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前言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触电事故伤亡人数不下几十万人,我国每年触电死亡人数近万人,因此制订高压绝缘胶鞋(靴)标准以监督检验高压绝缘胶鞋(靴)的质量,对于预防触电事故是十分必要的。 二、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六、七、八、九、十这五个月 ,在电气安全管理中被称为“触电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这些季节所发生的触电事故约占全年的70% ,太原市1999年仅6~9月份就有5个单位相继发生6起触电事故 ,造成6人死亡 ,经济损失高达50多万元 ,其他居民用电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尚不在此统计之内。为什么触电事故多发生在这个“高发期”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夏季天气炎热 ,人体多汗、穿着较少 ,对地绝缘明显下降。特别是因高温而使得一些从事电气作业的工人不愿按规定穿着绝缘鞋、工作服等劳动防护用品 ,更增加了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金属焊接工程作业中,大部分焊接操作者目前仍广泛使用普通绝缘鞋或一般工作鞋。在焊接工作中,特别是在大型金属结构焊接中,由于部件较重,操作中发生砸伤足趾的事故往往多于触电事故,这样就给焊接作业中的保护鞋类提出了绝缘防砸要求。1991年劳动部颁布了焊接防护鞋的标准(LD4-91)。产品分为三类:1.普通型,不要求现场工作温度;2.低温型,现场工作温度在150℃以下;3.高温型,现场工作温度在250℃以下,产品结构为模压鞋。以上三类产品中,其防砸性能引用国标GB4014皮安全鞋标准,其防砸指标有以下5种,见表1。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国营温州第一皮鞋厂联合研制的新选材、多用途的个体防护用品──5千伏耐油绝缘鞋,不久前在杭州通过了省级鉴定。 这种耐油绝缘鞋适于在操作工频1千伏及其以下电品设备时使用。该鞋帮面采用猪绒面革,大底用聚氯乙烯塑料经双色自动注塑机注塑而成。这种鞋与以帆布做鞋帮面、橡胶做大底的电工鞋相比,具有外型美观,穿着舒适,耐高压,泄漏电流小等优点。鞋的复合底在工频5千伏的测试电压下持续2分钟,其泄漏电流均未超过0.15毫安,浸油24小时后的工频击穿强度在2万5千伏以上。鞋底采用塑料原料后,提高了耐油、耐酸、耐…  相似文献   

5.
矿山常见的触电事故有: 一、违反电气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等规程带电作业而造成触电事故; 二、人体接触因绝缘损坏的导线或设备带电的外壳造成的触电事故; 三、与电机车架空线接触而触电; 四、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错停、送电等误操作造成触电事故; 五、高压电缆触电事故。 预防矿山触电事故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工的电气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专职电气人员的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6.
电钻等手用电动工具,在使用中一旦外壳漏电,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为预防此类事故,通常使用电钻都规定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但穿戴起来操作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厂电气人员试制了一种安全隔离变压器,经推广使用,效果良好。这种变压器的优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可省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的麻烦;电钻外壳也不必接地,因输入、输出都是220伏不同于低压变压器,因此现有电钻不用改低压。 安全隔离变压器的原理 我厂220伏供电系统是不接地的,但是由于线路分布很广,大部分导线又年久,绝缘老化,对地绝缘电阻很低,在使用电钻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安全用电水平,国内外正推广应用电流动作型触(漏)电保护装置,市场上各种类型的保安器产品为数不少.实践证明,这种电器保安装置,能在人体触电或设备漏电达到一定电流值时,在小于0.1秒的时间内立即自动断电,从而避免不幸事故的发生.我厂对市场触电保安器的生产与使用情  相似文献   

