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了不同的缓冲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不同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土壤对酸沉降缓冲机制探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一、前言 土壤对酸沉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同土壤的缓冲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土壤缓冲作用的本质是什么,不同土壤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缓冲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土壤的缓冲机制,了解土壤内部的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土壤矿物的风化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土壤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土壤的缓冲能力进行了探讨;用硅作为指示性元素,研究了酸沉降作用下土壤矿物的风化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对土壤中存在的两个缓冲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土壤酸沉降缓冲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作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分析在酸雨作用下各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溶特性,硅、铝元素的释放规律及淋出液的 pH值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酸沉降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酸定量回漓和土壤BS-pH缓冲曲线定性比较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强弱.结果表明,酸性淋溶土缓冲能力虽较弱,但缓冲区出现范围较宽(BS20—80%)且缓冲性能较持久.近中性水成土则大体相反.四种土壤对SO_4~(2-)的吸附容量甚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表述的规律.水和1.0 mol/L KNO_3对土壤吸附态SO_4~(2-)解吸率甚低(<40%).  相似文献   

7.
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及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N沉降对酸雨区森林土壤酸化和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于2012年4—12月在重庆缙云山地区选取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种典型林分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设N0、N1、N2、N3 4个处理,施N量(模拟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 kg/(hm2·a),每月月初将NH4NO3溶液均匀喷洒在所选样方内,8个月后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表明:①不同pH下2种林分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pH越低土壤酸缓冲能力越高. ②2种林分的土壤酸缓冲能力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相同的N沉降量下,常绿阔叶林土壤酸缓冲能力略高于针阔混交林. ③N沉降会加快土壤酸化速率. 与N0处理相比,N1、N2、N3处理常绿阔叶林土壤pH分别下降了0.03、0.06、0.16,而针阔混交林则分别下降了0.08、0.10、0.26. ④2种林分土壤中盐基离子含量均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交换性Al3+含量则相反. 与N0处理相比,常绿阔叶林N1、N2、N3处理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55.76%、66.00%、70.38%,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6.03%、21.37%、31.81%;针阔混交林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24.12%、43.38%、62.24%,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9.19%、23.48%、34.85%. 研究表明,氮沉降会降低森林土壤酸缓冲能力,加快酸化速率,并且常绿阔叶林土壤对N沉降的敏感性高于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敏感性及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绝对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的概念,概念了水体和土壤对酸沉降绝对敏感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子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担子同建立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建立的评价才近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酸沉降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不可逆的影响过程,酸沉降时植物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目前认识还不十分一致,但可以肯定,酸沉降将改变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各类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使有机质的分解、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减弱,从而减缓土壤生态环境的养份循环.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峨眉山土壤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模拟酸雨对土壤的静态和动态淋溶试验,比较了峨眉山冷杉生长状况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的缓冲能力,并与未受酸沉降侵蚀、冷杉生长良好且与峨眉山海拔相近的贡嘎山土壤作为对照点,研究和分析了各不同区域土壤随模拟酸雨pH值变化而改变的情况,以及土壤中可交换阳离子在受到酸沉降侵蚀时,其阳离子溶出总量情况,揭示了峨眉山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评价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评述水体、土壤和整个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评价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用系统 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它们缓冲酸输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Ⅲ.Si释放与缓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南方主要土壤硅释放量与缓冲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存在两个缓冲体系,pH值高于3.0时,土壤以初级缓冲体系为主;pH值低于3.0,尤其是离子淋溶量高于或接近CEC值后,次级缓冲体系成为主要的质子缓冲源。淋溶液pH值的降低可加速矿物风化和Si的释放,从而促进土壤中Si的淋溶,但Si的淋溶同时受到吸附、沉淀与转化过程及土壤初始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壤胡敏酸对菲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7种土壤样品及从中提取的胡敏酸(HA)对菲的吸附特征,应用元素分析仪和固相核磁共振光谱(CP/MAS^13C-NMR)对7种土壤样品中的胡敏酸进行了表征并计算其芳香度和脂化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土壤对菲吸附的Freundllich吸附系数(Kt)不同,其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IM)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不同来源土壤中HA的结构和组成差异明显,土壤HA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规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中HA对菲吸附过程的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oc)与土壤HA的芳香度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土壤对酸沉降的敏感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综合考虑我国南方土壤和土壤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基于Klopatek的敏感性分类体系,建立了适合我国南方土壤的敏感性分类体系,并用其对南方土壤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此外也根据土壤盐基含量分析了南方土壤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土壤对重金属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土壤对锌的缓冲性能,讨论了缓冲能力随土壤固相上的锌量以及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缓冲能力与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有机质、CaCO3和氧化物)关系;温度和pH对土壤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固相上锌量增加,溶液中锌离子浓度的变大,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和pH升高,都增加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石灰性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对锌的缓冲能力的影响顺序耿:CaCO3〉氧化物〉有机质。  相似文献   

17.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 ;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 -溶解、吸附 -解吸、络合 -解离、氧化 -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其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 ;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以控制土壤演变的母体矿物为基础并综合考虑温度,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和降雨量对临界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半定量的确定临界负荷的方法,并用此法确定了我国各种土壤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结果表明;我国对酸沉降最敏感的区域是东北的漂灰土带,其次是砖红壤土区,暗棕壤带和黑土区,中等敏感的东南部铁铝土区域大致可接受0.8-1.6gm^-2.a^-1的硫沉降,对酸沉降最不敏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的干旱土区和青藏高原的高  相似文献   

19.
柳州地区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对目标沉降量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测量获得柳州红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水化学行性及降水化学背景和现状的数据,应用改进的MAGIC模型计算不同酸沉降量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柳州土壤已处于酸化状态并呈现继续酸化趋势,表层土壤敏感性较强,而底层土壤和地表水缓冲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酸雨和地表水酸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香港新界小流域水文过程中pH值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研究的5年期间,降雨pH值的中位数年变化为4.5~4.7,而溪流的pH值接近中性,其中位数年变化为6.6~6.8.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对地表水的酸度调节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不同的植被和植物种类组成对陆地生态系统的酸缓冲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