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兼氧-好氧-混凝工艺在明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兼氧 好氧 混凝工艺处理明胶废水的工程应用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 ,并且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明胶废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2.
兼氧-好氧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兼氧-好氧组合工艺对染料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680~1500mg/L,含染料质量浓度为102~517mg/L时,系统总的平均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6%和94%;废水在处理过程中,染料的组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该工艺中,兼氧段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水解-厌氧-微氧联合处理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解 -厌氧 -微氧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总 HRT不超过 8.5h(水解 2.5h、厌氧 4.0h、微氧2.0 h) ,平均温度为 19℃ ,进水COD浓度为300±50 mg/L时 ,总 COD和 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5%和80%以上 .总出水COD、BOD、SS完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微氧单元对厌氧出水中残余有机物去除效果良好 ,HRT不超过 2h,DO控制在 0.2 mg/L~0.5mg/L左右 ,进水为150mg/L时 ,去除率可达 53%以上 .微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SVI=38.8ml/g.水解 -厌氧 -微氧工艺在突出低能耗的前提下 ,达到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与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4.
煤灰预处理-好氧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煤灰预处理-好氧生物技术对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机废水中CODCr为1162mg/L,SS为382mg/L时,该技术对有机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96.9%,悬浮物的去除率达91.5%,处理废水的运行费用为0.22元/t。   相似文献   

5.
物化-厌氧-好氧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物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通过必要的小试对关键工艺流程单元及设计参数进行验证。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CODcr去除率高,出水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电解-厌氧-好氧-气浮组合工艺对难生化降解的分散染料废水进行高低浓度分治处理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实行高低浓度废水的分治处理能有效提高整体系统的处理效率;电解预处理工艺不但能去除高浓度母液废水中75%~90%的色度和25%~40%的COD,还可提高母液废水的可生化性;混合废水再通过厌氧-好氧-气浮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双  汪翠萍  王凯军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232-1238
采用M/O(微氧升流柱-好氧)工艺,通过控制M柱(微氧升流柱)ρ(DO)使其处于缺氧环境,从而代替传统A/O工艺的缺氧段. 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对2种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内循环污泥回流比为200%、外循环污泥回流比为50%的条件下,M/O和A/O工艺对ρ(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0%和83.0%,M/O工艺比A/O工艺高6%,出水ρ(CODCr)均小于50mg/L;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0%和93.3%,去除效果相差不大;而对TN的去除存在明显的差异,M/O工艺对TN的去除率平均值达67.5%,比A/O工艺高近16%. 在将近160d的运行过程中,M/O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明显优于A/O工艺,出水水质波动较小、运行稳定,并且脱氮效果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8.
厌氧-好氧序列间歇式反应器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厌氧序列间歇反应器与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相结合的技术,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结果表明,经7.0h厌氧搅拌处理和6.0h好氧曝气处理,进水COD为1180~3061mg/L,出水COD小于300mg/L,COD去除率在78.9%~92.8%之间,出水COD满足国家生物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天津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日光型厌氧好氧一体化技术,在宁河县大北涧沽村建设污水处理站。运行结果表明:平均出水ρ(COD)<60.3mg/L,ρ(BOD)<20mg/L,ρ(NH3-N)<32.75mg/L,ρ(TN)<33.5mg/L,粪大肠菌群数<30个/100mL。出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其中COD和BOD的平均去除率均达70%以上,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达95%。NH3-N和TN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但处理效果有待改进,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87%和38.2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处理制药企业废水中吲哚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好氧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对含吲哚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考察HRT、曝气量、吲哚冲击负荷等工艺条件对吲哚、COD和NH_4~+-N等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好氧MBBR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HRT在6~18 h变化时,MBBR工艺对吲哚去除率在8 h以上时达到100%,COD去除率在8 h达到89.65%,而NH_4~+-N去除率在12 h达到最高。在曝气量为0.1~0.12 m L/min时,MBBR工艺对COD和NH_4~+-N去除率分别为88.88%~92.95%和65%~66.83%。进水吲哚浓度25~65 mg/L变化时,好氧MBBR对吲哚去除率保持在100%,而对COD和NH_4~+-N去除率也保持在80%和40%以上,表明好氧MBBR工艺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滩涂土壤淋洗过程中盐分变化及其对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滩涂土壤的淋洗实验,对在不同脱盐阶段,土壤孔隙水的盐分离子与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及各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含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脱盐阶段的土壤孔隙水,淋洗后较淋洗前各盐分离子的下降率分别为:Na^+80.3%、K^+73.5%、Mg^2+86.6%、Ca^2+90%、Cl^-81.8%、SO4^2-98.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堆肥和赤泥对土壤中Zn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堆肥或赤泥以及赤泥和堆肥一起添加到土壤,均可以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Cd和Zn含量以及生物有效态Zn和Cd含量。与对照相比,培养1-3个月后,单独添加堆肥、单独添加赤泥和同时添加赤泥与堆肥导致土壤交换态Cd含量分别降低14%-18%、33.3%-46.1%和44.2%-57.7%;土壤交换态Zn含量分别降低54.4%-59%、100%和100%;土壤生物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1.8%-14.7%、25.1%-33.7%和32.6%-43.9%;土壤生物有效态Zn含量分别降低14.1%-15.8%、59.7%-72.2%和43.2%-58.4%。  相似文献   

13.
