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后向拉曼散射的测温技术及光时域反射技术,阐述了分布式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的技术原理、系统框架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城市地铁火灾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地铁区间隧道的分布式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结合该系统在某地铁隧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说明了其在地铁区间隧道中的布网方式及工程实施方案。经在该地铁的试运行,发现该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设计初的技术指标。该系统在预防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保证地铁隧道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隧道净距对双洞平行地铁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常州地铁1号线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合成随机地震动,对双洞平行隧道进行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地震动作用下,双洞平行隧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靠近一侧各点动力响应均比外侧各点强烈;隧道间净距过小会造成衬砌结构明显水平位移偏移,且在隧道内下侧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应提前对小净距隧道结构采取预加固等措施,预防地震对隧道造成大面积破坏。  相似文献   

3.
根据爆破拆除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从优化设计的角度介绍了拆除爆破智能设计系统和计算机仿真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预处理、震动控制以及防护措施,也提出了一些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植筋锚固技术在ESP扩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植筋锚固技术在建筑结构改造加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爆破拆除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从优化设计的角度介绍了拆除爆破智能设计系统和计算机仿真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预处理、震动控制以及防护措施,也提出了一些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顶板离层监测的锚固巷道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提出顶板离层概念的基础上 ,对顶板离层与锚固系统的变形协调条件以及离层临界值、失稳临界值及工程估计值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例 ,说明了离层监测与反馈的应用 ;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顶板离层监测是锚固巷道稳定性控制的简易技术手段 ,其技术经济效果明显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隧道的真实抗震性能,基于常州软土地区场地特征参数,采用随机地震动模型合成随机地震波,应用有限元ABAQUS软件进行了双洞平行隧道非一致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非一致随机地震动激励下,双洞平行隧道纵向峰值位移响应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隧道之间相互作用明显,右线内力响应更为剧烈,隧道结构拱底和拱腰易出现应力集中。在实际地铁隧道建设中,应控制隧道净距、加强管片整体刚度等措施以提高非一致地震动激励下的抗剪切能力,确保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辉      程利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0):28-32
针对松软煤层巷道锚杆锚固力低成为制约松软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的瓶颈,提出锚固孔孔底倒楔形扩孔提高锚杆锚固性能的方法,研发了锚固孔孔底单翼扩孔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室和井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单翼锚固孔孔底扩孔装置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实验室试验及井下试验得出,锚固孔孔底倒楔形锚固,锚杆的锚固性能至少提高1倍以上,为松软煤层巷道锚杆支护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晓东  彭志林  何毅 《安全》2005,26(4):16-18
广州地铁1、2号线车站首次采用门禁系统,建立了地铁车站设备管理区的现代安保管理设施,提高了车站内部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对车站设备管理区各类用房的监管力度.本文主要介绍广州地铁车站门禁系统的应用技术与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发展,在九十年代诞生的图像检测技术在火灾探测中得到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图像识别的火灾探测技术VID(Video image detecdon)的发展,算法,技术特点以及与其他探测技术的比较.并结合地铁中的环境特点对VID系统在地铁空间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软弱煤岩体巷道围岩存在强度低、胶结程度差、遇水弱化等特点,正常树脂锚固时出现锚固力低、衰减速度快等问题,易造成巷道围岩严重变形破坏。利用自行研发的锚固孔底单翼倒楔形扩孔装置进行孔底扩孔锚固试验,分析了软弱煤岩体不同锚固状态下锚固力与位移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正常锚固和扩孔锚固状态下脱锚点发生前锚固力与位移曲线表现一致,脱锚点发生后正常锚固状态下残余锚固力瞬间衰减到几乎为0,而扩孔锚固状态下残余锚固力衰减程度较小,并出现残余锚固力大于脱锚力的情况;扩孔锚固状态下脱锚点处扩孔锚固的最大锚固力比正常锚固状态下平均提高2.8倍。软弱煤岩体锚固段发生脱锚界面为锚固剂与孔壁的交界面,脱锚后扩孔段锚固剂对倒楔形孔壁产生挤压破坏,从而提高了软弱煤岩体残余锚固力。