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文章通过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项目组调研成果,取得重要成果:(1)重新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及其治理模式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2)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矿山开采产生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治理该问题所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进展。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这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业开发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资源的占压与破坏、废水废渣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等矿山环境问题突出。因此,研究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徐媛  李万花 《青海环境》2007,17(2):98-100
青海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拥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本文简述了青海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灾害及潜在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及保护现状和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强度的不断扩大,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忧虑的热点问题。建设绿色矿山旨在治理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使矿业可持续发展,以达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迁安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情况及效果的调查为基础,总结了迁安市的成功实践经验,强化全社会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制,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数据库,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概述露天矿山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必要性,探索露天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项目区一年多的实施,在湟中县华山废弃采砂场植被再造地质环境治理中,应用三维网固土植草,取得了良好的绿化效果,尤其在铺设三维网的地段,植被生长更好.从青海省东部实施的几个边坡治理项目来看,三维网对地质环境治理中植被再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三维网植草对高原废弃矿石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南砂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青南某砂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实例,阐述了修复河道、覆坑平整、引水淤灌、回填覆土、播种草籽、围栏封育等治理技术步骤及效果。其治理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系统论述了青海省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其发育分布特征,提出青海省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防护治理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社会经济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运用地球化学防治矿山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应用实例,介绍了矿山环境污染和地球化学的基本联系;阐述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和对尾矿、废石以及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的应用;探讨了美国在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和基准值、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应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并针对国情提出了一些其它防治矿山环境污染的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周存秀 《青海环境》2006,16(3):105-107
文章在分析青海省高等级公路环保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经验,阐述了高等级公路绿化和环境治理工程的管理内容和初定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建设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容量和质量,正确认识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我国城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诱发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城市地质环境形势严峻。以上问题威胁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编制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方案适用年限、成果图件的编制等几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青海省地质学会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中旬在西宁市联合召开了“西宁地区环境问题学术讨论会”。青海省环保局局长、省环境学会理事长周永玲,局党委副书记孙克德、副局长王玉学、陈建英;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章午生、秘书长王秉贤及来自省、市环保、地矿、农林、气象、水利、高校等部门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0余篇,从中推选24篇进行了大会宣读和书面交流。集中对西宁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现状、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分析,不同程度地反映西宁地区环境问题的状况,为保护和改善西宁地区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并为省市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大通煤矿在百年开采历史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其形成的基本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论述了大通煤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提出了恢复治理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资源是维系青海省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子之一,支撑着青海省城镇及厂矿企业的供水,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源,在青海省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社会学角度出发,将自然环境视作社会中的变量,通过对国外环境社会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的阐述来分析中国环境治理主体应实现由政府到社区的转换,和现代社会对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环境治理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青海环境》2007,17(2):F0003-F0003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2002年6月归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继续承担国家、部、省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方面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和市场项目。现全局有职工256人,专业技术人员147人(教授级高工3人,高工28人,工程师52人),技术干部约占60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价值巨大,深刻了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对青海省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有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文章基于2000~2014年《青海省统计年鉴》及《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通过构建青海省经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了青海省2000~2014年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度及协调类型。结果表明:青海省2000~2014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三种耦合协调类别:2000~2006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2007~2009年为初级协调发展类;2010~2014年为中级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别等级不断提升。耦合协调类型方面:2000~2009年为经济损益型,2010~2014年发展成生态滞后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位于柳江盆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亮甲山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调查,发现矿区存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剧烈,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当地旅游、科研教学的发展,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以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矿山环境的现状及其危害性,概述了国家对治理矿山环境的政策导向,并针对现实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专门提出了对治理矿山环境的工作重心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