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正>今年6月是第18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这样的主题,无疑表明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不可丝毫懈怠,像2018年张家口"11·28"爆炸事故和2019年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就令人十分痛心。也正因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暴露,为更好地吸取事故教训,本期聚焦"化工安全"专题。  相似文献   

2.
氯泄漏和氯罐爆炸案频发长三角接连发生氯泄漏2005年4月12日,无锡一化工企业液氯泄漏,造成2000多人紧急疏散。而此时,距京沪高速公路“3·29”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发生仅仅14天。重庆“4·16”液氯储罐爆炸事故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液氯储罐爆炸,9人在爆炸中或失踪或死亡,15万人紧急撤离家园!爆炸的前一天,4月15日下午7日寸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化工事故不断发生,从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到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不断叩问着安全专业人士和政府管理部门,如何才能够有效地防止重大化工事故,也掀起了大量的关于化工事故调查的讨论。美国化工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hemical Safety and Hazard Investigation Board,简称CSB)自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简称"8·2"事故),甚为惨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对类似行业领域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为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我刊策划了本期"‘排爆’粉尘"专题,力图从多个角度对粉尘防爆做出深刻解读。在本期专题中,我们采访了粉尘防爆及暖通设计领域的专家,请他们反思"8·2"事故,对涉粉尘企业生产场所的源头设计、除尘设备选用,以及涉粉尘  相似文献   

5.
<正>7月28日上午9时56分,南京栖霞区发生了重大的丙烯泄漏爆炸事故,这是近期频发泄漏爆炸事故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此次泄漏爆炸事件已导致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事故还造成周边近两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000多户居民住房及部分商店玻璃、门窗不同程度破碎,建筑物外立面受损,少数钢架大棚坍塌。这次重大泄露爆炸事故给人们敲响了化工安全警钟,那么我们该如何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远离危险化学品带来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动火作业     
正今年以来,动火作业事故频发。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消息,2017年一季度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共发生10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23人死亡。如何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手段做好预防管理,避免动火作业事故,实为当务之急,故本期特策划"动火作业"专题。  相似文献   

7.
正"泄漏"是石油化工装置难以治愈的"顽疾",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还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据统计,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约1/5的阀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泄漏问题;在近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的数百起爆炸着火事故中,有近1/3是由泄漏导致的。兰州石化公司2010年"1·7"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燃料氢气泄漏、爆炸的特性和规律,预防高压储氢系统中氢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以加氢站为背景,数值仿真45 MPa高压储罐氢气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分析泄漏爆炸动力学性质以及爆炸波在非均匀氢气浓度中的传播机制。同时,基于泄漏爆炸事故演化的力学机理,开展氢气泄漏爆炸动态风险分析,针对氢气不同泄漏量,建立泄漏扩散形成的气云体积、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空间x,z方向上危害距离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氢气泄漏过程中,气云氢气浓度变化与流场雷诺数具有较好一致性;氢气扩散受到高压储氢罐周围装置影响,流场中氢气浓度分布不均匀;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时,冲击波参数和湍动能变化梯度大;得到复杂布局区域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之间关系式,其相比于理论方法更精细、计算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为降低高压储氢系统泄漏爆炸事故后果、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回顾2018年,全国共发生176起化工事故,其中中毒、化学爆炸、火灾和灼烫事故共90起,占全部事故的一半之多。这些事故中,不少是由于化工厂化学品泄漏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一般情况下造成化工厂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原因有工艺设计缺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的"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中石化历史上伤亡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事故。作为一名石化企业的安全工作者,痛定思痛之余,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思考。管道爆炸还是泄漏爆炸媒体在"11·22"事故的报道中,多采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一词,这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有媒体称"爆裂管线长度达3.5千米"。"输油管道爆炸"一般是指管道内发生的爆炸,而在用的输油管道因为管线内没有氧气,形不成爆炸气体,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漳州PX事故原因及影响,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收集了相关事故资料,通过照片简单介绍了事故现场爆炸情况;结合事故参数及实际情况对点火源、管道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事故前检测到的管道运行记录计算氢气泄漏量,进一步研究爆炸产生冲击波对储罐区影响。结果表明,爆炸是由于存在残余应力的管道在测试中开裂,管内氢气快速泄漏,与断口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爆蒸气云;泄漏的229.7 t氢气爆炸对原料储罐的影响范围为427.03 m。鉴于爆炸位置与储罐区的距离远大于此,此次事故不会引发大规模泄漏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化工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绝大多数未能实现"统一规划、一体化管理",先天不足导致这类化工集中区安全管理工作愈加复杂,一旦发生重大毒物泄漏、火灾或爆炸事故,后果极易扩大化。这些客观不足需要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完善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安全发展,实现化工集中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某化工园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控制输油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采用贝叶斯网络(BN)方法,将火灾爆炸演化过程分为初始原因、事故发生、发展演化、事故消失等4个阶段。以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为分析实例,找出事故发生过程中脆弱性最大的风险节点。引入Matlab蚁群算法(ACO),在综合考虑人员数量、所困位置、拥挤程度、周围的建筑设施影响程度、逃生方向等因素情况下,模拟计算并优化疏散路径,最终得出完成全部人员疏散的时间。研究结果证明,Matlab ACO可被运用于输油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人员应急疏散。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安全     
正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城市危险源不断增多,"城市病"等问题蔓延加重,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趋突出。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2013年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2014年"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安全发展,本期特策划"城市安全"专题。  相似文献   

15.
<正>应急准备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是造成石化企业应急预案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不高、应急演练没有针对性的主要问题。开展风险情景构建工作是将应急准备中的目标明确化、风险实例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等产业快速发展,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等级不断提高。近年来,一些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例如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3年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2015年福建漳州"4·6"爆炸着火事故、2015年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化工过程安全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以"推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强化企业安全基础建设"为主题,交流和分享国内外过程安全管理的新经验、新技术和新成果。为让读者了解化工过程安全在国内发展的"前世今生",我刊采访了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以下简称化学品安全协会)秘书长路念明,请他介绍化工过程安全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从无到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工行业连续发生灾难性事故,如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等,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12月国内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统计了2009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34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34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62.82%,其次是矿业事故(11.11%)、爆炸事故(9.83%)、其他事故(8.55%)、、火灾(5.13%)毒物泄漏和中毒(2.56%).234起事故共死亡981人,伤597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6.78%、矿业事故23.75%、其他事故6.73%、爆炸事故6.12%、火灾4.49%、泄漏中毒2.14%;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8.84%、爆炸事故12.73%、其他事故8.04%、矿业事故6.83%、泄漏中毒2.35%、火灾1.17%.  相似文献   

18.
郑慧仙  徐慧芬 《安全》2011,32(4):31-32
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在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等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力容器使用不当,可能引起泄漏、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危害性较大的事故,造成人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11·22"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2014年8月,"8·2"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造成146人死亡;2015年8月,"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还存在"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国家层面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国内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统计了2010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58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58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71.32%,其次是火灾(8.14%)、爆炸事故(6.98%)、矿业事故(5.81%)、其他事故(4.65%)毒物泄漏和中毒(3.10%).258起事故共死亡1052人,伤1087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5.59%、爆炸事故9.03%、火灾8.08%、矿业事故7.79%、泄漏中毒5.23%、其他事故4.28%;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240%、爆炸事故13.98%、其他事故7.45%、火灾3.50%、矿业事故1.47%、泄漏中毒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