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渣对废水中铅,铬的吸附去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礼胜  王士龙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165-166,172
进行了矿渣去除废水中铬、铅离子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接触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废水酸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较宽的pH范围内矿渣对铬、铅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铅离子的吸附容量略大于价铬离子。  相似文献   

2.
人体内含铅量是用来衡量人体暴露污染或污染物负荷的标准之一。环境中的铅通过呼吸道或食物、饮水等进入人体后,会导致贫血,造血与神经系统损伤。儿童大脑对铅很敏感,血液中的铅进入脑细胞  相似文献   

3.
丘医生 《环境》2003,(6):35-35
朱新梅读者: 铅是一种不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它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环境中不断蓄积,危害人类,尤其儿童的健康。工业生产中,当铅加热400℃以上时即有大量铅烟气逸出,在空气中可迅速氧化,并凝集为铅烟飘逸,污染环境。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铅尘、铅烟或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工业生产中发生急性铅中毒较少见,但长时间接触铅烟尘引起慢性铅中毒较为常见。两年前,广东一家生产蓄电池的电器厂的1名工人在上班时出现剧烈的腹绞痛,被送到当地医院后转送到职业病医院治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铝粉煤灰碱石灰烧结多资源利用工艺过程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和潜在环境影响量化问题,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该工艺中重金属元素的边界输入输出和内部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输入端54%的铅元素由工业过程废弃物即高铝粉煤灰带入,其余来自工业原材料.输出端64%的铅元素进入产品,其余部分进入废弃物.该工艺主要环境排放节点在烧结和水泥生产环节.通过定义相对环境排放指数(REEI),比较分析该工艺与拜耳法工艺重金属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单位氧化铝产量铅元素净排放显著降低,铬元素环境排放量与拜耳法基本持平,说明高铝粉煤灰碱石灰烧结多资源利用工艺不仅可以实现高铝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也可以显著降低氧化铝产品的重金属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环境铅的来源铅在地壳中的平均浓度大约是15μg/g克,因此环境中和人体内总是存在着一定量的铅。作为一种物种的人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进化而来的,这种环境下的铅浓度称之为“天然铅浓度”。过去数千年的人类活动,使铅从埋藏在地下的矿体中日益增多地而且又是累积性地流向人类环境或生态圈。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的用铅量达400多万吨,其中约有47%作为废物进入环境。结果,  相似文献   

6.
铅是自然界常见元素之一,与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关系。自然界中铅主要呈方铅矿(PbS)等硫化物存在,只有在强氧化环境中才以PbO2和Pb2O3形式存在,铅化合物溶解度较低,在迁移过程中可被粘土矿物吸附,故在岩石风化过程中Ph的迁移能力较低,在天然水体中铅的浓度很低。l环境中铅的自然分布铅在地壳中的丰度为12.SX10-’,土壤中含铅量稍少。铅又是三种放射性元素(铀、灶、钢)蜕变的最终产物,加之人类的活动,铅不断地由岩石圈进入生物圈。据统计,目前大气层中的铅与原始时代相比,被污染体积增加了1万倍,吸入体内也增加了100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BBD)建立考察离子镉、铜、锌、铬影响油菜秸秆吸附去除铅离子的模型,评估不同质量浓度镉、铜、锌、铬离子对油菜秸秆吸附去除铅离子效率的影响程度;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能谱分析技术来分析油菜秸秆在多元离子体系下吸附铅离子的前后状态,初步推断镉、铜、锌、铬4种离子影响油菜秸秆吸附铅离子效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元离子水体系中考察离子镉、铜、锌、铬对油菜秸秆吸附铅离子效率影响模型构建成功(P0.0001).通过模型分析得出,铜、铬离子较镉、锌离子对铅离子吸附去除具有更强的竞争吸附作用(P0.0001),对铅离子吸附去除的影响作用强弱排序为:铜铬锌镉.红外光谱显示:多离子水体系中油菜秸秆的—OH、—C=O、—C—O、—C—H、—CH2、酰胺等基团在参与吸附铅、镉、铜、锌、铬离子时呈现出新峰出现、波数位移、吸收峰增强、消失的改变,尤其—CH3基团处新峰的出现可能是导致油菜秸秆对铅离子吸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能谱分析说明:在多元离子水体系中油菜秸杆完成对目标金属离子吸附的同时,发生了离子交换作用.进一步提示在多离子水体系中油菜秸秆对铅离子仍保持较强的吸附能力,将铜与铬离子的质量浓度控制在低水平是提高油菜秸秆对铅离子去除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珠江广州段东朗断面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东朗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铬、铜、铅的总量,并采用五态分级法即Tessier形态分类法对镉、铬、铜、铅在底泥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该断面底泥中镉、铬、铜、铅总量均高于全国湖泊底泥中的平均值,以广东土壤背景值为参照可以看出,东朗底泥中镉、铬、铜、铅含量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84.0倍、8.1倍、29.2倍、7.0倍,底泥成为这些重金属的富集地。镉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总量比例为59.29%,铬以铁锰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为54.51%,铜以有机态为主,占总量的53.17%,铅以碳酸盐态和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分别36.63%和36.35%。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断面底泥中的镉、铬、铜、铅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镉潜在生态危害强,铬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铜、铅的潜在生态危害中等。  相似文献   

9.
一旦 《沿海环境》1999,(8):17-17
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卫所、中国医科院放射所等单位曾采集市售或农家食品按当地习惯烹调后制浆,测定32种元素及6种放射性核素含量,并估算人体摄入量.结果表明,我国膳食污染状况有所改善,铅、镉、贡的平均含量有的已达限量的一半或更低.例如,豆类中的汞已达限量的82%,蔬菜中的铬也接近限量的一半,蛋类中的铬接近限量的44%.谷类中的铬、蔬菜和蛋类中的铅及水产品中的镉和硒也有类似状况.但食物中氯、钠含量高,而钙、锌、钾元素含量却低.  相似文献   

