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晶 《环境教育》2005,(6):58-59
今年1月20日下午,香港明星莫蔚来到成都龙桥镇的黑熊救助中心.认养了一头刚刚被四川省林业厅解救的黑熊.并给它起名为“宝贝”。作为亚洲动物基金的“拯救黑熊”爱心大使.莫蔚已经是第三次看望黑熊朋友,她很激动地说“听说四川刚刚解救了一批黑熊,我马上从香港赶到了救助中心,终于有机会认养‘宝贝’了!”据介绍.“宝贝”是第一头由中国人认养的黑熊。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期间,重庆黔江、酉阳一带纷纷传言.有人拿当地特有的娃娃鱼给当地和外地的一些有脸面的人物拜年。娃娃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怎么会成了“联络感情”的工具?传言是否真实?为了求证,重庆晚报不久前专派记者赶赴酉阳境内鱼泉河一带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3.
我是北京动物园的一名词养员,我的朋友“阿诺克”是一只黑猩猩,她的老家在荷兰。她已经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12年了。她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她们分别叫“茉莉”和“安耐特”。“三姐妹”都已为“人”母,但“阿诺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亲手抚养自己的幼仔。为了能让阿诺克也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让她学会了如  相似文献   

4.
蒋劲松 《绿叶》2014,(2):45-48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对动物的态度是人对自然态度的一个缩影。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强化,我们不仅需要整合各界动物保护力量,更需要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以及我们为什么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5.
半夏 《绿叶》2013,(11):107-113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对此,现代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四种伦理思考:其一,审慎理论。保护动物对人类有利;其二,仁慈理论。对动物麻木不仁和残酷成性是人性发育不完整和有欠缺的表现;其三,动物解放论。能够感受苦乐是拥有利益和获得关怀的充分条件,动物拥有感觉能力,人类需要从道德上关怀动物;其四,动物权利论。动物拥有权利,人类不能仅仅将它们当作工具。  相似文献   

6.
李大光 《绿叶》2011,(6):75-79
古道尔在《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中,不仅将视野放置在全球人类的共同行动上,而且竭尽全力突破人类对动物的认识,从而将动物的理念还原为动物的本质。古道尔将她亲临的很多种动物的保护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她告诉读者:尽管动物在不断受到人类和各种自然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威胁,但是,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动物的保护和挽救。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4,(4):36-37
探访”过南极和北极的动物们,告别机灵活泼的北极狐、憨厚朴实的北极熊、“冷酷杀手”南极虎鲸和团结友爱的皇企鹅们,我们现在前往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有很多山脉、森林、大河和清澈的湖泊。这些地方是动物们的家园。加拿大的冬天很冷,尤其在遥远的北方。有些动物可以在那里过冬,有些则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躲过寒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8.
人民大学贸易系毕业的郭耕,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商人,正当他经商成功的时候却突然转行当了一名动物饲养员。与动物打了1 5年的交道,现在他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他说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改变人在野生动物眼中丑恶的形象。 自从郭耕1 9 94年到了麋鹿苑,他称自己也越来越“四不象”了,教师不像教师,导游不像导游,作家不像作家、专家不像专家。可郭耕说,我愿意,我愿意一如既往地做我的“四不象”。  相似文献   

9.
林依轮,一直以来都以健康阳光的形象面对公众,这一点早已被大家高度认可,这也与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是密不可分的。他曾担任“无偿献血爱心使者”,出任“天籁再现”大型公益活动形象大使,又被授予“慈善爱心人士”和“绿色使者”称号。在公益事业里林依轮像一只快乐的“大鸟”乐此不疲,用自己的行动号召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色,爱惜生命。  相似文献   

10.
"动物保护法"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在维护人的权益,例如,关于"养犬、猫人携带宠物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当及时清理犬、猫只的粪便"的规定,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维护了人们的公共卫生和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11.
赵良 《环境教育》2004,(9):55-57
一、背景材料1世界动物日的来历世界动物日起源于百年前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的修道士圣·弗朗西斯在西西岛森林的长期居住中,与小动物们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亲密关系,每逢10月4日这一天,他就向所有动物致意。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修道士对人与动物建立友好关系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动物日”,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表达对人类朋友——动物的关爱之情。“世界动物日”在中国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的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1996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北京的环保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民间环保慈善机构,积极…  相似文献   

12.
北子 《环境教育》2004,(3):8-11
一位老人,始终伴随着中国环境保护的每一个历程;每一次重大的环境行动无不留下他的脚步和身影;他有30年的生命与中国的环保事业紧密交融在一起。70年代初,查遍中国所有的字典,也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新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中国历史上“环境”和“保护”这两个词是曲格平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 曲格平从70年代初即从事环保工作,既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创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环境专家、教授。笔者与他谈起了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他充满激情的回忆里,清晰地看到了中国近30年来所走过的环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都要受到大自然的制约。动物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特别是高等哺乳动物.可以采取“计划生育”的办法有效地控制种群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为了画画,学会了捕乌,现在,保护动物的过程,给了我无穷的灵感。我现在每个月,要实现最基本的巡护,至少需要6000元钱。这些钱从哪来?一是靠卖茶叶,二是靠画画。”  相似文献   

15.
蒋劲松 《绿叶》2014,(10):78-84
彼得·辛格和汤姆·雷根都是素食者,他们从关注素食问题开始,走上了动物伦理学的研究道路,创立了关于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的学说。作为动物伦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二者的研究进路有很大不同,辛格是效用主义者,雷根是权利论者,但他们都主张一种比较彻底的动物保护观,主张动物与人类平等,反对为了人类的贪欲和利益而伤害动物。他们的观点给了动物保护以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几乎每个孩子、每个成人都有过杀死动物的经历和体验,但却很少有人会去想被杀死动物的感受,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这个调查活动目的就在于让所有人关注被伤害的动物,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己经见怪不怪的“正常”行为。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一所大学的动物生态学家们正在进行动物贪婪和嫉妒心理的研究,他们认为,动物的情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很让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瑞士一位灵长目动物研究专家对动物有感情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他指出:“动物情感的基本特征仍未得到彻底揭示,但它和人类的情感有着明显不同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  相似文献   

18.
动物到底有没有同情心?很多人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如果你到图书馆去查找动物情感方面的书籍,恐怕也只能读到有关动物的野性与兽性。似乎在动物世界里只是充满了弱肉强食与相互残杀。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性的看法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人们发现,动物不仅有爱心和同情心,而且有时候这种感情还是超越了自己同一种类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满怀理想的人是可贵的,而一个执着于实践理想并且对这份人类的事业爱得这样深切的人更为难能可贵,本期“纪实故事”将以此纪念——这样一位勤奋、敏锐的年轻的人类学——萧亮中。同时,也在此感谢支持本栏目的“自然之友”的朋友们及萧亮中生前的同事和好友!  相似文献   

20.
动物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动物伦理学,笔者考察并概括了西方动物伦理研究的本质和关键问题,认为: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伦理基础和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