8.
绝缘鞋(靴)是带电作业中不可缺少的安全防护用品。 绝缘鞋(靴)在我国的生产和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国内贸易部1996年对全国市场低压绝缘鞋抽检结果表明,电气绝缘性能合格率仅为62.5%。其中:耐压不合格率12.5%,泄漏电流不合格率25%,由此可以看出对“泄漏电流”的漏检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五日,上海徐汇住宅公司六队工人在斗车卸料时,不慎将混凝土震动器的电线压断。线头触碰在钢模板上,幸亏使用了浙江萧山开关厂生产的漏电保护器,才避免了一次多人触电事故的发生。工人们说,漏电保护器救了我们的命。 这种保护器有漏电(触电)、短路,过载三种保护性能。适用于移动作业电动工具(混凝土震动器、电钻等)。可防止因潮湿漏电和绝缘损坏等引起的人身触电和设备事故。漏电保护器救了命@丁伟聪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你好:请问电气线路敷设时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电气线路敷设时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绝缘不良或未设置接地装置,导致触电事故,或局部发热引燃易燃物质,导致触电和火灾。主要防范措施有:(1)线路穿墙、楼板或埋地敷设时均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触电事故的现状据统计,工伤事故中,触电事故的死亡人数,1961年达到过482人的高峰,而自1980年以来,每年死于触电的人数已降为100人以下,呈减少的趋势。这是由于行业负责人对防止触电事故开始有了认识,并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的结果。触电事故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死亡。以1983年为例,触电者需工休四天以上的触电事故,死亡率达19.5%,比交通事故的死亡率11.5%还要高。  相似文献   

12.
手工电弧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等,易使操作者发生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 手工电弧焊操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需接触电气装置,移动和调节电焊设备,有时还需要站在焊件上操作。当设备发生事故时,如初级绕组或次级绕组绝缘被破坏,这一危险电压就可能出现在焊钳、焊接设备壳罩或焊件上。此时,只要人身触及上述设备,就可能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焊接的触电事故,常在如下情况时发生: 1. 手或身体某部碰到裸露的接线头、接线柱、极板、导线或绝缘破坏的电线。 2.手或身…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近年来国内电力行业触电事故的统计和对典型触电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本文从管理制度、工作规程、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典型措施,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在电气工作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电焊作业过程中,电焊工发生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导致触电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电焊工的手及身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在更换焊条、电极时接触到焊钳、焊枪的带电部分,而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地或金属结构之间绝缘不好,特别是作业人员是在金属容器内,如罐车、球罐、锅炉内或在阴雨潮湿的场所和环境进行焊接作业时,常常会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15.
(1)绝缘拉杆(6~10 kV),每年做一次交流耐压44 kV、5 min试验。(2)高压测电笔(6~10 kV),每半年做一次交流耐压40 kV、5 min试验。(3)高压绝缘手套,每半年做一次交流耐压8kV、1 min试验,泄漏电流应小于9 mA。低压用绝缘手套,则每半年做一次交流耐压2.5 kV、1 min试验,泄漏电流应小于2.5 mA。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据报道,200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未报)及中建总公司和4个产业部门的伤亡事故报告统计,2001年全国建筑施工共发生伤亡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重伤296人次。其中发生事故第四位的为触电,共死亡115人,可见,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薛福连 《安全》2007,28(11):51-52
我国国产电焊机电源为220/380V工频交流电,其空载电压为55-90V.焊工更换焊条、调节焊接电流、清理工件等,常常带电进行.再加上电焊机和电缆室外工作受风吹、日晒、雨淋、粉尘的腐蚀等影响,绝缘易老化变质,容易出现漏电现象.因此,电焊操作中极易发生触电事故.本文对触电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据报道,200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未报)及中建总公司和4个产业部门的伤亡事故报告统计,2001年全国建筑施工共发生伤亡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重伤296人次.其中发生事故第四位的为触电,共死亡115人,可见,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250伏安、220伏隔离变压器是近7、8年问世的产品,对电动工具有隔离触电的作用。但在去年10月,我厂有一名工人在一台隔离变压器上,同时启动两台6毫米的手电钻时,却发生了触电事故,因抢救及时才未造成人身伤亡。 这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呢? 事故后,有关人员对隔离变压器和手电钻的绝缘进行了摇测:隔离变压器的绝缘良好,但发现其中一台手电钻转子铜头的一极漏电,另一台手电钻的另一极炭刷接头铜线蹭外皮也漏电,而且故障点都在开关内侧。当操作者每只手各持一台手电钻同时启动时,造成双手触电。 为了把事故分析搞活一点、形象一点,我们请了两位工…  相似文献   

20.
顾小成 《安全》2011,32(1):39-40
我国各地施工现场因触电死亡事故比例居高不下,据统计,全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发生触电死亡事故占事故总数8%左右,预防触电事故已成为现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