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对内分泌干扰物在腹足纲动物中危害性的关注,软体动物污染生态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基于该研究方向现有进展,就几种典型腹足纲动物作为化学品测试受试生物的候选物种进行了论述,认为4种前鳃亚纲生物(新西兰泥蜗、鱼盘螺、福寿螺和铜锈环棱螺)和1种肺螺亚纲生物(静水椎实螺)具有生态意义,可以作为标准受试生物来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外学者提议的4种生物,我国学者提议的铜锈环棱螺具有本土意义,在化学品毒性测试过程中应该受到重视.在以上论述基础上,对腹足纲动物毒性测试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腹足类性畸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船舶防污漆的三丁基锡(TBT)能引起腹足类雌性个体发生雄性化的畸变现象.本文介绍了引起腹足类性畸变的其他污染物,存在性畸变现象的腹足类种类,以及腹足类性畸变的形态特征、发生过程和畸变划分图等,分析了目前全球一些典型区域腹足类性畸变程度的现状,归纳了TBT引起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理的5种假说,最后展望了在腹足类性畸变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中游底栖动物分布及其与栖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秋季对牡丹江中游的3条河流(牡丹江、蛤蟆河、卧龙溪)150km河段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8种,隶属于3门5纲11目16科,其中昆虫纲(Insecta)、腹足纲(Gastropoda)和寡毛纲(Oligochaeta)物种居多.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主要的栖息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河流等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速、溶解氧、底质中的砾石含量是牡丹江中游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栖息地环境因子,河流等级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牡丹江干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高于支流,平均生物密度低于支流,且河流间等级差距越大,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总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统计学和垂直板型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受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腹足类动物疣荔枝螺群体的性畸变率(101)和种群的性别比例(SR)进行统计计算,并且对疣荔枝螺雄性、雌性及性畸变个体体内的总蛋白、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丁基锡污染能导致疣荔枝螺群体的101大幅度提高,SR减小.同时,总蛋白电泳和酯酶同丁酶结果显示,性畸变螺体体内蛋白表达量和酯酶活性趋向于与雄螺螺体相近,提示三丁基锡是导致雌性疣荔枝螺发生性畸变的主要原因,并且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对性畸变螺体产生严重影响,使其蛋白表达量和酯酶活性趋向于与雄螺螺体相近.  相似文献   

