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后江苏地区同震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8.7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省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清理和分析,发现凡是能监测地下应力活动的前兆观测手段,如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在这次特大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将这些异常列出并浅析之,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其应力调整的影响中 ,找出应力有可能再次集中的地段 ,这对缩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干流洪水的发生有24年和3~4年变化周期.洪水出现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上世纪可分为4段1911-1914;1930-1940;1954-1958;1984-199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分析得出,嫩江流域及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域7,8月的过量降水是造成洪水发生的直接原因.还分析了造成洪水的高空500hPa环流背景,7,8月西藏高原至北美阿拉斯加距平场分布为“ - -“流型,鄂霍次克海为阻塞高压,东北区为低压槽控制.在大水年春季,阿留申低槽加深,并向西延伸,乌拉尔高压形成并东移加强.1998年松嫩大水的发生基本符合上述规律和环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东京都、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地震共造成10.5万人死亡,其中由于建筑倒塌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万人,地震引发火灾造成9.2万人死亡,其他次生灾害造成0.2万人死亡。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发生在首都圈大都市地区的一次灾难性事件。虽然这次地震事件已经过去100年,但造成这次地震灾难的教训仍然需要人们深刻反思,并针对近百年来社会经济巨变及未来发展对大都市地区大震巨灾风险进行科学预判,防抗救相结合,将巨灾消弭于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2月12日至28日间赴震区,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反响、政府和社会组织功能、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控制、社会心理等14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逐一调查。结果表明,与同等级的地震相比,其影响较为广泛且偏大。本文还对造成这次地震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1983年4月13日至18日,受国家地震局委托由山东省地震局召开了1937年菏泽7级地震及华北平原中南部强震背景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所队和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省地震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旨在进一步系统地认识菏泽大地震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华北平原中南部强震孕育条件进行研究探讨,进而探索与评价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趋势。会前收到有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并就上述两方面的宗旨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曾刚  孔翔 《灾害学》1999,14(4):22-26
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水具有洪水水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这次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 000 亿元。本文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降水量总量及强度超常、长江上中下游洪水遭遇严重、分洪区没能发挥作用等洪灾形成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大对影响长江流域灾变性气候的研究、调整江湖水系结构、加强区域间防洪的协调和协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迎堂 《灾害学》1993,8(1):82-85
文以历史记载为依据,对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地震的水灾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次地震水灾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8年罕见低温冻害对广西甘蔗及蔗糖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结合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分析2008年广西出现罕见低温冻害天气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广西甘蔗及蔗糖生产造成的具体影响,为相关部门定量评估这次灾害和制定相应防御对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1948年5月23日威海地震发生在威海附近海域(北纬37.7度,东经121.4度),震级为六级。当时,烟台、青岛以及江苏新浦的报纸上都做过简短的报道。震后同年5月26日威海市政府向当时的胶东行署做过一次地震灾情报告,对威海市区的受灾情况有一些记载。 1976年以来对这次地震陆续进行了考察,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宪之 《灾害学》1993,8(1):66-70
1991年中国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和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成因,都在于半球间宏观天气系统侵入中国所起的作用。这个结论是从实测现象和卫星云图以及工作经验推断出来的,又用以解释暴雨的几个交出特点,然后讨论持续性特大暴雨和特别严重洪涝灾害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相遇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芳  邢大韦 《灾害学》1995,10(1):57-62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位于黄土高原,暴雨是洪水的重要成因.本文分析了近2000年的历史资料,提出该地区的洪水具有周期性,19世纪洪水达到高峰,20世纪洪水规模有所降低,并分析了黄河北干流与渭河及其支流径、洛河洪水相遇问题:四河相遇的概率很小,多形成特大洪水,两河相遇是较常发生的事件,多形成中等以下洪水。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使该地区洪水灾害加剧.同时还分析了该地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球不同区域火山爆发与中国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近500年来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旱涝型和各主要地区旱涝指数与不同火山区和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探讨了1991年江淮洪涝与该年6月火山爆发的可能联系。发现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旱涝影响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由统计检验表明,分区研究比不分区研究其信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与中国洪水风险管理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对国内外洪水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防洪减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分别从家户与企业、保险公司、政府与社会三个不同层面和利益主体加强洪水管理的思路,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富国  张先恭 《灾害学》1993,8(2):63-67
本文将世界火山爆发地点分为6个区域,根据500a来火山活动和我国华南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华南阜涝与不同火山区域及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发现了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华南旱涝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分洪区洪灾保险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宗学 《灾害学》1991,6(1):9-13,41
本文从洪水过程的随机特点及防洪工作的实际需要等各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在分洪区实行洪灾保险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这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种洪灾保险费用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陕西未来50年区域旱涝气候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栗珂  叶殿秀 《灾害学》1998,13(3):23-27
用陕西省近526a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超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了未来50a陕西省不同区域旱涝趋势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是我国特大暴雨洪水发生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鲁烽 《灾害学》1991,6(3):25-30
本文用大量资料,论述了我国七个江河历史首位洪水均发生在19世纪。而且,洪水泛滥使得平原地区的水系迁移、湖泊淤缩极为严重。同时,存洪水年前后,伴随着一系列寒冷、干旱的气候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江西省洪涝灾害的对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骞 《灾害学》1998,13(1):45-49
简要论述了1996年江西省境内发生的4次严重的洪涝灾害,总结防汛减灾中的成功经验;针对洪涝灾害抗灾救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今后防讯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曦川  李琳 《灾害学》1998,13(2):33-36
为加强洪灾研究工作,做好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灾后详细评估工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起海河流域西三洼(东淀洼、文安茬、贾口控)洪灾遥感监测背景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