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中放射性铯的迁移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环境中放射性铯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对放射性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核素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核素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研究发现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铯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等结论;核素铯在岩石、矿物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研究现状.通过综述核素铯在核事故和土壤、岩石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进展,以期为评估放射性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
前两文我们已采用Ge(Li)γ谱和Ge(Li)反康普顿γ谱分析技术,对西安市郊24个农村人民公社的荒地和耕地土壤以及小麦、面粉中的主要天然放射性核素和裂变核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土壤、小麦和面粉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给出了24个公社土壤、小麦和面粉中主要放射性核素浓度的平均水平以及随地域的分布图。然而,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3.
铀矿区附近牛对放射性核素环境转移的指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夷火山岩铀成矿带的570和6722矿附近生长的牛的肝、肺、肌肉和骨骼等组织中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牛生长区的土壤、饮用水、牧草等样品的放射性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矿区土壤的放射性平均强度相当,具有近似放射性地质本底条件,而570矿区的饮用水以及生长在该区的牛的组织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比6722矿区的高.226Ra和210Pb在肝、肺等组织中明显富集.在铀矿床的勘探开采过程中,核素主要通过氡气和核素含量高的粉尘,通过风介质在空气中扩散迁移而导致周围形成辐射污染;放射性核素溶解在矿坑废水或被雨水冲刷淋滤,通过径流扩散而形成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4.
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强、半衰期长、毒性大等特点,进入土壤后受环境变化影响易发生迁移和形态转化等一系列反应,并且可通过食物链的迁移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植物根际是放射性核素由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的必经之路,土壤胶体是根际微区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吸附放射性核素的重要载体;根系分泌物是根际微区区别于土壤的重要物质;pH是影响放射性核素赋存形态、迁移重要的理化条件;根系微生物是根际微区中重要的调控者。总结了近5年影响放射性核素在根际微区迁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从土壤胶体、根系分泌物、pH、根系微生物4个方面综合阐述放射性核素在根际微区迁移和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深层地质处置是处置高放废物的可行方案之一。高放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强,核素毒性大,半衰期长(100 a)等特点。而吸附性弱、扩散能力强的关键放射性核素在处置库中的迁移特征成为地质处置库选址的安全性评价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文章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粘土岩地质处置研究的工作进展,并从核素种类、粘土类型、具体迁移研究方法、研究设备和迁移所用拟合的数学模型开发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中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地质处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β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四川省土壤中放射性水平全面调查所取得的结果。结果表明:四川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都在正常水平内。同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β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由此对土壤进行了聚类。  相似文献   

7.
大气层核试验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最大来源,可造成局部和全球性污染。核燃料再处理厂和反应堆运转虽然在严格控制下向海洋环境排放低放射性废液,但也可造成局部污染。核试验象核工业一样,产生中子活化产物放射性核素和裂变产物放射性核素。海洋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列于表1。  相似文献   

8.
137Cs在大鹏澳中迁移分布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37Cs作为广东核电站放射性排出核素之一,具有高残留,高积累的特点.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降是影响海湾水体中核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正确评价核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对大亚湾海湾水域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影响的深度平均二维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大鹏澳内的迁移分布状况,并对未来湾内水质进行预测.模拟预测表明若维持当前排放量,未来50年内海湾中137Cs活度并没有呈持续上升趋势,局部虽略有累积,但活度值仍很小,最大仅约4Bq/m3,说明悬浮物吸附137Cs沉降对海湾的自净作用不容忽视. 137  相似文献   

9.
X591200701013放射性核素迁移到水果的模拟和实验性研究=Modelling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transfer of radionuclides to fruit[刊,英]/F.Carini…∥J.Environ.Radioactivity.-2005,84(2).-271~284国图作为IAEABIOMASS(BIOsphere模拟和评价)的一部分,1997到2000年的水果工作组计划,旨在改善用于放射性评价的模型的实用性.该工作组完成了许多模拟和实验行动,包括:(1)放射性核素迁移到水果的实验,田间和模拟信息的总体评论;(2)最近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的讨论;(3)有关放射性核素迁移到水果的数据库的开发;(4)有关水…  相似文献   

