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9年5月8—10日,"第十二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回收处理技术国际会议(2019)暨2018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发布会"在安徽省滁州市喜来登酒店成功召开。本届会议主题是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打造创新整合的绿色供应链。  相似文献   

2.
<正>工信部联节函[2015]3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商务、科技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制定了《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组织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围绕新近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借鉴欧盟等国家对废旧物资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措施,探讨了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界定及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设社区试点网络管理体系、建立由市场主导的生产者责任延伸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随之也埋下了环境灾难的隐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大量开采资源、大量生产产品、大量消费、大量的产品报废来不断地单向循环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废弃产品。尽管我国已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处理基金制度,但产品应用领域较窄,实施方式较为单一;同时也缺少对于生产者的刚性约束,责任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消费者和销售商的责任意识未形成,相关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实践推进缓慢。因此,因地制宜探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区域性实践的演变过程中,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基金化管理是借鉴国外成功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对处理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稳定和促进作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化运作的第一阶段已经顺利实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各种经验教训。总结过去和探讨未来是今后管理者、研究者和企业人需要共同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9—11日,第十一届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技术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会议(2018)——暨2017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发布会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旧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者履行相关责任,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关于组织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的通知》,经企业与第三方机构自主申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遴选出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首批试点单位(见附件),现予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6年1月22日前反馈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相似文献   

8.
正国办发[2016]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12月25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指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部分电器电子产品领域探索实行生产者责任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物的产生、收集、储运转移和处理处置等环节是电子废物处理处置产业前伸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因我国电子废物处理处置产业处于定点和非定点拆解处理企业并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我国电子废物处理处置产业供应链不畅,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详细分析我国电子废物处理处置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畅通电子废物处理处置供应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6月5日,由中国家电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回收处理技术国际网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电器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NGO等机构专家和学者等2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