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更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从风能发电、水力发电再到太阳能发电等等,更有效的能源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2.
<正>太空的太阳能太空是太阳永远能够照射到的地方,梦想家们30多年来一直在设想利用太空的太阳能。如果我们能将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安置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即使只能将其中一小部分可用能源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旋转,所以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能。一些建筑设计师受到这个自然现象的启发,也企图制造一种可以随着太阳能旋转的房屋。最近,澳大利亚一对夫妇就修建出了这样一幢可以随着太阳旋转的房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共享单车智能车锁充电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太阳能充电方式,在Proteus 中搭建了硬件电路图并编译出调控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出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此控制器可以实时显示蓄电池的电压大小,专门设计的过压保护电路可以有效防止过度充电的发生。实验表明:此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系统运行稳定,控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钱有盈余可以存到银行,物品多了可以放入仓库,那么太阳的光和热如何保存?若是有个“热量银行”能将夏天过多的热量储存起来,到冬天再取出使用,该有多好。现在以色列、日本、美国和意大利都建有这种“银行”,专门储存太阳的热能,需要时便可将热能取出,用于取暖或发电,现今有一种叫“硝酸盐太阳能储存罐”。硝酸盐太阳能储存罐是另一种形式的“热量银行”,它的出现还有一段有  相似文献   

6.
正热电发电机能将废热转化为电能,而且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这些设备为火星探测器提供了动力,但高昂的成本阻碍了其广泛应用。现在,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制造便宜又高效的热电材料的方法。这可能为新一代更环保的汽车发动机、工业炉和其他能源产生设备的研制铺平道路。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材料》。  相似文献   

7.
针对冬季供热期宁夏电网火电机组调整容量受限问题,通过调整全网电负荷与热负荷的分配比例,增加火电机组可调备用容量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热、电转换的风电、光伏及火电机组的协调性调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将热负荷转化为电负荷后,可提升风电及光伏能源的消纳率,降低新能源出力波动对电网调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6)
正(上期答案)太阳能电池就好比树叶,它们采集阳光,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能量。而现在,这两者的关系超越了相似的层面——太阳能电池已经可以在部分程度上由树木来制造了。到底植物是怎样制造出太阳能电池的呢?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热排水固结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热,再结合竖井排水固结,由此达到提升软基处理效果的目标。为检验该技术加固效果,开展竖井地基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对比测试常规堆载预压和太阳能热排水固结加固软基的沉降和孔压发展规律,结果发现:太阳能在模型地基中形成温度场,使地基土温度平均上升了 15 ℃; 太阳能循环变温引起土中孔压波动,其幅度达 10 kPa;太阳能加快了软土地基排水固结过程,使模型地基土体固结系数提升了 1.54 倍,土层固结度达到 90% 所需时间减少 34%;太阳能加热还使模型地基最终沉降增大 12%,这对于加速软基沉降稳定、减小工后沉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据报道,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由水组成,但不幸的是它们大部分都是无法饮用的盐水。虽然海水淡化技术可以让盐水变成可口的可饮用水,但由于该技术消耗的能源过大所以它算不上什么实用的解决方案。不过现在倒是出现了一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其通过纳米粒子利用来自太阳的能源完成盐水蒸馏。  相似文献   

11.
正电能的发现和利用是跨时代的突破,随着电能的利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电器和相应的以电能为动力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出现并蔓延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那么人们又是如何制造电能的呢?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系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具有水头)推动水力机械(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如果在水轮机上接上另一种机械(发电机)随着水轮机转动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  相似文献   

12.
<正>太阳能取之不尽,是极好的可再生能源,但太阳能的取用却存在不少难题,其中之一是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太低。太阳能电池效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抗反射涂层矽,会反射近三分之一的太阳光,从而影响太阳能的吸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丹麦哥本哈根N55公司的艺术团队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工程师们联合设计了一种"终极住房",房子高约3米,有6条液压"腿",由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可"徜徉"在任何地形。设计师们称,这种房子为水位升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当我们行进在中华大地上,不经意间会发现,太阳能光伏早已经成为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无论是荒漠戈壁还是江河湖滩,无论是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还是辽阔空旷的乡野,那一片片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面板都随处可见,它们是碧蓝的天宇下一道道亮丽的科技风景。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5.
我们祖国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这已得到举世公认。然而,在大好的经济形势下,电力工业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跟不上工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去年高温季节一到,几乎全国都陷于电能紧张的氛围中,很多地区不得不采取限电拉电措施。能源问题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近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着。在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同时,我们还应避免因此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来自普林斯顿的科研团队们宣传正在打造一套自供电的智能窗户系统,将通过透明的太阳能电池从阳光中直接吸取紫外线获取能源。这套智能窗户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在微电流的作用下,窗玻璃将会从透明变为深蓝色,而通过吸收特定的光波,智能窗的太阳能电池将会实现供电作用,整个系统可以被整合成一个纤薄、透明的薄膜,然后安装在普通的玻璃窗户上。研发人员表示,"这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国际能源危机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目前全球资源已难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人类无节制索取,各种资源或多少地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特别是能源,全世界已面临着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当今世界,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90%以上,其中石油又占了一半以上。然而,最新资料显示,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仅够人类再使用41年;天然气总储最为176万亿立方米,仅够人类再使用63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储存系统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来储存由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压缩空气的形式储存在空心截面的桩基内,桩基础作为上部结构的承载结构,不仅要承受上部结构荷载,还要承受土体的反作用力和压缩空气的压力。然而,混凝土在拉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缝,导致钢筋混凝土桩储存能源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受限。为了克服传统钢筋混凝土能量桩的这些缺陷,针对各种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混凝土复合桩基础储能和承载的双功能进行研究。综合考虑结构荷载、土体的反作用和压缩空气热动力循环引起的内部空气压力的共同作用,对多种形式的复合能量桩基础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内侧和外侧的FRP管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相对于钢筋混凝土桩,FRPC管桩的使用可靠性和耐久性性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龙卷风发电     
正风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天气要素之一。春风和煦,风清月明,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景致;然而,"风如拔山怒"、"拔出千尺松"(陆游诗),此时风则是一种灾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了台风(飓风)外,龙卷风也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灾难性天气。但据专家测算,一场强度中等的龙卷风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如果转化为电能,则可以供全中国使用50年以上。只可惜,龙卷风属于一种"可遇不可求,遇见也要躲"的"庞然大物",目前也不可能对其出现时间、地点和行踪进行准确的预报,所以,利用自然的龙卷风进行发电,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世界石油成交价突破100美元一桶,引起全球关注。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分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三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可开采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所以,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介绍目前人类已知的具有发展和利用前景的新能源,以飨读者。太阳能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173万亿吨标准煤,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消费的各种能量总和(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