5.
上海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州河白鹤至浙江路段6个采样断面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及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其中寡毛纲(Oligochaeta)4种、蛭纲(Hirudinea)2种、腹足纲(Gastropoda)5种、双壳纲(Bivalvia)2种及昆虫纲摇蚊科幼虫-(Chironomidae)与潜蝇蛹(Agromyzigae)-未定种-.随着底质污染的加重,群落结构趋于简化.种类少、高度耐污是存活大型底栖动物的显著特点.从白鹤至华槽断面,高度耐污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数量趋于增加,并在华槽断面形成明显数量高峰;北新泾、武宁路河段底质污染严重,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消失;浙江路断面受黄浦江“逆流”影响,寡毛纲动物再度出现,并形成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6.
在1998~2004年对舟山海域4个县区40种海产品的石油烃含量,采用分子荧光光度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舟山群岛海洋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种间分布差异较大,以瓣鳃纲和腹足纲为主的软体动物的生物富集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时段特征;(2)舟山群岛海洋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在1998年和2001年的3 a有一个明显下降过程,而在2003和2004年又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总体上已超过了1998年的水平;(3)以营埋栖的缢蛏和活动范围有限的龙头鱼,适于作为潮间带泥滩或河口区域等不同栖息生境有机污染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7.
2019年春季(3~5月)在北京市开展了17个水体20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4个分类单元(种),分属3门6纲32科.结果发现,北京不同区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组成、优势种和物种数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山区是水生昆虫密度最大的区域,平均密度为33.95ind.·m~(-2),主要优势种为蚋科(Simuliidae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和高山似突摇蚊(Paraciadius alpicola);郊区摇蚊幼虫和寡毛纲的平均密度最大,分别为82.58ind.·m~(-2)和36.21ind.·m~(-2),主要优势种为小云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eculosum)和苍白摇蚊(Chironomus pallidivittatus);市区以腹足纲的密度最大,为88.75ind.·m~(-2),主要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市区和郊区发现的物种数均比山区多14种.CCA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郊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强度和水温是影响市区和山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利用,河流生态系统逐步退化,部分河流甚至已丧失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客观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加强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本研究于2014—2015年度在淮河流域典型河段的9个关键断面展开了4次水生态状况调查,根据四季水质现状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应用O/E模型和化学-生物综合指数法对淮河流域河流生态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总氮污染严重,处于劣Ⅴ类标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以腹足纲和昆虫纲为主且物种分布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O/E指数在pc≥0和pc≥0.5阈值条件下的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断面的健康等级均处于差或极差;除夏季外,化学-生物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与O/E指数评价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水质恶化是物种锐减的重要诱因,是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西苕溪溪流健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李强  杨莲芳  吴璟  王备新 《环境科学》2007,28(9):2141-2147
根据浙江安吉县西苕溪的64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对36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Pearson相关性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确定B-IBI指数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鞘翅目%、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纹石蛾科/毛翅目)%、滤食者%和BI指数构成.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采用直接累加、变异系数权重法和熵值权重法分别计算B-IBI值并进行B-IBI健康标准的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熵值权重法的准确性(92.9%)优于直接累加(85.7%)和变异系数权重法(78.5%).建立了评价西苕溪健康的B-IBI标准:B-IBI>0.69健康,0.52~0.68亚健康,0.35~0.51一般,0.18~0.34差,B-IBI<0.17极差.B-IBI指数与栖境指数(r=0.62,p<0.01)、水温(r=-0.64,p<0.01)和海拔(r=0.64,p<0.01)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硝酸盐对淡水水生生物毒性及水质基准推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导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NO3-水质基准,收集了NO3-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然后分析了不同水生生物类群的毒性敏感性,并分别采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进行基准值推导.结果表明,不同生物类群的水生生物对NO3-毒性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敏感性排序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甲壳纲>昆虫纲>腹足纲>双壳>两栖纲>辐鳍纲.3种基准计算方法得到的基准值存在一定差异,最终推荐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87.97mg·L-1和5.17 mg·L-1为现阶段NO3-(以N计)的水质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基准值.  相似文献   

11.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取不同程度性畸变雌性个体,以生存于同一生境中的雄性个体为对照,检测了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雌性和雄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探讨TBT对性畸变个体SOD、LPO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疣荔枝螺性畸变程度愈严重,以上生化指标的差异愈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用疣荔枝螺性畸变监测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取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疣荔枝螺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指示种 ,对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性畸变程度评价指标等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厦门港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疣荔枝螺性畸变在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建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无盘网络系统是一种很适合在计算机配置较固定、软件程序较划一的网络环境中运行的网络系统,随着电脑教育的规模扩大,网络教室的普及,发展也非常快.本文简述了其产生环境、功能介绍,针对其优势和不足说明了无盘网络系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黑褐新糠虾测试织纹螺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943),在96 h内织纹螺对糠虾的半致死毒性为40.11 MU/g.利用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可以测试织纹螺样品毒性的高低,方法的检出限约为10.44 MU/g,与日本法定的河豚鱼食用安全标准(10 MU/g)相当.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maintenance of host-specific gentes in the common cuckoo (Cuculus canorus). Some of them expect that when adult cuckoos return to lay their eggs to their natal site (natal philopatry hypothesis) or habitat in which they were reared (habitat-imprinting hypothesis), there is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finding nests of the host species by which they were reared. Since published evidence is ambiguous, we here evaluate the natal philopatry and habitat-imprinting hypotheses using information on habitat homogeneity and cross-continental long-term ringing data. We found no evidence for the natal philopatry hypothesis—instead of returning to their natal site, juvenile cuckoos exhibited longer dispersal movements than adul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even larger in comparison with a wide array of cuckoo host species. On the contrary, we found support for the habitat-imprinting hypothesis—juvenile cuckoos followed similar levels of natal habitat homogeneity at 5- and 25-km scale when returning to breed in the next yea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ference for the particular habitat structures may help cuckoos to find appropriate hosts.

  相似文献   

16.
倪云 《交通环保》2004,25(6):50-51
从船舶排污口确认、船舶防污设备铅封要求和方法等方面,介绍说明渤海海域船舶防污设备铅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输油管道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波  薛纪渝 《环境工程》1995,13(3):54-58
本文将模糊数学引入环境风险评价中,探讨了环境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库尔勒一鄯善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为该管道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