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了活性炭纤维吸附法净化水中微量的氯苯酚。在25℃和35℃下,实验测定活性炭纤维吸附氯苯酚的吸附平衡等温线.该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水溶液的pH值将影响吸附容量。在碱性条件下吸附容量显著下降。这将有利于吸附剂的再生。测量氯苯酚在活性炭纤维填充床的穿透曲线.在5%突破点处的动态吸附容量为0.23kg(氯苯酚)/kg(活性炭纤维)在25℃下。采用40℃、5%NaOH溶液再生被氯苯酚饱和的活性炭纤维填充床。再生后吸附效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纤维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CODcr=1.2/105mg/L的有机化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处理后出水CODcr<1000mg/L,净化效率为98%以上,并对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活性炭纤维处理有机化工废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添加活性炭的聚丙烯腈纤维为吸附剂,吸附染料甲基橙溶液,考察了活性炭含量、温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纤维吸附染料甲基橙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聚丙烯腈纤维吸附甲基橙染料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甲基橙染料向活性炭/聚丙烯腈纤维中活性炭颗粒内部微孔扩散,自制的活性炭/聚丙烯腈纤维对甲基橙染料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可作为甲基橙等染料废水治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邻甲苯酚,对甲苯酚以及2.4-二甲基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甩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分别对其双组份体系和多组份体系的竞争吸附规律进行描述。结果表明.Freundlish公式能较好地描述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当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差不大时.其分子结构是影响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IAST能较好地预测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竞争吸附行为,但对于有氧条件下聚合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如邻甲苯酚等.LAST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两种形态的活性炭纤维对水中敌草隆吸附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粉末和片状两种形态的活性炭纤维对水中敌草隆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粉末活性炭纤维的前期吸附速率较快,平衡吸附量大,但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较长;pH对两者的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趋势一致,且片状活性炭纤维和粉末状活性炭纤维的最佳pH值分别为2.9和3.1;敌草隆在两种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皆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行为均适宜采用Redlich-Peterson方程进行描述;假二级方程均适用于描述两种形态活性炭纤维对水中敌草隆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但相比较而言,粉末活性炭纤维动力学拟合的相关性差异更加明显;两者的吸附Gibbs自由能(ΔG0)值均小于零,说明两者的吸附过程皆为自发进行的吸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片状活性炭纤维的焓变ΔH0>0,说明该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粉末活性炭纤维的焓变ΔH0<0,说明该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不同的活性炭纤维,考察了VOCs种类、VOCs浓度以及床层温度对活性炭纤维吸附VOCs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致热脱附技术进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甲苯浓度对吸附推动力影响较大,在高浓度下,可使吸附容量达到434.8mg/g.活性炭纤维吸附甲苯受温度影响较小,在60℃下仍然具有288.6mg/g的吸附容量.电致热脱附电压越大,活性炭纤维升温速率越快,脱附效率越高,经过100min即可完全脱附.经过4次吸脱附循环,活性炭纤维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饱和吸附量能达到原有吸附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吸附法净化燃煤烟气汞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再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纤维吸附法以及我们所研究的载银活性炭纤维-低温等离子体原位再生技术等,希望能够为我国汞谈判、汞减排及汞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硝酸、磷酸、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铜水溶液对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进行浸渍改性,制备了4种改性活性炭纤维(ACF1-ACF4)。测定了改性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零电荷点、比表面积和孔容,评价了改性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明显增加,其零电荷点相应降低,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增大。改性活性炭纤维对Cu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中ACF2吸附性能最佳,其吸附容量从改性前的4.80 mg/g增加到17.32 mg/g,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9.
杨欢  杨森  申展  戴文俊 《装备环境工程》2023,20(10):139-146
目的 以不同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氧化改性,制备SO2、NO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方法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表征方式,揭示双氧水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装有吸附材料的防护包装贮存于湿热海洋气候环境中,验证腐蚀气氛控制效果。结果 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后,其表面官能团未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活性位点有所增加,对应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30%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对SO2、NO2、NO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0、153、128 mg/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7%、180%、137%。应用吸附材料的防护包装内部腐蚀气氛浓度在3个月内几乎为0。结论 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腐蚀气氛吸附性能,在长贮微环境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活性炭纤维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实验表明:活性炭纤维对COD(cr)=1.2×10~5mg/L有的机化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处理后出水COD_(cr)<1000mg/L,净化效率为98%以上;活性炭纤维失效后用过热蒸汽再生,可循环使用,再生废气用焚烧炉焚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文还对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