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某铬渣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Cr~(6+)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集某铬渣堆场周边不同距离、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研究了铬渣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了铬渣堆场周边受铬污染的地下水和土壤的范围及污染程度,判断污染边界,为后续场地污染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已受到严重铬污染,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修复,以保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典型铬渣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与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对比了国内外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通过方法学筛选国内2处化工厂的铬渣堆存场地作为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并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这2处铬渣污染场地均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特别是在铬渣堆积区域的土壤中w(总Cr)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的数倍~数十倍,地下水中w(Cr6+)超过Ⅴ类地下水质量标准达1 000倍.Cr6+极易迁移扩散,污染面积大,其中1号铬渣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总量约19.5×104 m3,2号场地污染土壤深度约达4 m.通过分析2处典型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特性,提出了全国铬渣污染场地综合整治对策的技术路线和规划.   相似文献   

3.
典型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及耐铬植物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说明对含铬(Ⅵ)废物/土壤的处置/修复,阻止铬(Ⅵ)进一步扩散迁移已成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当务之急.在实验中初步筛选出高羊茅、芦苇、马特、蓖麻4种耐铬植物,其生长发育受铬(Ⅵ)影响较小,且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还可有效还原土壤中铬(Ⅵ),为控制铬(Ⅵ)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与大气扬...  相似文献   

4.
铬渣是铬盐行业在重铬酸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我国是世界主要铬盐生产国,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铬渣产生量巨大,大量的铬渣未得到无害化处置,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甚至部分铬渣堆存于重要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区,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  相似文献   

5.
柠檬酸淋洗去除土壤中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渣污染场地常常对其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亟需探索修复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技术方法.本文以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内采集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 mol·L-1的柠檬酸溶液,通过振荡洗脱批实验和淋洗柱实验对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铬的淋洗效果显著优于去离子水,其对土壤中总铬的淋洗率可达80.7%,而去离子水仅为49.9%;在振荡洗脱批实验初期,土壤中50%左右的铬可以快速扩散到溶液中,且不同淋洗剂间淋洗效果无显著差异;柠檬酸的存在,使得反应体系中的六价铬逐渐被还原为三价铬,且还原速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 H并非影响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效果的唯一主要因素,柠檬酸对土壤中铬的去除机制还缘于其对土壤中三价铬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6.
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杭州某铬渣难存区土壤重金瞩污染进行了评价,得出了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结论,并对污染原因进行初探,建议采取相应对策来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7.
铬渣产量大、毒性剧烈,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废物。铬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求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铬渣堆放所产生的含铬渗滤波已对周围的土壤、地下水乃至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铬渣得到治理的同时,含铬渗滤液必须得到有效治理。系统评述了铬渣渗滤液的各种治理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FPXRF用于污染场地铬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扰动、直压式GeoProbe钻机获取铬渣场地不同深度土层(表层至含水层)连续原位样品,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FPXRF)对土层样品中的铬进行现场测定,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FPXRF测试数据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下,现场测试结果与实验室测试结果一致,FPXRF检出限为19.89 mg/kg。FPXRF现场测试的总铬与便携式分光光度计现场检测的六价铬结果揭示,渣堆区包气带和第一含水层均受到重金属铬污染,渣堆边缘区包气带中铬含量出现间歇性降低、升高的动态变化过程,含水层介质中总铬和六价铬浓度最高值分别达400 mg/kg、390.4 mg/kg,渣堆区深部土壤污染物由渣堆渗滤液垂向迁移导致;渣堆下游土层污染范围主要为第一含水层,由渣堆区深部土层中重金属铬在地下水侧向径流作用下迁移扩散导致。研究结果为工作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及修复工程设计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吸附铬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铬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铬渣的堆存造成严重的土壤铬污染。介绍了铬进入土壤后的存在形态及化学行为,论述了土壤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特征,着重讨论了土壤吸附铬的影响因素。铬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壤对铬的吸附依赖于土壤的类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如土壤的矿物特性、有机组成pH、Eh、等,也与外加阴阳离子、有机质等有关。研究土壤吸附铬的影响因素为土壤铬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周围环境对铬污染的影响展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的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铬渣污染了当地的土壤和水体,引发了严重的人畜中毒事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指出,云南曲靖铬渣非法转移倾倒并非偶然事件,其暴露出的是中国在危险废物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铬渣严重危害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面对严重的铬渣污染事件,对非法倾倒行为加强监管固然是必要之举,而同样重要的是从源头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甚至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收获资源,推动发展与环保同步共进.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对铬渣的无害化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但是铬渣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一直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导致类似曲靖的铬渣污染事件始终难以杜绝.  相似文献   

