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霞  何成达  赵锦辉 《环境科技》2006,19(6):20-21,24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人工湿地,该湿地在传统潜流湿地的基础上,提高水流曲折性,改用渡形方式的流态,使污水反复多次地经过土壤基质.狄而增强了吸附、沉淀的效果,更为有效地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将传统湿地和渡式湿地进行比较,发现波式湿地出水COD和NH4^+-N明显低于传统湿地;波式湿地的除氮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湿地。  相似文献   

2.
利用充氧和回流强化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任拥政  章北平  海本增 《环境科学》2007,28(12):2700-2704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在本实验中将传统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进行改造,于第2个波形区间内安装曝气管,改善湿地内氧气分布状况,提高湿地的硝化效果,并与传统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大部分COD在第2波形区间充氧过程中得到去除,因此在第3波形区间硝化菌成为优势菌种,使湿地中硝化程度达到90%以上,出水中COD值大幅下降,耐进水冲击负荷的能力明显加强.在第2阶段将湿地出水按50%的回流比回流湿地起端,原污水在湿地起端和1/3处分别进水,证明1/3处进水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50%左右,水力负荷在0.8 m3/(m2·d)时,COD有机负荷达到56~112 g/(m2·d),氨氮负荷达到20~28 g/(m2·d).  相似文献   

3.
通过导管强化有机磷转化、基质改良强化无机磷吸附构建了优化构造的二级驳岸湿地,并考察其对雨水径流中磷元素的去除。结果表明:降雨重现期越小,构造优化的二级驳岸湿地除磷效果越好。当模拟降雨重现期为1年一遇时,第1级湿地引入空气导管可显著提高对有机磷的去除,场次去除率达32%,比传统构造湿地提高29%;第2级湿地采用铁锰复合氧化物改良填料可显著提高对无机磷的去除,场次去除率达77%,比传统构造湿地提高52%;优化构造的二级驳岸湿地对雨水径流中磷的去除率明显升高,对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场次去除率分别可达66%、80%和42%,比传统构造的二级湿地分别提高了40%、55%和13%。通过模型预测得出,优化构造驳岸湿地的使用寿命比传统构造驳岸湿地提高了11年,大大减小了基建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沸石填充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传统的沸石湿地系统中沸石用量大,与沸石相关的费用高的缺点,提出采用前置沸石和表铺沸石填充方式来改善湿地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对比研究了人工湿地中3种沸石填充方式(底铺、前置和表铺)对农田排灌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茭白-土壤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优于无植物的土壤湿地系统.沸石-土壤-植物系统比传统的土壤-植物系统有更好的CODCr,总氮和氨氮去除效果.3种不同沸石填充方式中,底铺沸石的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最好;表铺沸石的总氮、总磷和CODCr去除效果比前置沸石的好,有植物和土壤的湿地系统增加前置沸石段后CODCr的去除率升高3.4%,增加表铺沸石后CODCr去除率提高12.3%.   相似文献   

