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挑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破局之法”。本文对全球、中国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未来5年,化石能源生产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利用增长势头强劲;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储量及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资金、技术不足等发展阻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不断努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为共建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借鉴。为助力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议中国积极担负大国责任,发挥中国影响力,全力开展可再生能源外交;积极分享中国经验,输出中国智慧,促进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务实推进项目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共建国家能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北威州作为德国经济、人口和能源大州,为贯彻落实联邦政府提出的能源转型战略与气候保护战略,率先在德国开展气候保护立法,旨在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当前,我国正在推动低碳发展转型与开展气候变化立法等相关工作,因此分析总结该州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军 《世界环境》2023,(6):30-32
<正>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达成共识,明确全球要以公正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transition away from fossil fuels)”,同时要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提高两倍;中国积极参与所有议题的讨论和谈判,为本次气候大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为持续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我国需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正式开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本届大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利好机遇。本文介绍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头羊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的经验,为我国山东省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大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事关全人类福祉,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当前国际经验看,国际社会从一纸框架性公约到各国开展履约行动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气候立法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具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有利于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能源结构由传统集中式逐步走向社区分散式,公民由被动接受能源决策向主动参与能源治理实践转变。德国、美国、日本在地方能源转型中根据地区特点衍生出能源合作社、地方型能源公司、公民电厂等发展模式,充分强调公民的参与权利,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能源治理作用,实现了公民与地方政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三国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土地利用规划权、成熟的公民参与能源治理途径及多样化的跨域能源合作等经验,对我国地方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电网企业应按照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原则,优先执行可再生能源发电计划和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合同,保障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享有最高优先调度等级。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6,(8)
正我国相继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第一大国,人均排放超过了欧盟,煤炭等高能耗产品消费量均超过世界一半。可以说,中国的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意义深远。谈及低碳就不能不说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这项关乎全球气候变化的协议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  相似文献   

10.
上期《环境经济》的封面文章——《低碳农业的春天》,我们看到了低碳农业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一般来说,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科技快讯     
<正>IEA:全球40%新增清洁电力在中国实现国际能源署(英文简称IEA)发布《2015世界能源展望》之能源与气候变化特别报告。报告显示,当前可再生能源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2%,远低于煤炭发电的41%,但是约占到所有新增发电产能的一半。由于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年平均投资比2000年以来年平均投资水平高出了80%,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的发电来源,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有望提高到33%,而低效的燃煤发电比例将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刘莹  李金凤 《环境保护》2012,(15):68-70
德国可再生能源稳健、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其联邦政府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建立了以电力输送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为核心的全面、细致、深入的法律体系和以综合能源、气候计划为基准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巨大,发展迅猛,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借鉴学习德国既有体制,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根据《京都议定书》,欧盟15国(即在2004年5月1日以前加入欧盟的15个国家)共同致力于在2008—2012年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基准年(主要是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2008年,欧盟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包  相似文献   

13.
政策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表;国务院转发《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国家补贴20亿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能源署的旗舰刊物《世界能源展望2010》即将于11月推出."《世界能源展望2008》告诉大家低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这为能源革命埋下了种子;《世界能源展望2010》则将提出,绿色复苏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田中伸男说.《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如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失败了,那么以上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如今新能源的发展是不完整也是脆弱的,要阻止全球变暖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中的基线情景显示,如果没有新政策出台,化石能源将继续提供全球大部分能源,到2005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增长到57千兆吨;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巴黎协定》通过后的第八年,联合国层面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大会就《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损失与损害基金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特别是在“逐步脱离化石燃料的转型发展”方面,提出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向绿色低碳新阶段转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以大国担当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又一个强有力信号。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之所以备受全球关注,是因为这是《巴黎协定》最核心的制度,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的减排力度、低碳转型进程,乃至全球气候行动势头。为此我刊特转发《中国环境报》2020年12月14日第二版刊载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关于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所谓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做是拯救当今世界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2月,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新时代。会议期间,煤炭转型问题广受关注。长远来看,减少煤炭使用,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部分国家"弃煤"经验值得借鉴。中国作为煤炭大国,尽管短期内还不具备全面"弃煤"的条件,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未来煤炭行业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马文婷 《环境保护》2023,(22):76-77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努力进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技术革新,尽可能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成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所、节能减排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权交易中进行低碳经济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50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夕发布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要履行这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承诺,中国的能源经济系统需要深刻的低碳转型.本文借助于中国一全球能源模型(China in Global Energy Model,C-GEM),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评估了转型对中国社会福利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