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甲萘威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甲萘威在红土、黄土、水稻土、黑土4种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性均存在差异。土壤吸附常数K d值分别为0.127、0.381、9.652、15.54,吸附能力强弱顺序为黑土>水稻土>黄土>红土。甲萘威在红土中属于易淋溶、可移动,在黄土中属于可淋溶、中等移动,在水稻土和黑土中属于难淋溶、不易移动。影响甲萘威在土壤中吸附和淋溶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甲萘威的吸附性越强,淋溶性越弱。  相似文献   

2.
四种生物质材料水浸提液对锌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去除土壤中过量锌的同时达到保障土壤质量安全的目的,通过振荡淋洗实验研究了洋铁酸模、淡竹叶、油菜花和枫杨等4种生物质材料的水浸提液在不同浓度、p H、时间条件下对锌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在25℃、200 r·min-1恒温振荡条件下,4种淋洗剂对锌的淋洗率随着淋洗液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淋洗率受p H值的影响且随着p H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淋洗时间对淋洗率影响较小.当4种淋洗液的浓度为4%、p H为5.0,振荡2 h条件下时达到最佳淋洗率,分别为48.33%、33.69%、49.82%和49.32%.  相似文献   

3.
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湿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王世和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06,27(7):1383-138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平衡规律和土柱中的迁移特性,同时分析了某造纸废水长期灌溉湿地土壤的可提取有机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附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且在未受灌溉土壤和已灌溉2a土壤中的吸附常数分别为7.341 0和4.950 1,非线性程度常数分别为0.502 4和0.610 8;经漂白废水淋溶的土柱渗滤液中有较多的可吸附有机氯(AOCl)检出,废水中的有机氯被土壤大量的吸附,且在表层中含量最高.经过造纸废水灌溉1、2和3a后的土壤表层可提取有机氯(EOCl)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8、10.35和10.07μg/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淋洗粒级分割点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粒径分布和污染物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是污染土壤淋洗可处理性的重要依据,淋洗粒级分割点则是淋洗工艺的重要参数.根据土壤异位淋洗的技术要求,在焦化厂污染场地进行了采样,测定了土样的粒径分布曲线及不同粒级土壤中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初始浓度,并采用Tween 80和Triton X-100溶液对不同粒级污染土样进行了振荡清洗实验.结果表明,16种PAHs在6个粒级中的总浓度在6.27~40.18 mg/kg范围,呈双峰分布模式,单个PAH污染物的最高浓度大多出现在250~500 μm的颗粒中, 50~75 μm的颗粒中污染物浓度最低;PAHs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及土壤特性有关,初始浓度越低,去除率越高,粗颗粒中由于有机碳含量较高,PAHs去除效率反而低于细颗粒.根据清洗效果并从废物减量化角度出发,确定以50 μm作为土壤淋洗的粒级分割点,这样减容率可以达到82.95%.  相似文献   

5.
以滇南老矿区周边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共熔离子液体-苹果酸复合淋洗体系去除土壤铅的效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构建了适合于矿区铅污染土壤的新型淋洗修复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尿素-苹果酸淋洗效果最好,铅去除率达到72.29%;在苹果酸浓度为0.76 mol/L、氯化胆碱-尿素浓度为6%、振荡时间为5.05 h的条件下,铅去除率为73.13%;该去除率与预测值相近且优于单因素实验结果,比未加离子液体淋洗体系的去除率提高了9.51%。  相似文献   

6.
对于沙壤土柱实验,用TDR(时间域反射计)结合土壤抽提液的溶质分析,研究了在非饱和灌溉条件下的硝化和NO-3的迁移.测得的土壤体电导率与土壤抽提液的电导率之比和土壤含水量成线性关系,籍此用TDR可以确定非饱和灌溉条件下土壤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规律;硝化过程是在土壤表层的不连通的小孔隙中进行的,几乎不受水分运动的影响;由示踪剂Br-的入渗及土壤表层的NO-3(相当于TDR测得的电导率值)入渗分布得出,入渗是按活塞推移作用进行的,借此方法可以研究非饱和入渗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徐巍  赵勇胜  李隋  戴宁 《环境科学》2008,29(8):2336-234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25℃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冲洗液Tween 80在中砂上的吸附,以及CaCl2、SDS和木质素磺酸盐(木质素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铵)对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Tween 80溶液中加入CaCl2和SDS都可以显著增加其吸附量.投加量越多,吸附量越大,当投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吸附达到饱和,不会继续增大.SDS以预吸附的方式注入同样会导致Tween 80吸附量升高.而木质素磺酸盐与Tween 80共混则可大大降低Tween 80的吸附量.随着投加量的增加,Tween 80吸附量明显下降.在低投加比例(1:10)时,木质索磺酸铵效果较好,可以减少20%-75%的吸附量.而木质素磺酸钠只能减少10%-60%.当投加较高比例(1:2)时,两者都口1以明显降低Tween 80的吸附量,可达70%-90%.而采用木质素磺酸盐预吸附的方式注入的效果较混合注入要好,相同投加最的情况下,所降低Tween 80的吸附量是混合注入时的1.2-1.8倍.因此.在表面活性剂原位冲洗过程中用木质素磺酸盐进行预冲洗,能够减少表面活性剂吸附量,降低冲洗成本,可以作为原位冲洗过程中降低吸附损失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砷污染土壤磷酸盐淋洗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淋洗修复技术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一种高效快速方法.本研究通过砷污染土壤批量振荡淋洗实验,筛选出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淋洗剂磷酸钾,系统分析液固比、淋洗时间、淋洗液浓度、p H对土壤中砷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磷酸钾的最佳淋洗条件.进一步以磷酸钾为基本淋洗剂,采用不同试剂和磷酸钾进行组合二步淋洗,探究最佳复合淋洗组合.结果表明,磷酸钾在浓度为0.5 mol·L-1、液固比为4 m L·g-1、淋洗时间为8 h及p H为4.3的淋洗条件下,单独使用磷酸钾进行淋洗时,土壤砷的去除率达到74.03%.当采用0.5 mol·L-1Na OH+0.5 mol·L-1KH2PO4进行复合二步淋洗时,可使土壤中砷的去除率提高到82.60%.  相似文献   

