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开发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副产品更有利用价值的排烟脱硫技术,它就是“硫酸铝回收法排烟脱硫技术”。目前,该脱硫技术已设置在日本纸业公司芸防工厂1号机(废气量为8万标准米~3/小时)上,连续运转非常顺利。该技术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投入使用,已荣获一九七九年日本环境优秀奖。该项脱硫技术的反应原理、处理流程及装置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Fe(Ⅱ)EDTA络合吸收-铁粉间歇还原再生脱除NO并回收氨资源的方法,实验研究了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0.015 mol/L的Fe(Ⅱ)EDTA做吸收剂,在起始p H 5.5、温度323K条件下吸收400×10-6~500×10-6的NO,脱除率95%以上;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过程可用缩芯模型阐释;铁粉添加量与搅拌强度直接决定了铁粉质点数量,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实验中Fe(Ⅱ)(NO)EDTA络合液150 m L,氧气含量为5%时,搅拌速度900 r/min、粒径为0.12 mm的铁粉浓度5.3 g/L、温度353 K、p H=6为最适宜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铁粉协同作用,降解废水中的2,4-二氯酚,考察了超声功率、铁粉投加量、2,4-二氯酚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2,4-二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超声波与铁粉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在超声波与铁粉的协同作用下,2,4-二氯酚的降解效率,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和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铁粉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铁粉的投加量达到20 g/L时,降解效率的增幅趋于平缓。在pH值为4的弱酸性条件下,2,4-二氯酚的降解效率最佳,pH值为8时,降解效率次之,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降解效率最差。投加适量的铜作催化剂,可提高2,4-二氯酚的降解效率。本实验条件下,催化剂Cu^2+的最佳投加量为0.256 g/L。超声波/铁粉协同作用对2,4-二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协同体系中,2,4-二氯酚降解速率比单独超声降解和铁粉单独作用时的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大约13倍和5倍。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三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批转的一系列文件中都强调新、扩、改建工程必须做到“三同时”;嗣后,《环保法》和《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相继颁发。这些条例、办法的颁布,为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环保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解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信息非对称性的方法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对世界银行项目——“中国乡镇工业企业环境行为研究”的子项目“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控制报告制度研究”在江苏省丹阳市的实施过程的研究,发现污染控制报告会在乡镇环境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失为一种解决农村环境保护信息非对称性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采用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方法的意愿调查”是欧盟资助项目“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方法在中国工业环境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调查结果表明,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方法目前在中国只是处于初步的认知阶段,但大多数企业愿意尝试采用自愿协议式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性较高,且谈判式自愿协议被看好。  相似文献   

7.
对化学工业建设项目环评设计的要点进行了讨论,以实际项目为例,提出要从实际生产出发,深入研究工艺流程、物料平衡、三废产生与处理等的“硬环节”;并从宏观层面,把握好环境风险影响、政策研究、公众参与等“软环节”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四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较大危害.为此,采用纳米铁粉这一新方法对其进行脱氯处理.试验以纳米级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脱氯率为考察指标,选用L25(56)正交试验方案,考察了降解介质的初始pH值、纳米铁粉的质量、降解温度、摇床转速和脱氯时间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这一因素有极显著影响;在得出的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脱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99.5%的脱氯率,为有机氯化物脱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2):924-924
我国近日正式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以下简称“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特别对煤炭工业的节能环保提出要求,要求建立矿区开发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与生产同步的水土保持、矿山土地复垦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鉴于当前小煤矿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善,“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t/a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一、前 言 去年是环境厅成立十周年。环境厅回顾所走过的路程,为此进行了“环境厅十年史—回顾与展望”的编辑工作。今年正好又是自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第10个年头。十年的时间,似乎和人类的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可在这十年中,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们—居民、行政、企业采取了哪些行动?由此带来了什么结果?十周年纪念日不正好是正确总结掌握这些情况的一个适当时机吗? 这十年间,反复讨论的题目是“开发还是环境?”,“经济成长还是环境保护?”而在今天,所要求的不是“环境或经济”,而是“环境经济”。本稿将介绍设在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11.
