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排水系统在处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污废水在输送和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质会发生转化,并生成新的物质。其中生成的H2S气体便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物质,一方面它在H2S杆状菌的作用下,在管道表面被氧化成H2SO4侵蚀内管壁的混凝土表面及其他设施;另一方面,在运行维护中发生H2S泄漏,极易造成H2S中毒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站间伴生气管线腐蚀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某站间伴生气管线输送气体H2S含量较高,若管线发生腐蚀,导致伴生气泄漏会污染环境,造成人员伤害,因此对该管线的腐蚀风险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认为该管线在目前的运行工况和腐蚀环境下,使用GB 6479—2000的20#钢适用于SSC2酸性环境,不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预测腐蚀速率为0.51 mm/a,以H2S为主的腐蚀可能产生严重的局部腐蚀或点蚀,需定期进行腐蚀监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炼油规模不断扩大及原油中含硫量不断提高,炼油企业中H2S中毒事故风险迅速增大。在对高硫油炼制企业H2S的分布及危险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炼油企业存在两类H2S危险源,即含有H2S的气体和含有H2S的酸性水,炼油装置产出含H2S的气体中H2S含量一般在1%~92%,酸性水中H2S含量一般在0.01%~4.0%;介绍了不同H2S浓度等级的空气可对人产生的毒性危害后果,H2S在空气中数分钟内致人死亡的浓度为1500mg/m3;对炼油企业重大酸性气泄漏事故、酸性水泄漏事故进行定量毒性危害计算和分析,给出H2S毒性危害低危区、高危区及迅速致死区达到的下风距离及覆盖的区域面积,重大酸性气、酸性水泄漏事故迅速致死浓度可达到下风距离分别为300m和89m;指出H2S中毒已成为高硫油炼制企业的重大风险,应该加强安全措施,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H2S泄漏风险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对事故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导致分析结果偏离实际。基于贝叶斯方法,构建了高温、高压、高含硫(“三高”)气田钻井过程中H2S泄漏的蝴蝶结模型并提出将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在事故已发生的情况下更新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然后,假定事故后果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累积次数已知的条件下,更新安全屏障及事故后果发生的概率,从而完成对H2S泄漏的动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静态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不足,可动态评估导致H2S泄漏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并动态反映安全屏障和事故后果的风险变化,能为钻井过程中H2S泄漏的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原油品质向含酸、高硫、重质等劣质化方向发展,导致原油加工过程中H2S的含量增多,不仅加快设备腐蚀,同时极易引发H2S泄漏中毒事故。以国内某高硫原油加工炼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炼厂总硫迁移分布以及样品色谱分析结果分析了炼厂各装置H2S形成机理,指出H2S主要由硫化物加氢以及硫化物热分解产生,还有少部分H2S来源于原油本身。并依据国内近年已完成的多个关于炼化企业H2S分布情况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各装置H2S泄漏的重点防护部位,制定出防止H2S泄漏中毒的控制措施,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H2S中毒的风险,为我国加工高硫原油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井喷事故后果严重,特别是当井喷物质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研究含H2S天然气井喷事故后的安全疏散问题,建立了含H2S天然气井井喷事故模型,对含H2S天然气井喷事故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含H2S天然气井喷事故中井喷气体的浓度场分布情况.以此为依据确定安全疏散时间和最小安全疏散半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油田酸化作业井硫化氢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生  张绪平  张世荣  张志强 《安全》2010,31(11):6-8,11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属于一级危害物质,在安塞油田酸化作业中,部分井产生硫化氢。为保证酸化时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本文介绍了安塞油田酸化作业过程中H2S气体的产生机理,并从化学角度分析H2S气体防治措施,为降低酸化作业安全风险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所需乙炔气是由电石加水生成的。 由于工业电石中含有杂质,这些杂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PH_3、PH_4、H_2S、NH_3、AsH_3等气体混在乙炔气中,对后部的合成反应所用的触媒HgCl_2,可发生不可逆吸附,破坏触媒“活性中心”,从而影响触媒使用寿命。特别是PH_3、PH_4,可使乙炔气的自燃点降低,与空气接触可发生自燃,对安全生产危害很大,因此在工艺上利用次氯酸钠溶液的氧化作用,对乙炔气体进行喷淋洗涤,用以除掉有害杂质。 次氯酸钠氧化性能受PH值约束,碱性越高,氧化能力越低,酸性越大,氧化能力越强,但酸性过高,会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煤层硫化氢(H2S)含量,防治矿井H2S涌出,提出一种通过钻屑法测定煤层H2S含量的方法。在未受采动影响的新鲜煤壁,采用钻屑法取样,通过测定煤样H2S解吸量、取样过程损失量和H2S残存量确定煤层H2S含量。根据溶于水中H2S的p H值和色谱分析解吸气体中H2S体积分数,确定H2S解吸量;根据煤样解吸规律和气样H2S体积分数,确定H2S损失量;根据色谱分析残存气体中H2S体积分数,确定其残存量。用此方法,对山西某矿H2S涌出煤层进行现场和实验室测定。研究表明,该矿H2S含量为(4.465~6.701)×10-3m3/t。钻屑法测定煤层H2S含量是可行的,可以为矿井H2S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煤在加水热模拟条件下H2S气体的生成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封闭反应装置,在高温、真空条件下对煤加水反应体系进行H2S气体成生实验模拟研究。使用Agilent 7890B气相色谱对热模拟温度(250~550℃)内的气相产物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温度不超过300℃时,该阶段主要是发生物理脱吸附作用,且化学还原作用还较微弱,H2S气体生成量较少;在300~550℃,该阶段为煤中有机硫分解释放硫自由基的主要阶段,H2S气体生成量急剧攀升,在450℃达到最大值。总体来说,煤中有机硫分解释放的硫自由基量对H2S气体的生成量有重要的影响,硫自由基量越高,H2S的生成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石油开采防护H2S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开采的众多硫化物中,H2S所占的比例较大,稠油油藏伴生出了H2S气体,热采工艺加速了H2S的生成和浓度上升;由于H2S使嗅神经麻痹,臭味反而不易嗅到,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危害极大。