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Condie(1984)在“太古代地热梯度与上地壳岩组合”一文中指出,太古代地体通常可分为两类:1)高级变质沉积-深成绿岩;2)花岗岩-绿岩带。Condie认为,高级变质地体的特点是地热梯度为25—40℃/km,而低级变质地体的特点具有高得多的地热梯度,可达50—70℃/km。虽然这种最高级变质岩石具有最低的地热梯度,最低级变质岩石具有最  相似文献   

2.
<正> 现在知道在罗德西亚克拉通存在着不同年龄的花岗岩-绿岩体。最老的绿岩带残余构成了塞巴克群,根据各种花岗岩和片麻岩提供的证据,其最小年龄为35亿年左右。更广泛的主要绿岩带包括布拉瓦群和沙姆瓦群(表)。布拉瓦群中的一个不整合将其再分为下部绿岩带(?~29亿年)和上部绿岩带,它与上复的沙姆瓦群都为27亿年。两套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正> 位于多伦多北北西约550km的阿伯蒂比绿岩带中的霍林杰(蒂明斯)-麦克因提尔(舒马赫)-科尼奥林-维庞德-莫尼塔-克朗金矿脉系长约5km,最大宽度约2km,开采深度已达到2.4km(麦克因提尔矿山,7875英尺水平)。到1984年底为止,过去已开采的矿石加上探明矿石的储量(金的回收率为9.9g/t,银的回收率约为2g/t)总共为1009百万吨。在所含的994.7吨金中,有60.2%的金赋存在霍林杰矿床,该矿床的开采活动自1910年以来除了几度中断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言金的一般沉淀作用尽管太古界岩石在地表出露的岩石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却提供了全世界金产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太古界绿岩带提供的金占20%(主要分布于南非、赞比亚、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年龄为27亿年的南非威特沃特斯兰盆地提供的、呈古砂矿形式产出的金占30%以上。据认为,它是太古界地体的风化产物(图1)。脉状和浸染状矿床是绿岩带金矿的主要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5.
<正> 在讨论早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区问题时,不仅绿岩带,而且其基底在地质学、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方面的问题,均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这不难理解,因为原始陆壳的成分、结构和形成等问题,都属于早前寒武纪地质学中最有争议的关键问题。关于绿岩带具有硅铝质基底的概念,得到了愈来愈多的研究者的赞同。此概念是基于地质观察的结果而形成的,并得到了近年来放射性年代学的专门研究的证实。不久以前还盛行着另一种假说,即认为绿岩带的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 太古界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金矿化每年可提供大约200t金。现在世界金年产量大约为1300t。 太古界金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古砂矿和条带状铁建造,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与石英脉伴生的后生矿化。 在空间上与太古界绿岩有密切关系的含金石英脉,已知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产出。例如南非的巴伯顿山地、西澳大利亚卡尔古利矿区的戈尔登迈尔以及加拿大苏必利尔构造省的阿比蒂比绿岩带。 直至约25年前,人们乐于用来解释金矿脉  相似文献   

7.
<正> 就世界范围来讲,在低级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太古代花岗岩类之间,常常可以分出两个广泛的组合:(1)钠质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如明尼苏达佛米利昂绿岩带中的萨加纳加英云闪长岩,南非巴比顿山地的开普河谷、尼尔索兹-斯托尔兹堡-堤斯普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蚀变火山岩中的海水来源碳是太古代绿岩带中唯一主要的变质前的碳酸盐碳储库。因此,太古代金矿床中的碳酸盐由于稳定同位素比值太低(平均δ~(13)C=-3‰,不可能由这种C(通常认为其δ~(13)C近于0‰)生成,故被解释成是由某种局部的长英质岩浆源衍生出来的。但是,Barley和Groves(1987)在西澳大利亚的诺斯曼-威卢纳绿岩带中,识别出金矿化和区域变质前的两种碳酸盐蚀变类型,其证据归纳如下。这就是海底蚀变和受断裂控制的区域蚀变,如下所述,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后者(平均δ~(13)C=-4.8‰)意味着,在绿岩带演化期间,主要是来自地幔的岩浆碳(CO_2)流,因此其本身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然而,这里我们证明了只存在两种碳酸盐碳储库,以及在同一地区不同金矿床之间碳酸盐的碳同位素比值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否定了某些通常用来支持岩浆流体模式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对西澳大利亚戈德菲尔兹绿岩带东部因达尔古达湖与超镁铁岩伴生的镍硫化物矿化和沉积黄铁矿矿化进行了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地质学研究。根据所得到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可得出下列结论: (1)在戈德菲尔兹绿岩带东部的莫尔兰建造,是与超镁铁岩伴生的镍硫化物矿化的最有利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矿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的论述对山西金矿地质的前题进行分析。 一、绿岩带的启示 近十年来国外对“太古代绿岩带”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国许多地质学者的注意。研究绿岩带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绿岩带中发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报导,目前世界同绿岩带有关的金矿储量占世界黄金总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几年,在世界上一部分太古代地质学家纷纷转向元古代地质研究的同时,另一部分地质学家仍在锲而不舍地钻研太古代地质问题。在所有的太古代地质难题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绿岩带赖以形成的基底存在与否及其性质。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绿岩带都被后来的、大量的、多期次的花岗岩(以TTG质花岗岩为主)侵入穿切和包  相似文献   

