害间接损失影响及恢复重建期的预估上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湖北省仙桃、监利、竹溪3地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别研究5类自然灾害频率与损失度对于农户投保意愿的影响程度,建立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湖北地区水灾和旱灾情况最为严重,其发生频率与损失度均对农户投保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病害和虫灾损失度对农户投保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生频率对农户投保意愿的作用不明显;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相比,损失度对农户投保意愿的影响更大;农户投保意愿与实际投保行为存在明显背离之处,旱涝保收地区存在投保过度现象,灾害严重地区存在投保不足现象。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旱涝保收地区应适当削减农业保险投入;农业保险应向自然灾害严重地区倾斜;以赈灾的形式解决严重自然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灾情是灾害系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涝灾害较重地区之一。灾害损失与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密切相关,这种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的。分析了汛期降水和暴雨、植被和土壤、水利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洪涝灾害脆弱性形成中的作用。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对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结论:西南部、东北部的洪涝灾害脆弱性高于西北部、东南部的脆弱性。这种规律性与该区洪涝灾害历史发生规律有一定的对应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has a sensitive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due to its unique cryosphere processes. Any slight changes in natural elements and human activity can have a magnified effect on grassland ecosystem, animal husbandry, and pastoral livelihoods since its economy is exclusively dominated by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Because snow disaster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source region, it is crucial to explor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now disaster on animal husbandry and identify effective adaptation measures. A nonlinear model of meat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 in relation to snow disaster,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by introducing a snow level index, and selecting three key indicators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including grass 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sown grassland area, and warm barn area. This is an inverse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less meat when there is more snow. Per unit increase in snow level in the source region led to a decrease of 0.213 units in meat production. However, production losses caused by the snow disaster could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the increase in scale and intensity of sown grassland and warm barn construction. Per unit increase in sown grassland and warm barn area led to an increase of 0.240 and 0.610 units in meat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sown grassland and warm barn area in reducing snow damage at different snow levels were analyzed. Snow disaster adaptat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should include accel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to ensure balanced forage supply between winter and spring, to prio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warm barn, and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self-financed construction warm barn to encourag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pastoralists, and to develop insurance mechanism for livestock.  相似文献   

15.
生态破坏诱发中国水旱灾害程度及计量——以90年代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破坏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系统淤塞,利用自然致灾因子和生态破坏因子可以构建水旱灾害的致灾函数。本文利用灾函数计算了生态破坏对中国90 年代水旱灾害的致灾影响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了解我国的灾情总况,研究多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我国宏观减灾对策,为此,研究组做了量研究工作,本文从九个方面概述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产业集群调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黎、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 基地 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 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构建灾区新型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 factors,such as stochastic,fuzzy and gray information in the risk analysis on natural hazard.The set pair analysis(SPA)deals effectively with the various uncert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valuation of the risk level of natural disasters.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standards of natural disasters risk are analyzed by identity-discrepancycontrary(IDC).The result,the connection numbers,still has uncertainty information.Thus,yielding the risk evaluation model of natural disasters based on connection function,which construct a set pair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icators of connection number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s,and describe uncertainty of the connection numbers by using connection function.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only the uncertainty of risk evaluation indicator identification on natural disasters,also the uncertainty of result connection numbers.This approach gives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uncertainty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process along with the actual meaning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unctions.Therefore,this means it is able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final evaluation result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asonability of evaluation results.This model is capable of reflecting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isk evaluation on natural disaster affected by various uncertain factors and has a promotional value in the natur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是一种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历史上台风对上海曾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利用上海气象站风、雨观测资料、上海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上海社会和经济数据以及台风灾情资料,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上海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并开展了上海台风灾损的年际变化和地区分布差异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可以用来进行台风灾损评估。近50 a来上海台风灾损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上海地区因台风影响造成的损失以沿海的崇明、南汇最严重,其次是地势低洼的青浦、金山和松江,中心城区和闵行台风灾损最低。由于历史台风灾情资料记载的不完整性和本评估未充分考虑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的提高对台风灾损的影响,评估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深入综合考虑台风灾害致灾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建立更科学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