10.
核素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迁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非均匀性明显的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候选场址,应用分形理论方法,在介质水力性质参数与介质结构分维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式来描述场址介质的非均匀性,并选择放射性废物中的代表性核素3H和90Sr,应用不同方法对核素迁移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方法预测的核素迁移浓度比参数直接回归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应用不同参数确定方法预测核素迁移浓度时,分配系数的取值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中核素在地质屏障的迁移途径,采用库室模型方法,通过Goldsim软件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裂隙中的迁移模型,即平面单裂隙迁移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了放射性核素在地质屏障中的迁移释放,给出核素从地质屏障的释放率结果。  相似文献   

12.
控制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核试验散落物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废物通过种种途径最终基本上进入了海洋。研究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其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的化学形式和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别低,而且一些核素至今尚无可靠的鉴别方法,阐明核素的化学形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只能避难就易、因地制宜地研究核素在化学平衡状态下络合物的形式。先测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然后用稳定常数计算核素的化学形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亮  丰俊东 《环境工程》2015,33(6):30-34
利用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废水的研究以及应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相比于现在的固化处理方法更效率,更环保。通过研究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可实现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废水的工艺化目标。综述了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机理,影响吸附行为的因素以及预处理后的微生物细胞对核素的吸附行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是沉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这些核素本身在海洋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如这些核素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迁移变化等规律),而且可以利用这些放射性核素作为天然示踪剂,深入研究海洋的许多地球化学问题。例如利用这些天然放射性示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分辨半导体能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镭226、钍232、钾40和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的含量,共选取8个采样点16个土壤样品及4个煤炭及废旧金属样点。结果表明:进口货物道路各采样点其铀238、钾40及铯137均比非进口货物道路各点高,镭226、钍232含量则相反,而煤炭和废金属的各样品的铀238、镭226、钍232、钾40都高于进出口道路和非进口道路,Cs137则相反,表明进口煤炭和非金属对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对人工放射性核素影响较小。和新疆及全国背景值比,进口道路和非进口道路土壤中各放射性核素含量均未超过天然本底值范围,进口煤炭和废金属虽然各放射性核素含量则略高于背景值,表明试验点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对当地居民和进出境人员不会产生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苏美两霸争夺核优势和海上霸权,把大量放射性废物排入大气及江河湖海。这些污染物经过沉降、河水携带和渗透等过程,绝大部分迁移到海洋,与直接排入海洋的放射性废物一起,造成了海洋的放射性污染。这些放射性物质中的某些核素,被海洋生物强烈吸收,从而导致海洋生物的污染。 了解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是近代海洋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富集,是这方面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其基础工作是测定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有便携式γ谱仪测量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方法,因为美国进口的MicroNOMAD便携式γ谱仪,原来主要是用在野外高活度剂量存在或发生核事故时放射性核素的测量,要改装成在实验室测量土壤中低活度的天然核素,难度较大,要做的工作很多。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了深圳妈湾电厂周边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的含量分布。妈湾电厂周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的含量分别为72~358 Bq/kg(平均204 Bq/kg)、118~432 Bq/kg(平均265 Bq/kg)和101~2 168 Bq/kg(平均1 269 Bq/kg)。燃煤电厂的长期运行使周边环境的天然辐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在电厂4 km范围内显现明显。放射性核素在土壤A层(0~15 cm)的比活度普遍低于B层(15~30 cm),可能源于土壤的渗透作用以及植物对其的吸收。妈湾电厂周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国内其他燃煤电厂,这主要是因为深圳位于我国天然放射性的高本底地区。妈湾电厂周边土壤等效镭浓度范围为346~878Bq/kg,多数超出等效镭浓度的最大允许值370 Bq/kg。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动态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流速和水相pH下,钙基膨润土对239Pu核素迁移的阻滞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钙基膨润土对239Pu核素迁移的阻滞性能很好,100 d内淋出液中的放射性总量很少,239Pu的淋出率最高仅为6.166‰,最小能达到0.209 7‰。流量和水相pH均会影响膨润土的阻滞性能,但是流量的影响更加明显,核素的淋出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水相pH一方面改变了土壤性质,使土壤的渗水性能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影响了膨润土对239Pu的吸附能力。2种影响同时作用,最终导致水相pH对淋出率的影响不成线性关系。在酸性水相条件下,膨润土的渗水性大大降低,阻滞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0.
1.原理和方法根据文献[1],假定地面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主要天然来源是土壤和土壤粒子的再悬浮,则可以认为空气中的放射性浓度决定于当地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和空气中的含尘量。1980年Jacobi在慕尼黑测量地面空气中放射性浓度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82年报告中的有关地面空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