The biopre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by a combined hydrolytic-aerobic process has become of great interest for biostabilization or biodrying. The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chate inoculum on the biopretreatment. During the hydrolytic stage, the inoculum addition at the ratio of leachate to waste (LWR) of 5% and 7% stimulated the start-up of hydrolysis and enhanced the hydrolysis rate by 27.4% and 24.2%,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inoculation at LWR of 1% had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hydrolysis rate and the inoculation at LWR of 10% reduced the hydrolysis rate by 12.7%. During the subsequent aerobic stage, the inoculations at LWRs greater than 5% decreased organics degradation rate. As a whole, compared with none inoculation, the total degradation rates of organics for inoculating trials at LWRs of 5%, 7% and 10% decreased by 14.5%, 14.3% and 32.7%,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ly, their net water removal rates were reduced by 4.4%, 5.8% and 19.0%. The inoculation at LWR of 1% coul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iopretreatment. The inoculum addition at LWR of 5% and 7% could shorten hydrolytic stage and thus accelerate the whole combined process. Moreover, the inoculations at LWRs greater than 5% were favorable for lignocelluloses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珠江口水域细菌耐药性分布情况,将海水中细菌分离鉴定并进行细菌药敏实验.结果检出细菌22种120株,检测得120株细菌的抗生素谱,具有较高细菌耐药性的抗生素为:青霉素G耐药菌株的百分比为43.30%、氨苄青霉素AM的为 51.70%、头孢唑啉CI的为44.20%、卡那霉素K的为 46.70%、阿米卡星AN 的为50.80%、新生霉素NOV的为 60.00%、四环素TE 的为60.80%、复方新诺明SX的为 43.30%.细菌对链霉素S、诺氟沙星NOR、氯霉素C、环丙沙星CIP的耐药性比较低,分别为16.70%、16.70%、14.20%、13.30%.本实验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抗生素的安全使用以及环境保护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人工混交林改土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沙棘人工混交林的改土效应,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混交林增强了土壤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土效应。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比油松纯林提高了20.8%,而表征土壤团聚体稳定程度的破坏率却比油松纯林低40.76%;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分别较油松林低5.9%和15.1%,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高12.16%和16.9%,持水量和含水量高13.6%和5.9%;有机质、全N、P2O5、速效P、速效K较油松纯林分别增长了10.5%、22.6%、20.2%、25.4%和12.6%;林内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分别比纯林平均提高了17.5%、89.6%、2.9%、39.1%;沙棘-油松混交林改土效果优于沙棘-侧柏混交林;随着林龄增加,改土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6.
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有机碳、有机氮的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和2006年采集的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005年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32%~0.82%,平均值为0.65%,而2006年为0.043%~0.78%,平均值为0.32%;2005年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7%~0.11%,平均值为0.091%,2006年为0.006%~0.10%,平均值为0.046%。2005年采集的柱状样品中HB08站位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又增加,最后又降低的趋势,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33%~0.57%,平均值为0.43%;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5%~0.080%。平均值为0.057%;而RB12站位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分布有些差异,有机碳的含量为0.32%~0.52%,有机氮的含量在0.047%~0.072%,2006年表层、2005年采集的HB08和Rb12柱状样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比值主要在7~10,均说明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海洋的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7.
为强化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采用一种具有吸附作用的天然矿物驻极体电气石,通过溶液沉淀及热压工艺将电气石颗粒附着于过滤材料表面,形成一种新型改性驻极滤料,实验结果表明:驻极处理后的滤料压差与未处理滤料基本一致,对微细粒子的捕集效率提升显著,捕集效率的提升幅度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而增大.与传统驻极体滤料不同,新型驻极滤料经200℃高温处理后对微细颗粒物捕集效率没有变化.电气石纯度越高吸附作用越明显,纯度为87.52%电气石对0.3,0.5,0.7,0.9,1,2.5μm颗粒的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18.52%,18.01%,16.84%,15.76%,13.35%,11.49%;纯度为80.61%电气石对各粒径颗粒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11.57%,11.20%,9.94%,9.75%,8.47%,9.76%;纯度为78.87%电气石对各粒径颗粒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9.24%,9.26%,7.75%,7.77%,6.06%,5.90%;平均粒径为25μm的电气石颗粒对3μm颗粒物捕集效率的提升<2%.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吹扫时间和温度的优化,同时对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7个工作日连续校准等进行实验。在50℃下,吹扫时间为20min时。该方法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mg/L、0.007mg/L和0.004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5.1%、3.1—6.8%、1.7%~5.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6%~108%、92.0%-107%、95.3%~105%。结果表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3株甲醛转化霉菌的碳源利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3株甲醛转化霉菌Trichoderma viride H1, Penicillium javanicum H2, Aspergillus flavus H4在不同碳源条件下对甲醛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3菌株都能利用4种复合碳源(0.1%甲醛+10%蔗糖,0.1%甲醛+10%麦芽糖,0.1%甲醛+10%淀粉,0.1%甲醛+10%葡萄糖)并转化甲醛,其转化率分别在99.6%、74.9%、99.3%以上,且都能以甲醛为唯一碳源并转化甲醛,其转化率分别为88.4%、64.1%、63.0%.菌株H1测到菌丝干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良型的A2/O工艺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溶解氧浓度为0.5~0.8 mg/L的条件下,考察了投加改性的磁性药剂前后进、出水各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加改性的磁性药剂前后, COD、NH 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与81%、55%与80%、51%与69%、44%与70%,较投加改性的磁性药剂前,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45%、35%、59%。中试结果证明,该改性的磁性药剂可以提高反应池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