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庭 《环境》2002,(3):37
闲时读书,曾读到一本美国人写的《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的确振聋发聩,单是这个题目就引人关注! 不是吗?“未来”居然会被偷走,那么,偷者是谁? 读毕恍然大悟:原来就是人类自己!且“偷法”极体面极摩登! 这就是,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皆发生了变化——吃的是“化学添加剂”,穿的是“化学纤维”,用的是“合成塑料”,  相似文献   

2.
共鸣之声     
当今世界,绿色浪潮如滔滔江水,澎湃汹涌,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当年克林顿之所以能坐上美国总统这把交椅,是环保帮了他的大忙。好一个克林顿,在竞选的“驴象斗”中,他向环境意识日益高涨的选民,许下了许多环保承诺,无疑加重了制胜的砝码,政绩不错的布什,也只好叹之奈何。曾记得1993年,北京与悉尼同争奥运,针锋相对,势均力敌。但大自然的天平明显向悉尼倾斜,谁不喜欢那满城的绿色,雪白的沙滩,醉人的海风?在商场如战场的竞争中,远至杜邦,近如安利,聪明的厂家早已扯起环保大旗,标新立“绿”,占  相似文献   

3.
环境墙报     
《环境》1996,(9)
“外国的月亮”重弹……改革开放之初,“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论调曾喧嚣一时,但很快受到批判。批判者言之凿凿,天上只有一个月亮,无论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人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怎么可能此地圆而彼地不圆呢?显然是崇洋媚外嘛。那时崇洋媚外可是一顶了不得的政治“大帽”,谁愿意为了争辩“外国月亮圆不圆”而戴这顶“大帽”呢,“外国的月亮”遂逐渐销声匿迹。然而,近年来笔者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些出国归来人员发出的感  相似文献   

4.
现在都在说“绿色装修”,可到底什么是”绿色装修”?谁也说不出确切定义,反正材料企业和装饰公司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的,说能提供“绿色”装修就有卖点,所以市场上到处可见“绿色”二字。  相似文献   

5.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荫缘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这首是宋代司马光的《看花》诗,读后谁不赞叹洛阳是一座“花城”!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华贵,叶子丰满厚重,体态端庄,枝干遒劲,有“国色天香”之称,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27日,国家儒艮自然保护区向68岁的杨振萍老人颁发了一张特别《荣誉证书》———“忏悔奖”。这位满头银丝、干了11年不领薪水的“太平洋警察”为何获得如此殊荣?他为谁而忏悔?  相似文献   

7.
谁都不曾预料到,浩淼的太空已不再是那个“玉宇无尘”的清洁之地,垃圾随着人类足迹从地球一直蔓延到外太空,成为以几何数量繁殖的潜在“杀手”。  相似文献   

8.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氟氯碳问世至今70年了,从南极臭氧洞发现至今15年了。此时此刻,骇人的氟氯碳——臭氧层之战有什么进展?当初,科学家的预言、世人的担心可属多余? 世界气象组织、美国、英国的卫星都睁大了天眼,密切关注着南极上空臭氧洞的变化。谁都希望那里的变化不要太大,不要给人新的惊骇和忧虑。但是科学观  相似文献   

9.
闻玄 《环境》2001,(5):1
天有罗,地有网,一个“网”字,好不吃香。21世纪,什么职业最走俏?对于今天的美国人来说,宁管网站,不当总统。若不是网民,真有几分懊丧。可不,网上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那么抽象又是那么现实:始于上世纪末互联网上的人文景观已越来越清晰,时空已被极大地压缩,世界正向着“地球村”——它是如此之大,又是如此之小——演变的时候,人们都可以感受、可以目睹地球应拥有海量的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小城市”、“5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之一”、“20个最繁荣小城之一”、“最佳搬迁目的地”、“顶尖绿色之城。最佳退休之地”、“家家看得见风景的城市”。美国各种媒体上这些数不清的褒奖之辞说的是哪里?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IBM公司安全智能部……一连串国际知名的美国联邦级科研机构和大公司。为什么都选择落户在这个小城里?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曲辰 《环境导报》2003,(19):18-18
今年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从印度次大陆到北欧,到处都受到酷暑煎熬。有报道说,8月以来,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酷热天气共造成约1.2万人死亡。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在35℃以上,部分地区的气温超过40℃,武汉竟出现了持续10天的最高气温超过40℃的高温天气,创造了该市气象纪录之最。持续的高温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深受“酷暑”之苦的人们不禁要问:是谁让我们这么热?事实扫描造成气候变暖的祸首固然是人类过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烟气,导致臭氧层破坏而形成的“温室效应”,但对于人口集中的大…  相似文献   

12.
“熔炉”,“机遇的土地”、“自由之邦”、“美国人的决窃”等等这样的词语描绘出了美国文化的特点,但只说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并未概括出全貌。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对人类与环境间关系有特殊的影响,本文意在对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前后,处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美国,曾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兴起。四十年后,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个巨大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试点工作(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试点工作(下)国家环境保护局杨朝飞(五)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几个原则1.生态破坏者负担的原则。“谁污染准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一条重要方针,在此基础上又扩展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内容。这对自然保护是至关...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药认为:肾藏精气,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门。例如,《医学正传》就说过:“夫人之有生之初,先生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司,性命之所系焉”。又说:“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可见,中医肾与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肾元”的本质是什么?它在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牢固树立“抓责任落实是安全监管工作主抓手”的理念,不断强化“谁主管、谁负责”、“有岗必有责”、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4,(1):6
记得媒体开始报道非典元凶锁定果子狸的最初几天,身边的人多少都有点长吁一口气的感觉——元凶定了,随后的抗非工作目标岂不是更明确了?目标定了,接下来,大家开始围绕果子狸这种动物展开各种各样的遐想和讨论:果子狸到底是个啥东西?长什么样?有谁吃过?味道怎样?有人还开玩笑说:“还没吃过呐,就不让吃了。”看着照片上这种尖牙利爪的大眼睛小东西,大家对它们今后的命运猜测纷纷,有人说成为“元凶”对果子狸来说是件好事,至少就此摆脱了被当成盘中餐的命运;有人说这  相似文献   

18.
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及其局限性从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来说,假定它在生产过程中破坏了当地或附近地区的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它作为环境污染的责任者,显然应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负责,即除了应对受害者交付补偿费用而外,还应当承担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正是针对这一点而言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是正确的。一方面,这一原则确定了环境污染责任者治理的环境、清除污染的  相似文献   

19.
蔡医生: 你在贵刊第1期的《职业病与公害病信箱》中提到“人类工效学”一词请问什么叫”人类工效学”? 它与职业病有什么联系? 盼复靳汝康靳汝康同志: “人类工效学”,在美国也称“人体工程学”,也有称,“人机系统学”的,在欧洲也有称作“人类技术学”的。  相似文献   

20.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现代科学已能预测风云,但人是否也能避邪择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