9.
低铵污水灌溉下土壤中硝化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模拟含低浓度铵的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硝化作用,采用了铵盐溶液(50mg/LNH4Cl)连续淋沥土壤,进行了垂向土柱试验研究,测定了土柱不同深度氮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低铵浓度污水灌溉下土壤溶液中的硝化作用主要是在30cm内发生的,NO3—N的浓度在30cm左右达到峰值。随后由于脱氮等作用,浓度迅速下降,在100cm处减小到10mg/L左右,在40cm以下土壤中未测出NH4—N。  相似文献   

10.
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盐度累积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能  陈卫平  焦文涛  赵忠明  侯振安 《环境科学》2012,33(12):4088-4093
和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因而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的风险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再生水利用程度较高的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层采集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历史城区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土壤电导率(EC)和钠吸附比(SAR)等盐分相关指标,探讨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的累积特征,分析了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累积的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城市绿地和农田土壤EC1:5值和SAR1:5值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灌区,这种差异在农田中更加显著.公园与农田中再生水灌区土壤EC1:5值较对照灌区分别上升了12.4%和84.2%;土壤SAR1:5值上升幅度分别为64.5%和145.8%.调查区土壤0~10 cm与10~20 cm土层间EC1:5值和SAR1:5值差异不显著.长期再生水灌溉会使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同时土壤孔隙度有轻微的减小.在北京地区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地灌溉引起表层土壤盐渍化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对二嗪磷在不同土壤中吸附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批量平衡法和薄层层析法, 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 对二嗪磷在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大土类、9种不同母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DBS能够明显地降低各种土壤对二嗪磷的吸附, 促进二嗪磷的迁移作用, 并且吸附平衡系数(Kd)、比移值(Rf)分别随SDBS浓度增大而增大、减小.浓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Tween-80和CTAB对二嗪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Tween-80浓度在0.1~2倍临界胶束浓度(CMC)范围内(CTAB浓度为0.80~87.43 mg·L-1), 其Kd值、Rf值分别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减小, 而Tween-80浓度在2~5倍临界胶束浓度的范围内(CTAB浓度为87.43~191.60 mg·L-1.), 则出现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淋滤水量对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中纵向迁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淋滤作用对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剖面中纵向迁移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作为实验样品,进行了PAHs土柱淋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淋滤作用后,淋滤水量不同的三个土柱(A1,A2,A3,淋滤水量依次增大)表层土中残留PAHs总量逐渐降低,但不同环数PAHs含量降低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别,低环数PAHs受影响程度更大;在淋滤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环数PAHs的含量均存在随土柱深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降低程度存在一定差别。由此推测,通过长期淋滤作用,表层土中的PAHs可以向深层土壤迁移,这些认识可以为深层土壤及浅层地下水的多环芳烃污染评价及保护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壬基酚在污灌土壤中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室内实验研究了壬基酚(NP)在污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同时探讨了壬基酚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pH、离子强度、黑炭和矿物质.水溶液中NP检测方法为液液萃取-高效液相方法(LLE-HPLC).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吸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土壤自身矿物组成成分对NP吸附行为具有一定影响.NP在土壤中吸附反应6h后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都符合准二级线性模式;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模式.壬基酚在污灌和清灌土壤中有机质吸附系数(Koc)分别为3.1×104 L·kg-1和3.2 ×104 L·kg-1,在土壤中很难移动.pH改变对壬基酚在土壤中吸附行为影响程度要高于离子强度,碱性条件下影响结果更为显著.NP在土壤黑炭和矿物质中吸附行为均符合线性模式,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某污灌区污水-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某污灌区灌溉水、土壤及地下水的取样分析,研究了灌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区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Zn、多环芳烃和农残六六六。不同污染物分布特征不同。重金属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如Zn大部分富集于耕植层中(0~30cm),但浓度过高,其可向深部迁移。多环芳烃按分子量可分为三类,小分子量芳烃迁移过程中降解转化显著;中分子量芳烃迁移至深部土壤和地下水,土壤各深度吸附量几乎相同;大分子量芳烃化学性质稳定,易吸附沉积于表层土壤和底泥中。农残六六六迁移深度至少可达50m。  相似文献   

