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保护"生命线"刻不容缓近年来,因城市管网管线破裂导致的火灾、爆炸、地陷等次生灾害屡见不鲜,"生命线"有时成了"夺命线"。2013年,合肥市一男童在玩鞭炮时,将点燃的鞭炮从窨井盖孔洞塞进水道,结果引爆沼气,男童被严重烧伤。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统计,2008-2010年间,全国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地下管线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6起。2009-2013年直接因地下管线事故而产生死伤的事故共27起,死亡人数达117人。  相似文献   

2.
地下管线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命脉,由于它具有隐蔽性,所以常用"迷宫"来描述城市地下管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建的日新月异,地下管线敷设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传统管理模式,已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3.
7月30日,一名地下管网方面的业内人士主动联系媒体,并指出了他对南京“七二八”爆炸事件的看法。“南京没有管理地下管网的相关制度,也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力量。发生爆炸几乎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4,(7):53-53
<正>10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意见》提出,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制定城市管网生命线系统的非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评估管网生命线的脆弱性和风险性.通过顶层设计结合工程性防护措施与非工程性保护措施可以降低防灾减灾的盲目性,进而形成统一规划的动态防护保障框架.根据Johansson构建整个管网生命线网络的准则,考虑到不同节点的差异,以管线流的供给与需求确定节点介数来判断节点的权重,得到管件接口处节点的脆弱性指标.在灾险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管网生命线系统的风险性评价指标.最后,在获得单元区域内管网风险指数后,利用ARCGIS导入属性图层展现不同区域的风险状况,得到城市不同等级管网生命线的危险区域图.结果表明,城市管网生命线需建立一个整体的联防管理非工程性防灾减灾体系,进行专业化与精细化管理,并在单元区域控制下降低灾险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刻吸取江苏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高雄"8·1"丙烯爆炸、大连"6·30"原油管道泄漏燃烧等事故教训,8月5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管网、油气管道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省城市管网、油气管道安全工作。会上,省政府办公厅林卫宠副主任传达了7月16日全国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推进会暨大连"6·30"原油管道泄漏燃烧事故现场会精神,省经信委、住建厅、质监局、安监局分别汇报了有关工作情况,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西气东输闽赣项目部分别作了书面汇报,讨论研究我省油气管道、粉尘防爆等安全工作相关问题。最后,省政府徐  相似文献   

7.
南京“7&#183;28”丙烯爆炸事故,给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敲响了警钟,教训惨重,发人深省,如何确保这些“地下血脉”的畅通和安全,不仅是紧迫的现实课题,更是实现安全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历史责任。常州市武进区两年前就对城市专业管线特别是地下管网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累积了很好的做法和办法,笔者经过调研,撰写了此篇文章,推荐给广大读者,以期对我们开阔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监管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燃气管网是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发生泄漏和爆炸的可能性也增加。近些年,随着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燃气管网管理进入“三维可视化”阶段。文章结合多项交叉技术,提出基于CIM的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各燃气管网节点的过程数据实时监测,对异常信号分级报警,使得燃气管网运行状态信息化、可视化、实时化,保障燃气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北京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作为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地下管网在城市的运转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据统计,北京市的污水井、化粪池、雨水井、通讯井、电力井、燃气井等地下井数量达到18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下水道环境潮湿、相对封闭,废水、排污物分解出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一旦浓度超标,就有可能造成爆炸或人员中毒等事故。安全科技第二批"四个一批"项目之一——"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智能监管系统研究",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地上农田,地下油田;空中电网,地下管网;村在油井边,油井在村中……一幅幅图景是对中石化集团河南油田井楼油矿的真实写照。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古城乡的井楼油矿,管理油区面积近20km2,管理油水井1041口,年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网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所担负的城市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失效的特点和系统可靠性进行深入分析,为政府部门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实现地下管线安全预警等提供依据,对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东黄输油管线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使众多家庭陷入巨大悲痛,追根溯源的同时,也应给整个社会以警示:吸取惨痛教训的同时,如何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何更好地确保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以及保障人身安全问题?做好预防基础工作:城市科学安全规划,注重危险源管理监控相较于地面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更具专业性,检修维护难度更大,因而更应强调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审批把关不能有丝毫马虎。像输油管线与市政管网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集中供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城市供热需求的增加,供热地下管线长度迅速增长,供热地下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供热地下管线安全问题已成为市政地下管线安全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事故致因论的角度和事故树的方法对供热地下管线系统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合理有效的预防对策,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对确保城市供热管网安全、稳定、正常供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燃气管网脆弱性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本质安全性,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脆弱性概念及脆弱性研究思路。根据城市燃气管网自身的行业特点与实地调研结果,从物理、结构和社会功能3个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燃气管网脆弱性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然后通过MATLAB R2010a的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训练"敏感性程度"和"自身应对能力"网络模型,并构建脆弱性的函数模型。最后将城市燃气管网脆弱性等级划分为5个,用于评价城市燃气管网的脆弱性程度。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的均方差均小于0.05,结果表明,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且能够方便地用于评价未知样本,得到研究区域的燃气管网脆弱性等级值为0.91,研究区域的燃气管网脆弱性被评定为"不脆弱"。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下水道环境潮湿、相对封闭,废水、排污物分解出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一旦浓度超标,就有可能造成爆炸或人员中毒等事故。安全科技第二批“四个一批”项目之一——“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智能监管系统研究”,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安全》2021,42(9)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和能源革命有力推进,燃气系统已经成为超大城市能源生命线的主动脉.国内超大城市面临着燃气管网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管控困难、事故频发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突破核心技术,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升超大城市燃气生命线的风险管控能力已成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重点方向.据资料显示,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等国家的超大城市相继发生燃气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超大城市燃气管网风险管控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管网事故频发,尤其是燃气、输油、给水、排水管线事故,其发生频度和震撼效果,强烈冲击着公众的心理底线。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网埋于地下,难以管理,造成无法及时预警、快速应急,衍生的城市洪涝、破管、火灾和爆炸、道路塌陷等次生灾害层出不穷。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地下管网生命周期的原因,事故仍呈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9.
易安民声     
<正>"安全大检查要重实效,突出‘查’,抓好‘改’。"——重特大事故过后,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也紧随其后。有网友爆料,一些地方仅"发发文、罚罚款"就过去了,没啥大作用。易安网友称,安全检查虽是"查",却重在"改"。对于查找出的具体问题,要督促企业采取有力措施整改薄弱环节,补足安全短板,要把隐患整改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风险感知,服务韧性城市战略,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心理认知测量、统计分析、地理空间评估等方法,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和风险清单,绘制风险感知地图,并对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可整理为6类14种,包含技术、环境、人因三维15种风险,其中地震、洪水、火灾风险的严重程度高,辐射、地下管网故障和基础沉降风险的未知程度高;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风险感知在人口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存在聚集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从社会学视角为城市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