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火山岩矿物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是矿物结晶时包裹了原始岩浆而成,未发生泄露和破坏的熔融包裹体可以有效地保存有关原始岩浆中各种物质的实际浓度。其成分代表着原始岩浆的成分,它能比较真实、直接地提供原始岩浆的信息。反映成岩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岩浆演化情况。因此对熔融包裹体的研究是火山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熔融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分析了对熔融包裹体的几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常见的“岩石学方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岩浆中主要挥发份含量──熔融包裹体和淬火玻璃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挥发份在成矿熔体和流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直接分析火成岩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是确定岩浆结晶前挥发份含量的最理想方法。本文在现有熔融包裹体(和海底火山淬火玻璃)中挥发份含量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了主要挥发价(H2O、CO2、Cl、F、S等)在基性、中性和酸性等各类岩浆中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3.
列举了与锡-钨矿床紧密伴生的两个花岗岩块在年龄、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新资料。指出了这两个花岗岩块不仅在稀有元素含量方面而且在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成分方面都与外贝加尔、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滨海地区及捷克斯洛伐克的标准稀有金属花岗岩十分相似。所研究的锡霍特山中部的晚白垩世稀有金属花岗岩,是从富含稀碱金属、挥发性元素和金属元素(Sn、W、Nb)的岩浆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花岗岩块具分带结构、该岩块周围存在接触晕,花岗岩的石英中含有熔融包裹体以及其他一些特征表明,所述花岗岩为岩浆成因。 锡-钨矿化与稀有金属花岗岩具有空间和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裂变径迹法已广泛用于地质研究,如用于测量岩石矿物中的铀含量,进行铀配分研究,用于测定绝对年龄等。我们利用诱发裂变径迹法测量岩石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的铀含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用于测定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除外)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的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着重探讨这些方法的技术现状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言部分熔融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有两种主要方法:(1)对于同位素均一的每种岩浆系列,可以用熔岩成分来计算原始液相的成分,进而模拟熔融过程;(2)通过研究熔融残余相的野外构造特征及其化学成分,有可能获得部分熔融过程中小规模作用的直接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 硫化氢是成矿溶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为了判定具体矿床中金属搬运的实际形式,必须了解成矿热液中硫化氢的浓度值。迄今,已知对脉石矿物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只作了少量工作。在等人的著作中列出了产于东外贝加尔变质云母-石墨片岩中的单矿物石英脉的石英研究结果。色谱法测定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浓度是10~(0.53)m(每1000克水中含9克);在 D.J.Normah(1974)的著作中,用质谱法研究了与硫化物共生的脉石矿物在离解时排出的气体,测定了这些矿物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其典型值为0.01—0.001m。  相似文献   

8.
<正> 人们对稀有金属矿化同酸性岩浆作用的关系问题已研究多年,尽管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仍然还有不少争论不清的问题。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传统的方法外,尚需适当地引入新途径和新方法。本文试图根据用矿物中熔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来研究稀有金属矿化与岩浆作用的关系问题。近年来这一方法越来越广泛地用以解决各种与探求所研究的对象的成因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本文主要是详述能够阐明《岩浆熔体-热水溶液》体系某些特点的内生作用的基本参数(温度和压力)的  相似文献   

9.
一、包裹体成分分析的意义。 我们知道,在矿物和岩石中存在的气液包裹体是作为成矿溶液的样品保存下来的。对它的研究可以推知各种地质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解决目前地质科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如成矿溶液的来源及演化、矿床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等。通过气液包裹体来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内生金矿床和其他矿床一样,其研究方法,除了经典的地质方法以外,目前行之有效的还有三种:即稳定同位素、矿物包裹体和成矿模拟试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包裹体的研究,特别是包裹体成分和包  相似文献   

11.
山东沂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出发,讨论了沂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各成矿阶段的矽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气液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晶质熔体包裹体,其中熔体包裹体在较早期的石榴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发育。Ⅰ、Ⅱ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的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30~520℃、340~430℃,盐度分别为56.7 wt%NaCl2、2.2~53.5 wt%NaCl,代表铁矿化时的流体特征;Ⅲ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90~250℃)、盐度范围变化较大(6.45~53.5 wt%NaCl)的特征,代表了Cu,Au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Ⅳ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90℃,盐度为2.07~15.76 wt%NaCl。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性是导致大量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在成矿流体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实验岩石学的研究表明,岩石中熔体的出现.可诱发断层作用,加强碎裂流动、位错蠕变和扩散蠕变作用。在给定的条件下,上述四种变形机制在部分熔融岩石中都会起作用,但只有那种能产生最快应变速率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应变速率与岩石中熔体的百分数(体积)有关,因此,当熔体的百分数不同时,占主导地位的变形机制会有所不同。临界熔体百分数曾被当作反映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但近期的研究表明,临界熔体百分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或者说部分熔融岩石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植。熔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岩石的流变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煌斑岩不但空间上、形成时间上与金矿密切相关,且金含量较高,来自富金地核或深部地幔的交代流体产生了富金及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地幔源,这种地幔源经熔融形成了富金的煌斑岩岩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是当前正蓬勃发展的流体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做了阐述,涉及到元素在熔体-溶液平衡体系中的分配、热水溶液系统中成矿元素的配合物形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金属从成矿流体中沉淀机理研究等。提出了在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黔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东岩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素稀释 等离子体质谱(ICP MS)方法测定了黔西水城、威宁等地的东岩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地幔,东岩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发生了较强的分异作用,Os、Ir、Ru、Rh亏损,Pd、Pt则发生富集,相对配分模式为Pd Pt富集型;经球粒陨石及原始地幔标准化的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为向左陡倾斜型,具有陡的正斜率,Pd/Ir显著高于原始地幔、球粒陨石、原始上地幔等,而与地幔低度熔融形成的N MORB、大陆拉斑玄武岩等接近,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物质来源为上地幔熔融程度偏低的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16.
大岩墙超铁镁质岩层上部主要有三个硫化物带,铂族元素(PGE)主要分布在这些矿带中,尤其富集在硫化物带的底部。下部两个矿带属星散硫化物成矿,二者距离较远;上部矿带铂族元素品位较高,分布在十分薄的岩层中。目前对层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模式尚未进行足够的研究。初步认为下部两个矿带是硫化物从硅酸盐岩浆中经连续的结晶分凝作用形成;上部矿带是由于岩浆房底部比较原始的岩浆与顶部伴生浆液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湘东南汝城盆地基性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汝城盆地基性岩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玄武岩全岩K Ar年龄为 12 8.4± 4 .2Ma ,辉绿岩全岩K Ar年龄为 112 .1± 3.2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火山岩系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 ,其形成以部分熔融方式为主。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的富集和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比值反映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 ,具有富集型地幔岩浆源区特征。岩浆源区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和来自消减残留板片析出流体或熔体交代的改造作用。汝城盆地基性岩形成于陆内拉张带 (初始裂谷 )构造环境 ,其强烈拉张时期与华南南岭地区的主要拉张时期 (12 0Ma)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