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中的安全教育,从内容、存在的问题、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就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和专业技术课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安全理念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安全理念教育,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对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至关重要.分析了一些错误的安全认识及现象,阐述了安全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法,指出正确的安全态度的形成仅仅依赖安全教育是不够的,还有赖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从安全科学的本质看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安全科学的本质分析入手,剖析安全专业教育的公共性、伦理性、综合性、复合性、实践性等本质属性,指出当前我国安全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公共性的缺失、忽视安全伦理教育、本质安全人的失落、实践能力的降低、通识教育的滑坡等等。并提出我国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公共性的复位;安全本质人的重塑;在课程开设中增加安全哲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文化学等人学课程;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向工程实践的回归;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使其加大职业的适应度,走向通识教育的归位;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将增设工程伦理与安全伦理学课程,并在每门课程的实际教学层面融入伦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班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班组安全教育的意义,深入分析班组安全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班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系统阐述班组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5.
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要坚持教育先行.本文从创新安全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上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要坚持教育先行。本文从创新安全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上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探讨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提出运用安全文化的正确思想去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安全教育方法的四个转变的论点,以使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以及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的关系,提出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设最根本、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探讨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提出运用安全文化的正确思想去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安全教育方法的四个转变的论点,以使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任笑红  王晓艳 《安全》2021,42(5):55-60
为深入研究高校化学实验室学生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学生道德取向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实验室焦虑、安全态度、安全知识、安全行为和道德取向与学生安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全态度、安全知识及理想主义均对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态度和理想主义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道德取向的学生在实验室焦虑、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理想主义者具有更高的安全行为.建议高校在化学化工安全培训时,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将理想主义内容纳入安全教育;注重营造理想主义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理想主义倾向;在安全教育中注意"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安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安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教育已列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实施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预防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专业建筑安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建筑学专业建筑安全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安全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应改变传统的建筑学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建筑师对建筑安全所负有的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设计意识;熟悉建筑防火、防雷、防洪、抗震、安全疏散等知识;了解应急逃生、减灾防灾及适应经济建设、人居安全等原则;通过对建筑安全知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训练,提高建筑设计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安全科技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传统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该课程在不同专业体系中应该讲授的重点内容。结论表明:得出的结论对提高《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视角,客观地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与面临形势;阐述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大学生人才的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同时,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CIIR)的具体情况,针对学院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提升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基本对策。该对策包括:切实开展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课教学中要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课堂开展教书育人活动;"以人为本",突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安全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安全工程专业一样,《安全原理》课程的总体教学方案并不成熟,存在各个学校间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方法不成熟等问题。论文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安全原理》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上的难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安全原理》的课程特点体现在内容琐碎、枯燥且不统一,也因此形成了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视频资料的应用、英文原版材料的应用的教学方法。希望本文能在提高《安全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体现学院"突出安全特色"的办学思想,提出对重要公共基础课之一的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探索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的恰当设置,体现专业性,其内容突出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方面,需不断创新,考查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保证。笔者提出的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具体做法,可为其他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内容观点陈旧,教育手段单一等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培养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应对当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技社会的调整与挑战,提高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及创新能力建设与安全工程专业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各门课程的类型和特点,宜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模块式分层案例教学、支架式教学、启发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及标准化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超 《安全》2021,42(3):36-46
为填补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中安全科学类课程的空白,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基于“创新安全科学理论—发表系列论文—撰写研究生教材—开设研究生课程—向全国高校推广”的发展思路,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在国内外行业主流期刊发表200多篇论文,并将这些系列论文编撰成专著教材出版,包括《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统计学》《安全信息学》《安全文化学》《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创建相应的研究生课程及其配套教学资源,并在全国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位点的高校中推广,取得显著效果。上述安全科学系列研究生新课程的创建及其经验,可助力安全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同时为安全新学科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