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古有钱塘之称的杭州,依山傍水,向来风光旖旎。恐怕没有谁比生存此地和游历此间的人们更懂得,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西湖的一池碧绿,也就没有千年古韵故都,没有良好的生态保护,也不能呵护出优美清丽的自然人文风光。  相似文献   

2.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湿地等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的生态系统,更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城市湿地还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更多干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等广泛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由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携手应对是唯一选择。随着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欧盟深陷多重危机,世界面临新一轮"逆全球化",给全球气候治理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严峻挑战,世界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中国以高度责任感,做出了世界公认的引领贡献。  相似文献   

4.
苏伟 《世界环境》2013,(1):28-29
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的发展中国家,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新时期我国大力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需要全球携手应对。完善的气候融资体系能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建立互信,是推动建立全球范围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础。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在赠款或优惠的基础上,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果仅从字面上看,现在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的气候变化问题似乎和人权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气候变化不仅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而且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联合国有官员甚至指出,全球变暖和极端的气候条件可能对数百万人的人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所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一些重要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影响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它还对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进程构成颠覆甚至倒退的威胁.在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重点的同时,应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让世界各国意识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在2020年向国际社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在国家逐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势必会通过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落实到企业中。而油气生产企业不仅是能源的供应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因此面临的碳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对于油气生产企业而言,积极开展碳排放管理,实现降碳减排,既是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且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在新时代中国要更好地参与、贡献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经济思想和外交思想,准确分析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和新特征,为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正在有效地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努力。实际上,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FCCC)签署以来,在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发展中国家可能已经比发达国家取得了更显著的成绩。 随着“只有发展中国家同意减排,发达国家才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论点日益广泛,加强气候公约的各项谈判面临着崩溃的危机。在这种立场下在折衷点上反复波动达成了这个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由(对当前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和(最终将成为主要排放源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时间表和实施力度上达成平衡。但是这个立场也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发展中国家即使没有承诺限排,也已经在  相似文献   

12.
<正>在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的全球背景下,如何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下科学合理分配不同国家的碳排放空间已成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一国碳排放空间的大小不仅同全球可排放的空间有关,也与碳排放空间的分配原则有关。由于碳排放量与地表增温之间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本文在提出以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均等作为分配各国的碳排放空间的原则基础上,分别在2℃温升目标情景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和在  相似文献   

13.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这次会议对于奥巴马总统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来说,并不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功会晤,对于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来说,这次会议也并不能算是他们悲惨的失败.哥本哈根会议上的谈判可以说是成效甚微.会议不仅受到地缘政治动态转换的影响,也在会议程序上受到一定的阻碍,更因为很多人关注此次会议,导致哥本哈根分议难以最终达成共识.这次会议非常糟糕.目前这种由联合国组织全球共同参与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来说,他们很高兴看到哥本哈根会议的这个结果,他们宣称气候变化是一个假象,但在此次会议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假象.事实上,哥本哈根会议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定义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而且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高温、山火、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冲击着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其可持续发展前景正遭受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印度作为主办国,将今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主题定为“天下一家”(梵语:Vasudhaiva Kutumbakam,或One Earth·One Family·On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我们来自41个发展中国家的部长,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于1991年6月18日至6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深入讨论了国际社会在确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合作准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发表如下宣言: 1.我们对于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深表关注,这主要是由于难以持久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土地、水和大气,正因此受到很大威胁。严重而且普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  相似文献   

16.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对于非附件1国家,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全球气温升高。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和发展中大国,中国从努力建设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始终致力于承担减排责任。中国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并深度参与全球减排行动,是最早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15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是分布于城市(镇)地域内的各类湿地,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气候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干扰下,城市湿地普遍存在面积缩小、斑块破碎、功能退化等问题,亟需管理工具创新。城市湿地面临多重挑战气候变化削弱生态功能。气候变化是影响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温度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近期世界主要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以及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二氧化碳可能的排放格局.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为此,中国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0.
正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世界发展趋势。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要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