5.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工程的污染物净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通过将强化型前处理系统引入到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从而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9个月的实际运行证明,该预处理装置的设置降低了湿地负荷,提高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率,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改良后的湿地系统对合流制污水污染物净化具有良好效果,且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资金紧张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寇丹丹  邹书成 《环境》2011,(Z1):44-47
我国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突出,其为污水中难降解物质,采用传统方式无法有效去除。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人工湿地在对重金属离子污染去除技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在处理重金属污染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在重金属污染中的修复及作用机理,湿地植物的选择,不同湿地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湿地植物中超积累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7.
植物光合及蒸腾特性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芦苇光合作用及蒸腾特性随气象和水力条件的变化,及湿地相应的脱氮效率.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芦苇光合及蒸腾特性与脱氮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对湿地脱氮效果影响较大,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增加,湿地中DO浓度上升,改善了湿地脱氮效果;湿地水深影响芦苇水分利用效率和湿地脱氮效率,与浅水位比较而言,深水位下芦苇的水分利用率和湿地脱氮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河流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的比率日益增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能的绿色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河水的治理。通过对比分析分层装填复合填料的多介质层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和单一砾石填料的普通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果,研究了特种基质填料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以及不同水力负荷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95%、77.85%、39.80%和54.94%;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52%、75.99%、67.08%和57.31%。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46%、90.73%、42.13%和53.70%;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61%、89.94%、77.58%和68.63%,其脱氮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湿地。以复合填料包分层装填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特点、应用现状及其氮的去除机理,从植物、基质和供氧方式3个角度阐述了人工湿地在提高脱氮效果方面所做的研究,并指出人工湿地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题的爆发,一方面反映了湿地系统在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也在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本文旨在论述湿地及引申出的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效果、相应的管理方法以及对人工湿地发展前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A pilot-scale multistage constructed wetland-pond(MCWP) system with a "pre-ecological oxidation pond, two-stage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HSCW) and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FCW) as the core and postsubmerged plant pond" as the process was used to treat actual polluted river water in the field, and the variation in nitrogen removal from summer to winter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otal nitrogen(TN)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MCWP was approxi...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降流式厌氧紊动床(DATB)+潜流人工湿地(SFCW)组合工艺联合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它不但节省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防止人工湿地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特别适应于中小城镇废水水质水量特点及人力资源特点。主要研究DATB对COD、SS、BOD5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及其出水对人工湿地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有处理技术A/O处理成本高,人工湿地低温处理不稳定、效率低,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单独应用方面还有不足。结合昌图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实例,介绍了以A/O为预处理、人工湿地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及运行效果,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为县级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玉清湖水库为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沉砂后的微污染黄河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考察了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实验数据,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COD、TN、TP的一级动力学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89%、50.44%、53.41%和48.45%;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及其协同作用的过程.人工湿地沿程及不同高度污染物浓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沿人工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污染物主要在人工湿地床体前部被去除,潜流人工湿地床体上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强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对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中不同填料层的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变化,从微生物角度分析了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表面流湿地硝化强度高于潜流湿地,2个系统中的硝化强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硝化强度高于下层.2个系统中沿程硝化强度呈递减趋势,硝化强度反映氨氮去除率的大小,表面流湿地氨氮的去除率高于芦苇潜流湿地30%~40%.反硝化强度比较结果表明,潜流湿地上层土壤填料的反硝化强度最高,砾石填料反硝化强度最低,表面流湿地反硝化强度居中,2个系统反硝化强度上下分层不明显,沿程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有着建设及运营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好等显著优点,在河道水质净化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冬季低温条件下运行效果不佳,制约了人工湿地在北方的推广应用.通过构建"物化预处理(高效沉淀池)+人工湿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模式的多级复合人工湿地(3万t/d),探究冬季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结合冰封保温措施对龙河水质...  相似文献   

17.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邻二氯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杨唐仪  于谦  李朝霞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11,32(9):2582-2587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CW)处理邻二氯苯(o-DCB)废水,构建了基质分别为壤土、 细沙和粗砂的3套芦苇湿地中试系统W-L、 W-F、 W-C和无植物的壤土湿地对照组W-Z.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最适表面负荷率为150 mg·(m2·d)-1,湿地组W-L、 W-F、 W-C和W-Z对o-DCB的去除率分别为81.2%、 71.1%、 72.4%和65.2%;8月中旬湿地运行效果最好,进入10月后性能有所下降,各个湿地系统对o-DCB废水处理效果顺序为W-L>W-C>W-Z>W-F,壤土和粗砂基质具有各自的优势;o-DCB浓度和溶解氧(DO)在湿地W-L和W-Z空间分布状况表明DO有利于o-DCB降解;o-DCB残留量在各层土壤中沿水流方向递减,随深度加深而增加;在芦苇组织中呈阶梯状分布,根、 茎、 叶中平均残留值分别为30.28、 14.85和 6.18 μg·g-1.  相似文献   

18.
陈进军  郑翀  郑少奎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29-2035
以无植物空白系统为对照,通过批量盆栽试验探讨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不同类型水生植被(苦草(沉水植物)、水葫芦(浮水植物)、芦苇(挺水植物))的引人对富营养化水体不同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根据不同污染物去除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了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好氧塘-水葫芦湿地一苦草湿地),并通过示范工程探讨了富营养河流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表明,批量盆栽试验中,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芦苇的引入显著增加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1.5倍),而水葫芦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分别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80%和30%);3种水生植物的引入均显著促进了CODcr、TN、NH 4-N的去除(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其中水葫芦系统具有最好的CODcr和TN去除效果(起始CODcr和TN水平分别为35.8 mg·L-1和6.86 mg˙L-1时,去除率分别为58.91%、76.67%),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地促进了水体中氧化态氮的形成与积累.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原位净化研究表明,水力负荷为6.2cm.d-1时,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净化效果较好,水力负荷过高会影响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