12.
<正> 印度地盾南部卡纳塔克克拉通的前寒武纪绿岩带,是以硫化物和氧化物形式产出的有经济价值矿物(尤其是金和铜)富集的地区。确定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环境,对于解释这些古老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对早前寒式纪地质,特别是对这个时期特征的绿岩带与活动带的杂岩体的兴趣日益增长。一系列的有关会议及刊出的论文可作见证。在本国文献中普遍出现了“绿岩带”和“活动带”术语和概念。但在很多论文中这些术语的解释与国外文献中的根本不同,而在某些情况下又将“绿岩带”与“绿岩系”、“带”与“拗陷、“活动带”与“变质带”等分别等同起来。必须指出,“绿岩带”这个术语除了具有大地构造的意义外,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成矿意义。考虑到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流行的热成熟理论认为,温度低于约200°F(一般需要埋藏深度约为10000英尺),就不能生成大量石油(能生成、被捕集和用作燃料或原料的石油和/或天然气)。相反,物理地质的证据常常表明,石油是在它目前分布的垂向(地层上)几百英尺内及大大低于和浅于热成熟理论认为的温度和深度下生成的。而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于地表泥池中流体的溅射所形成的非生物构造以及附近地层上有关的碳酸盐沉积物中的叠层石,产出于约33—35亿年的巴伯顿绿岩带的南部。这种泥池构造与含铁页岩、条带状铁建造伴生,在有些地方与重晶石矿床伴生。在地层上,它们都与铁岩的海侵近圆柱形矿体有关。这些近圆柱形矿体可能代表了埋藏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在最早对金矿区的描述中,突出了安大略东北部阿比蒂比绿岩带的碳酸盐化岩石与金矿床的一般伴生关系(Burrows,1924;Hurst,1936)。在蒂明斯地区,碳酸盐化玄武岩含有方解石或铁白云石,而碳酸盐化超镁铁岩流则可能含有方解石、白云石或菱镁矿(Fryer 等,1979)。在玄武岩中,方解石和白云石分别产于弱蚀变带和强蚀变带(Fyon 和 Crocket,1981)。在拉德尔湖断裂带的蚀变玄武质岩流和超镁铁岩流中均能观察到类似的矿物组合(Tihor,1978)。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含锰的富镁铁榴石的岩石产于魁北克省西北阿比蒂比绿岩带布莱克河群内布斯魁特矿山3号含金黄铁矿层状矿体下面(图1)。在围绕该矿床的其他地层中并没有石榴石产出。实际上,在布莱克河群中富锰石榴石的产出是迄今所报道的唯一例子。过去报道过的石榴石是钙铁榴石,它只产在围绕某些晚期长英质侵入体的接触变质带中(Jolly,1978,1980)。由于上述情况加上它与金矿化作用的密切关系,所以有必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KMA区)的前寒武系内,查明井研究了某些被米哈伊洛夫群火山形成物所充填的晚太古代绿岩带。剖面下部岩石由喷出的科马提岩建造组成,并呈科马提玄武岩、辉石料马提岩和橄榄科马提岩等的岩流互层产出;剖面上部产出的是拉斑玄武岩流组成的厚地层,这些拉斑玄武岩已转变为阳起角闪显微角闪岩和角闪显微闪岩。该群总的厚度为1500—3000米。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橄揽岩、变辉岩)  相似文献   

19.
<正> 普通球粒陨石约占降落陨石的80%。这些陨石实际上是不同比例的硅酸盐、金属(铁镍合金)和硫化物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从未经过熔融和分异,故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太阳系冷凝物质。普通球粒陨石有3个化学群:高铁(H)、低铁(L)和低铁低金属群(LL)。它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归纳了一氧化氮对机体影响的最新看法。一、一氧化氮的毒性最近才得到注意。原因是:(1)过去认为大气中的一氧化氮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本身难以使人体产生危害,现认为大气中低浓度的一氮化氮不能很快被氧化,在大城市空气中一氧化氮的年平均值占氮氧化物(NO_x)的30~60%,1小时的最高值是二氧化氮的2~7倍,约1ppm;(2)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