11.
选矿尾砂综合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选矿尾砂采用再磨再选工艺回收尾矿砂中的金、银、铜、铁 ,再选尾砂采用全尾砂水淬渣膏体充填技术充填井下采场 ,实现微渣排放 ,再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回用于选矿作业  相似文献   

12.
地下空间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出台多项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总结概括了地下空间的几种类型,认为盐岩洞穴、废弃矿洞、废弃油井、枯竭油气层等地下空间经过技术改造,可以埋存CO2、固体垃圾、废弃核原料,储存油气,地热利用等,能创造可观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保护效益,可作为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措施。以山东地区为例,调研分析了山东多处地下空间利用现状,给出了地下空间的三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分层填料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渣与土壤分层装填的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该系统未种植物前的运行初期,进水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可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较快处于稳定期;在系统运行稳定后,在装置表面种植了植物,进水溶解氧浓度的减少对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在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情况下,该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水力负荷为0.2m/d,与常规的纯土壤地下渗滤系统运行水力负荷仅能<0.05m/d相比,提高了单位面积处理污水的能力,节省了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 ,在发展中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较严重。本文阐述了水土污染、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区域地下水下降及软土变形与地基稳定性等问题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硫铁矿烧渣的化学成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硫铁矿烧渣含有的很多有用组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硫铁矿烧渣进行综合利用,其产品附加值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同时废渣的利用可避免硫铁矿烧渣对环境的污染,介绍了国内对硫铁矿烧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硫铁矿烧渣综合利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由硫铁矿烧渣制铁精矿、铁系颜料、铁盐与净水剂、铁基磁粉、还原铁粉等产品的工艺途径和原理 ,综述了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化工企业搬迁遗留下的土地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这些场地要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必须对场地内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结合武汉市调查实践总结了采样点布设、评价标准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采样点、异常土壤以及地下水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对其他同类城市的化工企业搬迁场地环境调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工程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上海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工程性质,测试了原状炉渣及经几种规格方孔筛过筛后炉渣的粒径分布、物理组分、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密度、吸水率和坚固性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 :原状炉渣粒径分布均匀,含有一些大颗粒,物理组分复杂、强度高、坚固性好 ;与天然石料相比,含水率和吸水率高、密度小 ;过筛后炉渣的工程性质优于原状炉渣。同时讨论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用作公路基层集料的技术可行性,确定采用 2 6 5mm方孔筛过筛可以作为炉渣用作公路基层集料时的一种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含铬 (Ⅵ )废物堆放场所引起的土壤 /地下水污染特点 ,说明含铬 (Ⅵ )废物污染的潜在与长期危害不容忽视。在污染土壤中进行土著微生物的筛选与初步应用实验 ,其中的土著真菌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仅用 2 3d就使铬渣浸出液的六价铬浓度从 115 1.2 /mg·L-1下降到 10 .9/mg·L-1,具有良好的生物解毒作用 ,为含铬 (Ⅵ )废物的处置及污染土壤的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的河道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运用16S rRNA基因分析方法,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构,同时,通过Mothur软件分析不同采样点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文库稀释曲线.结果表明,上下游河道水和地下水均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古菌(Archaea)为优势种群,变形菌在上游堰、下游堰、R1、R2、R3分别占各自总数的29.7%、30.3%、28.1%、20.9%、14.2%;厚壁菌在上游堰、下游堰、R1、R2、R3分别占各自总数的9.7%、20.3%、19.8%、8.6%、39.6%;古菌(不可培养的泉古菌和广古菌)在上游堰、下游堰、R1、R2、R3分别占各自总数的14.2%、12.3%、11.7%、12.1%、3.5%.表明地下水、地表水微生物组成结构有一定的趋同性.另一方面,酸杆菌(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拟杆菌(Bacteroidetes) 和Candidate division OPx等在不同采样点的丰度各异,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多样性指数与稀释曲线有所不同,揭示小流域的微生物组成、结构具有空间差异.研究显示,受周围水文地质条件、补给差异等影响,微生物种群随之演化,微生物特征与水文地质、化学离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