在石油开采中应用好常规防护技术和开展新型高效脱硫剂与"高效吸收固硫剂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借鉴加拿大油田H2S的防护经验,建立我国含H2S油气田井作业许可制度。我们要认真深刻的吸取"12.23"重庆开县罗家16H天然气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重大事故的教训,在含H2S油气田井的石油开采中,只有认真搞好H2S防护的安全教育和检测报警工作、落实H2S防护对策、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才能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田输油管线弯管处频繁发生腐蚀泄漏事故,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需要针对现场腐蚀情况分析弯管泄漏原因。对管道中的油水混合液和管材进行成分检测,分析油水混合液中可能的腐蚀物质,核查管材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弯管处流体的流动状态对腐蚀的影响,通过腐蚀产物颜色观察、EDS元素分析和XRD衍射波谱研究了腐蚀产物的组成,结合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分析弯管的腐蚀原因。结果表明,在H2S的作用下,弯管处腐蚀产物主要为Fe S0.9,有少量的Fe S0.9被介质汇总的溶解O2氧化成S单质和Fe3O4,腐蚀产物膜呈漩涡状,并伴有微弱开裂,由于弯管处压力和动能增大并伴有强烈的二次涡流,金属表面难以附着地层砂、腐蚀产物(Fe S0.9、Fe3O4和S单质)和腐蚀垢(Ca CO3),腐蚀介质不断与新的管壁层接触,造成腐蚀加速。对于这种腐蚀情况,建议使用对油水混合液在涡流状态有针对性的H2S缓蚀剂、管材或涂层进行有效的弯管腐蚀防护。  相似文献   

13.
假定广州市南沙区小虎岛化工园区发生H2S泄漏事故,基于PHOENICS针对H2S动态扩散区域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一定风力条件、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等条件下不同泄漏持续时间岛屿H2S浓度分布情况,依据危害程度划分危险区域,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对岛上居民的影响状况,模拟计算结果可为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人员疏散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井喷是石油工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事故,特别是高含硫气井井喷后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研究H2S气井井喷后毒气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件的初始数据,建立了具有障碍物的含H2S气井井喷事故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不同风速、不同井口释放速率三种工况下的含H2S气井井喷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三种工况下1000ppmH2S的最远扩散距离,为高含硫气井的应急疏散和安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某集输站场的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H2S,一旦管道或设备腐蚀泄漏,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针对潜在的中毒、火灾和爆炸后果的危险性,建立各种后果的数学模型,用DNV公司的PHAST软件模拟了天然气发生泄漏后所造成各种后果的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并确定出对于高含硫天然气泄漏后果影响最严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光催化方法对低浓度含H2S废气进行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电压对H2S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初始浓度以及模拟废气停留时间.H2S去除率随外加电压的上升而升高,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模拟废气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填料表面负载纳米TiO2光催剂化可有效提高H2S去除率,在外加电压达到22 kV时,有光催化剂比无光催化剂时去除率提高11.9%.研究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光催化净化低浓度含H2S废气能达到85%以上的去除率,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1.FeS自燃原理 铁制品受H2S或高温S腐蚀后,会生成FeS。FeS遇到空气后,便会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当系统存在H2或反应生成H2(如H2S腐蚀金属将会生成H2),FeS便会变得疏松不再致密,结果将导致腐蚀向纵深方向发展进而形成层状的FeS层。而FeS层状结构的存在,不利于热量的散失,从而构成了高温热源。FeS是可燃物,在助燃物氧气的作用下,FeS会自燃。  相似文献   

18.
管线钢在湿H2S环境下运行必须考虑其抗氢致开裂(HIC)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性能,因此,在确保L245A级钢管力学性能合格的前提下,根据NACETM0284—2003和NACETM0177—2005标准,按照L245A级钢管及焊缝所处的不同介质浓度和运行压力设计了8组试验。通过降低介质浓度和运行压力对L245A级钢管在湿硫化氢环境下的抗氢致开裂性能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性能(SSCC)进行了试验评定;通过4组试验得出:L245A级钢管在标准湿H2S环境下不会产生氢致开裂,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在设计条件和工作条件下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结论。同时笔者对管道在湿H2S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煤层硫化氢(H2S)吸附特性,厘清煤层H2S赋存规律及改善H2S防治效果,采用分压测试法研究煤对H2S的吸附规律。以山西保利铁新煤业有限公司9#煤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N2,He/H2S,N2/H2S为吸附介质开展等温吸附试验,分析煤对H2S及含H2S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对H2S的吸附量随压力升高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煤吸附H2S吸附量影响较大;H2S及N2/H2S混合气体的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煤吸附N2/H2S混合气体时,H2S和N2存在竞争吸附,且N2吸附能力优于H2S;等温条件下,N2竞争吸附量随吸附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等压条件下,N2的竞争吸附量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H2S、NH3混合臭气在生物滴滤池中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滴滤塔净化含H2S与NH3臭气最佳的生态条件为:在温度为25 ℃、气体通气量为0.4 m3/h、营养盐喷淋量为8.0 L/h、入口H2S质量浓度712.80-948.80 mg/m3、入口NH3质量浓度422.20-795.40 mg/m3、pH值7.0-8.0之间的情况下,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生物滴滤塔在处理H2S和NH3混合气时,塔内pH值保持在6.5-8.5之间,此pH值对反应器中优势菌的生长繁殖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因此反应过程可不用对pH值进行调节,节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