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根据乐山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多年来的运行管理实践,通过对长光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性能和特征的了解掌握,论述了进行预防性维护、定期巡检维护和现场故障排除的重要性,提出了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方法以及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DOAS是一种全新的空气监测仪器 ,由 DOAS组成的空气监测系统和传统的点式监器空气监测系统在工作原理、运行维护、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就 DOAS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6.
7.
简述了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需求,构建了上海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规划框架;提出应构建上海市环境综合信息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发展地基遥感探空、空基和天基遥感反演技术,建立长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祥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2):35-36
江苏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简称系统)已达116个,遍及江苏省13个省辖市(区)、34个县(市)。在这116个监测点中,既有反映市县城区空气质量的监测点,也有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水平的农村空气质量监测点、生态点和省级空气质量背景点等。系统每天的监测频率极高,一个子系统每天可获得数万个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邹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43-44
阐述了使用空气自动化监测系统质量控制图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质控图绘制的改进方法.实例证明,改进的质控图可以根据仪器漂移情况确定仪器的校准周期;确定调节限时,根据仪器间的差异,降低仪器的调节限,可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梅建鸣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2):46-47
介绍了 LGH-01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对使用该系统时出现的常见故障和排除办法提供了解决思路,并且提出了使用该仪器时应严格按规程操作,要加强巡检工作和注意用电安全等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自动监测相对手工监测而言,更能真实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随着噪声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自动监测替代手工监测已成为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没有对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点位布设提出成熟、合理的方案.文章结合北京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对监测系统总体框架、自动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及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站点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工作的实践,开展对发布站点的监控研究。在数据一致性、异常数据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对发布站点实施监控,并使用实时通讯技术和云技术,建立网络化信息平台,有效识别发布站点的异常问题并及时响应,提高了实时发布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率,保障了发布站点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差分光谱法连续监测空气中SO2、NO2、苯、甲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分光谱法(简称DOAS)已广泛用于空气中SO2、NO2、苯、甲苯监测.通过对差分光谱法监测结果与其他传统仪器进行时比,发现用DOAS监测SO2、NO2与点式仪器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用DOAS系统监测苯、甲苯与气相色谱法有机物连续监测结果差异较大,相关性较差,运行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本文对DOAS的最佳运行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影响光强的氙灯老化和气候条件对DOAS系统运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皿沉降法对洛阳市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真菌和总菌的浓度分别为7448CFU/m^3、782CFU/m^3和9063CFU/m^3,真菌与总菌的浓度比值为8.64%,空气质量处于微污染水平;空气微牛物浓度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微污染和较清洁4个等级;从功能区划看,商业交通混合区污染最重,生活区和工业区空气质量最好;空气污染微生物主要为G^+球菌和交链孢,其次还有少量芽孢杆菌和青霉、曲霉、毛霉等。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自动监控网络数据空间模拟适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构建起区域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由于初步建立的自动监控网络监测站点对整个区域而言极其有限,如以单离散数据形式发布则不能反映出区域空气污染的连续变化特征和全貌.对有限点位监测结果进行空间模拟研究才能满足反映区域性污染状况的需求.通过运用、比对、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模型于自动监控网络离散站点的模拟应用,提出了珠江三角洲自动监控网络数据空间模拟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内外空气质量发布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的内容与形式,并以此为指导优化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创立了网络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发布数据的自动化审核方法与工作流程,开发了区域空气质量空间分析优化算法与集成展示技术,设计、研制了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平台,并创新了实况发布体系运行管理机制,顺利实现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同时对我国空气质量信息发布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