15.
以一工厂PTA生产废液为研究对象,选择COD为PTA生产废液特征污染因子,通过静态吸附及土柱淋滤实验确定包气带土层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的吸附、生物降解及弥散系数,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对流-弥散模型,预测其在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中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有吸附、降解等阻隔作用,但吸附、降解系数均很低,分别为0.256cm3/g 和0.0077d-1.因此当PTA生产废液的COD浓度为4000mg/L,蓄水池中废液深5m,定水头持续淋滤厚为10m的包气带时,11.76年潜水面处地下水中COD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某废弃焦化场地内6眼深层采样孔,样品最大采集深度9. 5~42 m不等,分析包气带剖面上16种PAHs分布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影响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各钻孔ΣPAHs最大含量介于134. 79~11 266. 81 mg·kg~(-1)之间,主要分布层位为地表以下1~5 m,含量以低环(2+3环)为主,单体以萘含量最高.场地污染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源.焦油、沥青及其深加工产物的污染对场地ΣPAHs含量起控制作用.包气带砂卵砾石层作为污染物良好的下渗通道,砂层透镜体通过吸附及截留作用成为PAHs的主要富集层.化产区排放或泄漏的各类油液通过混溶、竞争性吸附等作用增强了PAHs垂向迁移能力,并致使深部包气带受到污染.地表0~1 m土壤受人为扰动、降雨淋滤、降解作用,30 m以下岩层受到地下水溶滤作用,导致低环/高环比例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染来源、包气带理化指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共同作用控制PAHs垂向分布及迁移.  相似文献   

17.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吸附-解吸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Tween-80为对照,有机物料猪粪(pig manure, PM)、绿肥(green manure, GM)和污泥(sewage sludge, SS)为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提取原料,菲(Phe)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DOM对土壤吸附与解吸Phe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DOM均能明显降低Phe在土壤上的吸附.在DOM试验浓度范围内(0~300 mg·L-1),土壤对Phe的吸附量与DOM浓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直线相关关系(rPM>=-0.988?8,rSS>=-0.982?6,rTween-80>=-0.974?3,rGM>=-0.990?5).菲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定量描述.供试3种DOM抑制土壤吸附Phe和促进土壤吸附Phe的解吸的强弱顺序为:猪粪DOM>污泥DOM>绿肥DOM.本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能明显活化土壤中的PAHs,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中畜禽粪污还田会将残留的抗生素带入农田土壤,并能通过淋溶作用迁移至深层土壤最终进入地下水. 该研究采用模拟土壤柱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Z)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在农田土壤中的淋溶行为,以及表层土抗生素含量、淋溶液pH和有机质对各土柱剖面SDZ和SMX残留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不同表层土抗生素含量下,SDZ和SMX在供试土壤中均呈向下迁移的趋势,但淋溶结束后上层土壤中二者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柱各层抗生素的含量随表层土抗生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②淋溶液pH为3.00和5.00时,各层土壤中SDZ和SMX的含量均高于淋溶液pH为7.00时. 淋溶液pH较高时两种磺胺类抗生素多以阴离子形态存在,会与带负电荷的土壤颗粒产生静电斥力而易于向下迁移;随着淋溶液pH的降低,两种磺胺类抗生素阴离子形态占比减少,上层土壤中保留的抗生素含量变高,向下迁移的能力减弱. ③粪便添加组上层土壤中SDZ和SMX的含量明显高于未添加组,抗生素向下迁移的能力减弱,这与有机质的添加使得上层土柱吸附能力增强有关. 通过模型模拟,SDZ和SMX的地下水污染指数分别为3.50和4.45,均大于2.8,表明在供试土壤中这2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淋溶迁移性较强. 研究显示,淋溶试验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一致,表明SDZ和SMX对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on the leaching behaviour of trifluralin, lindane and aldicarb i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was performed using soil column method. Leaching of trifluralin was not much influenced by soil types.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howed an apparent influence on the leaching of lindane and aldicarb. Leaching depth of the pesticide was found to b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the soil under stud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hydrophobic property of the pesticide increased the tendency of adsorption of the chemical to soil particles and hence reduced its leaching tendency. Thus, the leaching depths of the three pesticides in each of the three soils were observed in the order: aldicarb >lindane> trifluralin. Leaching behaviour of the three pesticides was also predicted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chemicals. For trifluralin and lindane, the predicted results were considerably in lin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