10.
(续前 )第Ⅲ章 包装的生产、进入流通领域和包装标识第 1 2节 一般要求包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1、如包装的体积和重量限制到对于维护包装产品必要的安全和卫生以及对于便于消费者接受来说 ,都恰当的最小程度。2、包装可以重新使用或利用。利用或处置包装废弃物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到最小程度。3、处置包装或包装的组成成分时 ,将放射性的、灰状的、渗漏水状的有害和危险物质及材料限制到最小程度。第 1 3节 重金属浓度( 1 )只有当铅、镉、汞和铬Ⅵ的浓度累计不高于以下值 ,包装或包装组成成分才允许进入流通领域 :— 1 998年 …  相似文献   

11.
浅谈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滨州市第三小学李希春滨州地区环保局王景志重金属即比重大于5的金属,截止目前,人类发现的比重大于5的金属有45种。在环境污染方面通常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指汞、银、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特别显著的化学元素。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石墨电热消解法和电热板消解法处理土壤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铜、锌、铅、镍、铬的含量。铜、锌、铅、镍、铬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7%,标准样品测定结果在标准值±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镉通常是以硫化镉的形式与锌、铅或铜矿共生,其融点很低(767℃)、蒸汽压高。在有色金属及铅、锌的冶炼以及用镉的加工作业过程中,镉即随废水、废气与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锅通过呼吸道、食物链和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以后,即随血液到达全身。进入人体的锅除随粪尿排出一部分外,其余的部分即蓄积在肝、肾、脾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铬和铅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国防工业等,随着工业发展用量日益增大。铬和铅的化合物是污染大气、水体的有害物质。我厂生产过程中留下的废水里有大量的六价铬化合物,它的毒性比三价铬的化合物大,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含量5mg/1即可使鱼类中毒,含量如达20mg/1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痕量铬光度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痕量铬光度分析进展税国洪西南材料研究所,成都,610007关键词铬,光度分析,环境中,综述铬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影响也较大,尤六价铬更易被人体吸收和积蓄,毒性也最大,是环境监测中必测项目之一。铬在我国地面水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l...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区域沉积物的环境风险水平,对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以津南区月牙河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和下层沉积物样品共计22个,测定了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砷、铜、镍、汞、铅、镉、铬、锌等指标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沉积物中营养盐及重金属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指标含量的空间差异较明显。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样品:锌>总磷>总氮=铜=镍=铅=镉=铅>砷;下层样品中,除总磷和锌指标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外,其余指标均为清洁。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样品中各指标污染程度不同,总氮=总磷=铜=镍=镉=锌>铬>砷=铅。各指标的RI均属于低风险,但表层样品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而下层样品RI差异较小。有机污染指数均远低于评价标准0.5%,属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土柱试验模拟自然环境因素下固化/稳定化后的试验余土中铬和铅离子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试验余土中Cr、Pb的总含量相对较高,故以二者为研究对象。随着试验时长的推移,铬离子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阶段浸出率几乎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铬离子累积浸出率在试验30d后处于平稳状态;而铅离子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阶段浸出率也几乎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铅离子累积浸出率一直随着时长的推移而增加,直至90d后处于平稳状态。由此可见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河湖底泥中的铬离子优先浸出且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海洋污染     
尽管海洋是辽阔的,但它是人类废物和自然界几乎所有废物的最终汇集区,有毒物质逐渐沉积在海洋中,使之受到影响。汞、镉、铅、铬和镍一类有毒物质进入了海洋;数量巨大的磷和氮营养物不是作为人类废物被直接排入海洋,就是通过陆地的肥料流进海洋;有机氯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进铁氧体法,石灰乳做中和剂,实验研究了不同FeCl3/FeSO4初始浓度、pH值、FeCl,及FeSO4加入量(Fe^3+/Mn^+比值)、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下,城市污泥用乙酸-双氧水淋溶处理液中铜、锌、铬、镍、镉、铅去除率。结果表明:在pH为9、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h、FeCl,和FeSO4初始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05mol/L;Fe^3+/Mn^+(Cu,Zn,Ni,Cr,Cd,Pd离子总和)=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铜、锌、铬、镍、镉、铅去除率为94%,98%,86%,92%,89%,99%;处理后的液体中铜、锌、铬、镍、镉、铅含量达到安全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铅和铬污染包气带及再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机玻璃柱模拟包气带,研究了Pb2+和Cr6+在污染包气带时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雨水淋洗受污染包气带中重金属再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受重金属污染过程中,铅和铬在粗砂包气带中的迁移速率分别为7.25cm/d和0.4cm/d,远大于其在细砂包气带中的迁移速率4.46cm/d和0.36cm/d,且Cr2O72-形式存在的六价铬在包气带中的迁移速率比的铅离子迁移速率大10倍以上;在模拟实验中,溶液在通过包气带区域时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的反应很弱,通过包气带的水样中三价铬未检出,并且包气带介质中三价铬含量(0.006mg/kg)几乎为零;雨水淋洗铬和铅污染的粗砂和细砂包气带模拟研究中铅淋洗溶出率为0.056%和0.112%,铬淋洗溶出率为62.33%和40.36%.因此,Cr2O72-在砂质包气带中的迁移性很强且容易从介质表面淋洗去除,而铅在介质中的迁移性较差且很难从介质中淋洗去除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