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含络合铜工业废水,研究了联合工艺对络合铜的破络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Cu(Ⅱ)浓度为50 mg/L,初始pH=3的体系中,加入过量铁粉,H2O2投加量控制在H2O2∶COD=1.5∶1(质量比),反应30 min后在pH=9的条件下沉淀,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6.5%,Cu(Ⅱ)去除率为99.9%,处理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研究还表明:铁粉粒径对处理效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工业级铁粉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四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较大危害。为此,采用纳米铁粉这一新方法对其进行脱氯处理。试验以纳米级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脱氯率为考察指标,选用L25(5^6)正交试验方案,考察了降解介质的初始pH值、纳米铁粉的质量、降解温度、摇床转速和脱氯时间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这一因素有极显著影响;在得出的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脱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99.5%的脱氯率,为有机氯化物脱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使环境教育更具有全球性、全民性、全程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已日益为社会有识之士所认识和重视。一九七七年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就指出:“环境教育确实是个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中则更进一步强调:“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一九八一年国务院二十七号文件明确规定:“中小学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万里副总理也指示:“中小学教科书中要编写有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的内容。”为此,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除砷材料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活性氧化铝、零价铁粉和载铁沸石作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3种饮用水除砷材料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砷浓度为1 mg/L,投加量为2 g/L,25℃恒温的条件下,活性氧化铝、零价铁粉和载铁沸石分别在90 min、150 min和90 min达到吸附平衡状态,均较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砷的最大吸附容量依次为7.3、3.3和3.9 mg/g。pH值和竞争性阴离子对砷的去除均有显著影响。降低溶液pH值能明显提高3种材料的除砷效率;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存在,能够明显降低活性氧化铝和零价铁粉的除砷效率;水中硅酸根离子的存在,能够明显降低零价铁粉和载铁沸石的除砷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纳米铁粉为原材料制备炭基纳米铁粉,并利用其降解土壤中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考察了不同2,4-D初始浓度、pH、温度以及超声波存在条件下对2,4-D降解的影响,分析了炭基纳米铁粉对2,4-D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炭基纳米铁粉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2,4-D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pH为4.5,温度25℃的试验条件下,16h后2,4-D降解率可以达到88.0%;随着2,4-D初始浓度的增加,2,4-D降解率显著降低,但2,4-D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变化不大;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会加快2,4-D的降解速率;试验得出2,4-D降解脱氯反应的活化能为24.50kJ/mol,说明脱氯反应是由表面化学反应所主导;较低pH和400 W超声波的存在更有利于炭基纳米铁粉对土壤中2,4-D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9):703-703
2007年9月7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美国律师协会全球法治项目部中国项目办公室(ABA Rule of Law Initiative)共同举办的“环境纠纷与ADR(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华环境保护会秘书长李伟先生和美国律师协会中国项目主任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7.
骆马湖富营养化和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骆马湖水质状况,在2005年对骆马湖富营养化状态和生态特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十五”期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2005年骆马湖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值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超标情况分别为0.78倍和0.54倍,达到湖库特定项目Ⅳ类水标准,骆马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对骆马湖生态特征分析表明,由于该湖泊的形态以及“藻型浊水状态”和“泥沙型浊水状态”交替出现,遏制了湖水从高营养盐含量向全面富营养化状态演变,保障了底栖动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骆马湖独特的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环境影响评价,即 EIA,可被认为是进行规划和决策的一种手段。作为规划手段,EIA 通常涉及鉴别、预测和评价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保证项目和计划的“环境安定性”。作为决策手段,它主要涉及程序和工艺,以保证国家和企业的领导者能够考虑由其做出决策的项目和计划的环境后果。不消说,EIA以这样的两重身份出现是互不矛盾的,在业已完成的众多EIA 当中,几乎包含着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废水经生化处理后,残余NO_3~-浓度较高导致总氮不达标的问题,采用上流式Fe~0-沸石固定床对其进行处理,探究了纯铁粉+沸石、铁粉/石英砂+沸石和铁粉/活性炭+沸石3种填料对硝酸盐氮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O_3~-浓度为50 mg·L~(-1),pH=6,V(Fe~0)/V(活性炭)=0.5时,NO_3~-去除率可达75.99%,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可达0.084 min~(-1),且反应产物中氨氮的比例较低。活性炭或石英砂的加入可以减缓反应柱内铁粉的板结。反应柱内的沸石对氨氮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且对出水的pH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战略”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工作者,一直十分重视这个问题.1978年学部委员马世骏教授提出“生态工程”的科学概念,1981年他同院环境科学委员会的几位委员,向中央负责同志讲授“现代化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急需大力开展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