试验结果为解决软弱煤岩体巷道锚网支护技术难题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断面公路隧道洞口段爆破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公路隧道洞口段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边坡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隧道洞口段爆破开挖对两侧高边坡安全性的影响,并分析砂浆锚杆对边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爆破开挖施工时边坡坡脚处围岩振速最大,爆破对边坡水平振速影响较竖向振速及轴向振速更为显著,爆破时应控制坡脚及坡肩的水平振速;边坡坡面最大振速出现在洞口边坡坡面与仰坡坡面交线位置,边坡坡面与仰坡坡面交线上顶点为坡肩振速最危险的特征点,下端点为坡面振速最危险的特征点;增加锚杆长度对边坡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较竖向位移更为显著,锚杆长度宜取14 m。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煤层增透方面,穿层水力扩孔冲出煤量主要依据经验以及遵循“能冲尽冲”的原则,致使串孔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结合工程试验的方法,阐明了串孔致因机理和串孔前后扩孔孔硐内负压损失分布特征,构建了考虑吸附膨胀应力和Klinkenberg效应的扩孔孔硐附近煤体瓦斯流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不同冲煤量下扩孔孔硐附近煤体所受应力分布和煤体渗透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体不断被冲出,孔硐有效抽采半径相对变化率呈现衰减趋势;扩孔孔硐附近最大主应力呈现先急剧减小再增大,然后降低直至原始应力大小的趋势;渗透率的变化趋势与最大主应力恰好相反;扩孔孔硐周围煤体渗透率的增加主要受煤体的径向位移所控制,孔硐周围煤体大幅径向位移会产生串孔现象,渗透率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瓦斯抽采效果和安全采掘很难保证,需要厘定出水力扩孔合理冲出煤量。  相似文献   

14.
余修武      范飞生    夏凡  周利兴      刘永      李向阳      张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1):90-96
铀尾矿库的WSN安全监控监测技术是一门新型领域技术,是实现铀尾矿库安全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定位技术因其能够快速定位事件发生区域的地理位置而成为WSN的关键技术之一。RSSI测距定位技术因其易于实现、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其在铀尾矿库中会受到多径、非视距等因素的影响,远距离得到的RSSI值测距误差较大。为此,提出一种镜像最小通信圆约束域定位算法,未知节点利用多个近距离RSSI测距值生成最小通信圆,以锚节点坐标镜像最小通信圆生成镜像圆,多条件约束形成定位区域进行区域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多最小通信圆定位效果优于单最小通信圆,且比传统RSSI和RSSI质心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小的误差均方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模糊控制技术在柴油发动机隔振系统中的应用,将模糊控制技术引入柴油发动机隔振主动控制系统,针对柴油发动机隔振模拟实验台架的振动特点,建立了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柴油发动机隔振模拟实验台架垂直方向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金川矿区大断面巷道在强构造应力作用下围岩变形严重的情况,提出了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的支护工艺。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以下结论:相比传统的普通砂浆锚杆支护工艺,采用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支护工艺能够主动加固围岩,提高支护刚度;巷道两帮的变形减小了约14.56%,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降低了4.4%和7.2%,粘结层破坏范围也随之减小。通过对支护后巷道变形监测发现:两帮最终变形量减小了约36.6%;通过抗拔实验,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的抗拔力达到140kN,远大于普通砂浆锚杆的40kN抗拔力,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有更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或减轻工程结构在建造和运营期间因结构振动产生不同程度损伤,造成安全隐患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针对结构振动损伤识别技术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深度学习方法发展情况及其利弊,寻找更具可行性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对其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全面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深度学习开发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无需冗余的数据预处理以及手工提取损伤特征,实现以较高精度实现损伤识别任务;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数据样本有限条件下较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表现更为出色。研究结果可为数据驱动的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完善土木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沪昆高铁黄鹤堡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地表建筑物受大跨度浅埋隧道爆破开挖震动影响的情况,采用预裂爆破技术保护地表建筑 物的安全。结合爆破震动监测,并利用FLAC3D进行隧道爆破开挖数值模拟,对隧道地表沉降及建筑物所处位置的质点振动速度进行分析,通过 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采用预裂爆破技术能够显著降低隧道地表质点最大振速,有效保护地表建筑物安全;隧道围岩等级越高,隧道 地表沉降值越小,地表建筑物越安全;数值模拟监测点质点振动速度与现场实测的质点振动速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振动时间少于1s,水平方 向最大振速约为1.5 cm/s,垂直方向最大振速为1.6~1.7 cm/s,最大振速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石油井架结构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井架相似模型损伤工况模拟,提取其在承载时的振动响应信号,利用小波包变换方法获得小波包节点能量,得到基于归一化能量特征向量的损伤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该指标可用于井架结构损伤位置的准确识别;将小波包能量分析与振动测试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石油井架的损伤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