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ILO"4·28"主题工作场所压力共同的挑战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消息,2016年4月28日"世界安全生产和健康日"的主题是"工作场所压力:共同的挑战",关注当前的全球趋势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和影响。竞争加剧、对工作表现的高期待和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等社会心理风险,使  相似文献   

2.
只要有工作,压力就会存在,它其实是你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分.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你自己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请见下面不同人物的不同"招式".  相似文献   

3.
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企业在开展基层安全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基层员工工作、生活压力大,学习时间有限;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对于安全培训工作投入不足以及传统"集中课堂式"培训效果较差等现实难题。对此,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州铝业)在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体感式安全培训、线上+线下等多种安全培训方式,使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途径更多、内容更广,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选取中州铝业采取的4种实用安全培训方法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为企业做好基层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德鹏 《安全》2001,22(1):42-44
许多资料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长进步是有益的、积极的,可以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不良心理,对人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破坏性不可低估。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社会因素也发生急剧的变化。经济利益的调整,社会竞争的加剧,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对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他们长时间承受各种困惑或压力,容易产生紧张、焦燥、压抑、委屈、悲观、退缩、嫉妒、自私等不良心理反应,有的因此失去控制,丧失理智,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给安全生产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新形势下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海外新闻     
<正>2016年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新主题2016年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的主题定为"工作压力:共同的挑战"。为满足现代职业生活的要求,许多工人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竞争愈加激烈、对工人的期待更高以及更长的作业时间等社会心理因素,使工人的工作与生活难以区分,加速了工作场所压力增加的趋势。另外,由于劳资关系的变化和经济衰退,工人正在面临着组织结构变  相似文献   

6.
"唉…"又是一声长叹.在办公室里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叹息声,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烦心事越来越多,还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人们为什么要叹气?叹气真的会让人内心的烦躁与焦虑有所缓解吗?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石化行业安全事故也多发。例如,2015年福建漳州"4·6"二甲苯装置爆炸着火重大事故、山东日照"7·16"液化烃球罐着火爆炸事故、2016年江苏靖江"4·22"汽油储罐火灾事故等,这些事故都不同程度地与人的安全行为有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往往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降低核电厂调试人员的职业压力和减少由人因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针对我国核电厂建设中调试工作的特点,基于S-O-R人因失误理论逻辑,将核电厂调试人因失误划分为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引入焦虑情绪作为中间变量,构建核电厂调试人员职业压力对人因失误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运用核电厂调试现场采集的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结果表明:焦虑情绪在职业压力对人因失误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职业压力对人因失误存在4条影响路径,路径1为职业压力—认知性焦虑—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路径2为职业压力—认知性焦虑—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路径3为职业压力—躯体性焦虑—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路径4为职业压力—躯体性焦虑—行动操作过程失误.研究结论对预防和减少核电厂调试人因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特检院申报的"基于超声相控阵的压力管道TOFD检测方法及装置"、"一种卧式储罐罐体及罐车罐体的环焊缝打磨机器人"、"基于超声相控阵的压力管道TOFD检测装置"及"一种卧式储罐罐体及罐车罐体的环焊缝打磨机器人"4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该批专利技术可用于储罐、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其中卧式储罐环焊缝打磨机器人技术,针对无损检测前端工序普遍采用人工手动打磨方式的现状,采用机器人自动打磨,解决了安全、效率和均匀  相似文献   

10.
<正>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这些都让人"身心俱累",也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是对猝死年轻化的一个解释。"累"似乎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普遍的一个标签,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都脱不了一个"累"字。数据显示,中国每天至少有1000人猝死,如今死神的这种召唤方式更爱找上年轻人。在如今猝死频率高的行业中,广告狂人、白衣天使、淘宝店主、IT民工、无冕之王、警察、蓝领工人、演艺明星甚至运动健将和大学生群体都是猝死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工作压力对矿工心理社会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探讨安全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社会安全氛围的调节作用,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203名一线矿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的安全心理资本在其工作压力与心理社会安全行为的负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心理社会安全氛围能调节工作压力与安全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心理社会安全氛围能够调节安全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心理社会安全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压力不仅会在生理、病理现象的出现上起重要作用,同时在人的心理层面也会发生显著反应,它是一种同时伴随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紧张状态。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好激动、易激惹等情绪反应,在压力下心理层面的反应更为持久,影响更为广泛。当"伤害性刺激"消失以后,这些心理反应仍可能存在,甚至会发展成为慢性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其反过来又成为不良生理反应或生理障碍的原因。因此,压力一词很多情况下也称为心理压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进步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了人的应对能力则对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具  相似文献   

13.
人这一辈子,除了工作(劳动)就是休息。一张一弛,有劳有逸,“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才能健康长寿;反之,则有损健康。在一个讲究高效生产力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实际上不仅要在工作中承受这种高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还要承受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特别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所承受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总结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方面时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持续下降。"总理在总结2014年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时说:"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总理在2015年总体工作部署中指出,要"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  相似文献   

15.
王哲 《劳动保护》2008,(7):113-113
编辑同志:长期在最高压力下工作的储气罐会爆炸吗?王哲先生:来函收悉。储气罐属于压力容器的一种,压力容器的压力分为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工艺操作时容器顶部的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工艺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压力超过此值时,容器上的安全装置就要动作。  相似文献   

16.
只要有工作,压力就会存在,它其实是你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分。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你自己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请见下面不同人物的不同“招式”。  相似文献   

17.
<正>工作环境是指人在生产活动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微气候、光、色彩、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群体协作、人际关系、安全文化、风俗传统等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人的身心和安全产生影响。例如,不良的工作环境,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作  相似文献   

18.
从国外的研究知道,蓝领和非技术性工人在工作上遇到的危险和压力,一般较白领和专业人士高。有许多的工作条件令蓝领工人感受到较大压力,如重复的工作、超时工作和轮班工作等。不过,作为一个12亿人的人口大国,中国在这方面的数据很少,事实上工作压力的数据,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猝死于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死亡的当天凌晨还发出一封工作邮件……清明节前所发生的这一幕,所刺痛的恐怕不只是死者的家人。于一个快速运转的社会,这样一场猝不及防的死亡,想必会撩拨不少人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如果从相关统计数据看,这一现象或许比我们不时在新闻中看见的极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调查显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而有关医学调查也表明,我国的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0%。面对就发生在身边的过劳死,旁观者第一时间或许会下意识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但从一个长远  相似文献   

20.
也谈压力     
<正>4月28日为"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工作场所压力,共同的挑战"。根据全球办公场所提供商雷格斯去年的调查结果,全球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觉得过去一年里工作压力增加了。工作压力既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是影响工作绩效和职业健康的一个消极因素。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调研数据显示,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