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西南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南丹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是中国的特大型富矿,在过去的矿山建设中已经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该地区的土壤以红土为主,红土与中国中部的黄土和东北的黑土的形成过程、土壤的pH值、土壤中阳离子的含量、土壤中粘土矿物种类等均明显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根据南丹地区土壤的特点,认为在注重化学修复的同时,赤泥是一种潜在的修复剂,赤泥经过处理后加到土壤中,不但能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时可以达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金属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同时污染农作物,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生物修复法近年来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全面介绍了目前各种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包括修复原理、进展、优缺点等。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导致矿区土壤中富集大量重金属,结合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对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整体修复提出设想,并进一步指出发展方向:将基因工程引入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构建菌根-植物-微生物修复体系,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愈加严重,改良剂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来源广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将改良剂作为修复土壤重金属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本文通过对目前比较热门的改良剂修复效果和产生问题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未来改良剂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美芳  刘玉荣  党志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74-176,180
重金属是土壤中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由于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结构等优点使得植物修复技术成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金属超积累植物、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汞和硒的生物挥发。  相似文献   

5.
陕西潼关冶金污染土壤的修复评价及应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科学评估客土法、石灰和磷酸钙作为重金属钝化剂的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在实际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潜力,以潼关县安乐乡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程为例,从"三小"冶金土壤污染现状、工程修复技术的筛选、稳定化的修复效果以及修复后土壤农业生产安全性评价等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三小"冶炼行为对于周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Pb和Hg,矿渣是主要的污染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该区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范围为668~10 969,具有很强的生态危害.通过对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土壤分别采用客土法及原位固化的修复方法,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以及有效态含量均有了显著的下降.除Cd外,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均低于土壤二级标准中的限值.尽管土壤稳定化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部分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量高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限值,继续种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重金属污染修复后的土壤上不建议立刻进行粮食生产,应改变原有生产模式同时持续监测,在确保粮食安全后再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6.
芦竹和木本植物间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鹏  郭朝晖  肖细元  彭驰  黄博 《环境科学》2018,39(11):5207-5216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草本植物芦竹与木本植物构树、桑树间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并有效改善土壤酶活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单种芦竹、构树和桑树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修复270 d后,构树叶片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桑树叶片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修复初期(90 d)相比无显著差异;桑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单种桑树分别显著(P 0. 05)提高99. 1%、177. 1%和119. 9%,且整株生物量显著(P 0. 05)提高26. 1%.芦竹-构树间种下植物地上部分Pb和Zn总量较单种芦竹分别显著(P 0. 05)提高171%和124%;芦竹-桑树间种下植物地上部分As和Pb总量较单种桑树和芦竹修复分别显著(P 0. 05)提高150%和76. 5%.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修复270 d后,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的赋存形态无明显变化,而且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活性明显优于部分单一植物修复.上述结果表明,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可有效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还可改善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一个新领域,同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相比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章就当前受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生物修复类型进行综述.就该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应用前景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对某铁矿尾矿库及周边土壤(含水系沉积物、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理化性质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地累积指数方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尾矿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dAsCuZnPbNiCr,元素Cd、As、Cu、Zn均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dCuAsZnPbNiCr,元素Cd、Cu、As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农田表层土壤污染程度CdCuAsZnPbNCr,元素Cd达到严重污染,Cu、As总体虽为中度污染,但个别样点达到重度污染。尾矿库对周边土壤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加强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尾矿库周边15个取样点的土壤进行取样调查,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的土壤重金属(Cu、Zn、Cd、Pb)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值,各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Cd>Pb;采样点土壤中Cu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Pb在采样点GW-3、GW-5、GW-6、GW-7的含量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Zn在采样点GW-2、GW-8的含量也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Cd在采样点GW-5、GW-7的含量超过GB15618—1995一级标准值;尾矿库四周污染程度依次为:东侧>南侧>北侧>西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滨河公园景区地表积尘和周边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选择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沿线的游园、广场和主题公园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27个地表积尘和26个周边绿地表土样品.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估Cr、 Ni、 Cu、 Zn、 As、 Cd、 Hg和Pb这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暴露风险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积尘和周边绿地土壤As含量的平均值略低于甘肃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但地表积尘的其余元素均高于甘肃省和兰州市元素背景值,而周边绿地除Cr和Ni元素略低于甘肃省和兰州市的背景值之外,其余Cu、 Zn、 Cd、 Hg和Pb含量的平均值却高于两者的背景值.地累积指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地表积尘受到Cr、 Cu、 Zn、 Cd、 Hg和Pb的污染,沿途绿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Cu、 Zn、 Cd、 Hg和Pb的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地表积尘和周边绿地土壤的综合污染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金属制品企业场地为例,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方法,为指导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但是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较为困难,需要采取各种方式联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本文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几种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包头某铝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4,自引:16,他引:18  
以包头市某铝厂周边500 m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按0~5 cm、5~20 cm、20~40 cm和40~60 cm分层取样,共采集64个土壤样品,测试了Cu、Pb、Zn、Cr、Cd、Ni、Mn共7种重金属含量,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区分厂区周边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r、Cd、Ni和Mn含量分别为32.9、50.35、69.92、43.78、0.54、554.42和36.65 mg·kg~(-1),受测的7种重金属与内蒙古背景值相比均超标;重金属空间分布表明,重金属在西南方向明显富集,且在表层土壤(0~5 cm)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20 cm以下的土层趋于稳定;来源分析表明,土壤周边重金属Cu、Zn、Cr和Mn的来源可能受铝厂及周边工业活动的影响;Pb和Cd来源可能主要与道路交通有关;Ni的主要来源可能受农业活动和土壤母质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来源及危害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着隐蔽、长期和不可逆等特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含的填埋法、稀释技术、土壤淋洗、植物修复等技术,实践过程中可以选择土壤修复组合技术,如动力修复联合植物修复、氧化还原联合固化稳定化等,确保达到理想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赋存形态,介绍了各种修复方法,提出生物修复是今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  黄代宽 《环保科技》2013,19(4):46-48
综合阐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总结了现存可行的一些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麟游县的北马坊煤矿、郭家河煤矿和北王煤矿为研究区域,对其周边的农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Zn、Cr、Pb、Cu、Cd、Hg、As 7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测定的7种重金属元素的最大值均超过了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和当地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得出,三矿区周边的土壤Hg元素的污染较严重,局部地区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得出,三矿区均达到了中度到重度污染水平,其中北王煤矿污染水平较高;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得出,三矿区Hg元素的累积程度属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等级,Cd元素次之。因此3矿区周边的耕地土壤已不同程度的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治理该区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传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成本高,会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对各类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低、环境友好的方法,不会对土壤性质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文章综述了植物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探讨如何通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及农艺措施等方法提高修复植物的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活动致使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超过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值或土壤背景值的上限值,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土壤环境恶化,从而对人体健康、其他生物、水体噪声危害的现象,称之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比重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造成国家经济效益的损失达200亿元左右,可见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并不乐观。本文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系统的提出防治措施,为今后土壤修复、治理等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