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规定:“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笔者想针对4-3.2a)和b),尤其b)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ISO14001标准4.3.1条款要求:“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在标准随后的条款中阐述了如何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GB/T24001—2004标准第4.4.2条款“能力、培训和意识”虽不是标准的主线条款.但由于主线条款的内容均要有“人员”来实施.所以4.4.2条款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环境绩效和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5月10日联合发布并于2005年5月15日实施的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中4.4.3要素要求:“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从字面上看,标准把是否将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向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决定权交给了组织。这是否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情况随意决定不向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GB/T24001:2004标准对组织遵守法律法规。方面又有系统的要求,本文归纳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要点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对其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审核实践中发现不少组织的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不符合要求,几乎60%以上的组织在初审时的不合格项都有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方面的问题,笔通过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实例说明了如何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识别、评价和控制环境因素是建立、实施和保持EMS的基础,组织通过建立实施EMS。识别、评价和控制环境因素.约束规范环境行为.不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绩效,为社会作出贡献。产品环境因素是GB/T24001—2004标准4.3.1要素要求识别评价的三大环境因素之一.也是当今EMS审核中易关注不够的方面.今就其有关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ISO14001标准中4.3.3目标指标方案与4.4.6运行控制管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直是困扰某些企业管理人员、审核及咨询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不明确这个问题及找到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就可能会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和审核的顺利实施。在此对目标指标方案管理与运行控制管理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持续改进的内容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持续改进的内容GB/T2 40 0 0 -ISO14 0 0 0系列标准中持续改进包括二个方面 ,即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和环境的改进。1.1 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这是指组织通过检查、评审等方式不断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条件 ,对包括环境方针、目标等体系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ISO14 0 0 1:1996标准中 ,4.2 (环境方针 )、4.3.4(环境管理方案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4.5 .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4.6 (管理评审 )都将持续改进做为条款要求的内容。ISO14 0 0 4:1996标准除以上几个条款外还在 4.5 .3(持续改进 )中阐述了组…  相似文献   

10.
在为企业进行HSE/GB/T28001/ISO14001一体化管理体系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未按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组织确定的环境目标、指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已经评价出来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而是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之外的问题.问题之二是组织制定的若干个管理方案,解决的问题不是按照正确的方法确定的环境目标、指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这样编制出来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就与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发生了脱节.  相似文献   

11.
康世忠 《陕西环境》2001,8(1):20-21
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管理标准的产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其目的是以“污染预防、持续改进”为指导思想,强化环境管理,保护当代乃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追求的目标:是试图通过实施这套标准,规范全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减少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与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全球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全国各行各业已有近万家企事业和其他形式的单位或组织,遵循ISO14001标准的原则建直了各种形式的环境管理体系,取得不同的效果.有的使自己的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有的则仍在探索磨合或调整之中,有的则形成了形式化的“两张皮”,至今遵循ISO14001标准的原则,但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真正体现环境管理的并不多见。如何适宜有效地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的功能而不走或少走弯路,坚持以自己的日常本质工作和标准的原则为主,在做好日常本质工作中融入适当的环境管理内容.而不是以标准的“要求”为主(标准中并无具体的工作要求)而造成另建立以标准条款为主题的体系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GB/T28001和GB/T24001标准几个对应要素为例.论述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建立整合管理体系中应注意两个体系的区别,特别是运行中的区别,以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金鹏  王春娟  刘大海 《海洋环境科学》2022,41(4):610-618, 627
随着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日益向现实趋近,国际海底管理局开始制订“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规章,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及相关环境保护要求作出规定。开发规章规定了包括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以及环境管理系统在内的环境管理规则。但目前,各国围绕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标准、环境管理系统的内涵、独立专家的权限及其意见的效力、开发活动与海底电缆管道保护的关系仍存在明显的分歧与争议。我国应积极参与开发规章环境管理规则的谈判,提出“中国方案”,主张开发规章应体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第十一部分执行协定》的有关规定,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5.
杨华 《环境保护》2007,(8A):73-75
WTO协议中有很多涉及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定,比如:被称为“环境例外”或“绿色例外”的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的(b)(g)两项:《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序言所申明的寻找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贸易的技术壁垒协定》规定缔约方可以为了保护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制定技术性措施限制贸易.  相似文献   

16.
关于几种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组织实施ISO14001标准是全面提升组织形象、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管理的有力武器,也是企业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一种途径.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组织制定方针,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实施ISO14000标准促进绿色行政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推行ISO14000标准,实施“绿色行政”,不仅能提高政府环境管理的水平,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形象,并通过制定科学的、符合生态规律的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环境友好的技术管理措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为了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实现环境管理和国际接轨,带动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向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迈进,在政府开展ISO14000,实施“绿色行政”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森林认证是早在九十年代引入,其目是关注森林的退化与森林滥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特别是在热带,最初由环境集团所推动并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一种潜在手段。目前,大约1.24亿公顷或全世界3.2%的森林已经在过去的十年通过了各种认证方案的认证。  相似文献   

19.
沈德富 《城市环境》2002,16(4):36-38
在分析ISO9000和ISO14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新世纪企业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的8项要点,提出我国企业应采取有效对策,适应其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20.
"绿色行政"与ISO14001环境管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绿色行政”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实施“绿色行政”,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必须以绿色方针政策、绿色规划与管理为基础,建立综合的决策机制;必须贯彻实施预防污染、全过程控制思想,并且要采用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如环境管理体系)来规范运作。总之,“绿色行政”是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是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绿色行政”的工具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