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太湖流域安吉县城绿地系统水生态服务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文对太湖流域上游区域安吉县城绿地系统的水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将安吉绿地分为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研究表明安吉县城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和净化水质的水生态功能。2008年,安吉县城绿地系统共减少地表径流400.3×104 m3;削减雨水径流污染物COD 16.0 t、TN 7.91 t、NH4-N 0.22 t和TP 0.29 t。绿地系统的水生态服务功能与绿地面积以及植被组成相关,在安吉县城绿地系统中,总截留降水和去除污染物最多的为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其次为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尽快恢复作为备用水源的同沙水库的水质,防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根据流域面积、用地性质、降雨量,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雨水径流的水量水质进行估算,从而确定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工程的处理规模;根据工程用地情况,提出雨水径流污染的拦截、分流、调蓄、处理的技术方案,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地表IV类水体。为治理同沙水库雨水径流污染提供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3.
下凹式绿地具有蓄渗雨水、削减洪峰流量、净化雨水、防止土壤侵蚀等优点,且投资少,是一种能同时满足环境、生态、经济等多重效应的新型雨水利用措施;它的应用将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和降雨地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城市内涝.在介绍下凹式绿地对降雨径流控制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蓄渗、净化作用及其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建设和发展,由降雨径流产生的突发性、冲击性强的城市面源对其受纳水体污染愈显突出。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面源污染特点,结合工程示范研究采取源头污染控制与利用、输移污染控制与利用、汇集污染控制与利用生态处理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新型城市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提出了在新型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引入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利用技术理念,以期城市规划建设与面源污染治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运行,及时发挥其效能,推动城市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雨水径流量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而高速增长。大气污染物和地表污染物被降水冲洗.其污染威胁不能再被忽视。总所周知,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污染物主要聚集在早期的少量雨量中,雨水径流具备显著的初期冲刷作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利用系统防治污染主要措施是优化雨水径流水质。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就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征和处理方法进项阐述。希望对同行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共青生态小区雨水资源化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共青数字生态城中生态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设计规划过程。以B小区为例,对该小区的雨水截污措施、屋面雨水收集、道路雨水收集、绿地收集及雨水处理、雨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说明。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再生后加以利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管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施工过程将对声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供热管网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网铺设、开挖将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同时,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若处理不当,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同时工程拆迁及施工期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以及管线敷设管沟填埋前将对居民出行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给水管网建设工程的特点,从施工期分析给水管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肖峻  汪亚峰  时鹏  陈利顶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27-2034
以油气管道经过的乌鲁木齐荒漠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恢复期3个不同施工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地表植被类型,采用象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时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分析油气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特点.研究发现:不同建设时期管道两边荒漠草原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草地面积持续降低,共计减少32.53%,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到24.61%,建设用地面积在建设期增加,植被恢复期降低.研究区复杂程度提高,原有生态结构发生改变;建设期管道施工作业带及两侧10m范围内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管道两侧50~100以及100~200m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无明显差异,但与200~300m范围相比差异显著.管道建设主要影响范围为管道上方施工作业带以及两侧10m的范围内,间接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两侧200m内;恢复期人为措施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管道建设改变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是管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荒漠草地系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人为恢复措施无法使受影响区域的植被恢复到建设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开展修复效果的跟踪监测和评估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跟踪监测可以观察湿地恢复状态和过程,找出修复过程潜在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修复手段和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修复效率,亦可为评价湿地修复效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野外生态监测、遥感反演等手段,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植被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南、北岸修复区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45.86%和25.17%,土壤盐度分别下降70.51%和64.71%;南、北岸修复区的植被盖度分别提升5%和54%;NDVI指数分别提升48.4%和44.1%,修复区植被种类趋于多样,植被群落结构得到改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植被恢复均有效,效果差异不显著。修复区植被以芦苇为优势种,优势度为0.748,其他植被的优势度较低,植被总体盖度、芦苇密度和株高与未修复区相比差异不大。总体来说,北岸修复区植被尚未恢复至较高水平,南岸修复区植被恢复效果良好。建议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时应减轻对原生物种的破坏,实施后应关注植被恢复的滞后性,加强湿地管理以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该成果将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控制面源污染生态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研究了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水土及氮磷面源污染物控制效应,用枝叶吸附水量和土壤入渗特征指标评价了恢复的植被树冠截留和径流控制能力,分析了植物枝叶形态特征差异与树冠截留,人工植被恢复与径流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圣诞树、旱冬瓜和香根草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树冠截留能力强、土壤水库容量大的人工植被系统将导致地表径流、土壤侵蚀、氮磷流失显著减少.叶子小、无角质化、表面粗糙、有表皮毛、含水量低、生物量高,枝表面呈中等粗糙、不分泌脂类物质的植物,具有较高的鲜重吸附水率,能增加人工植被树冠截留.整地过程、植物根系生长和林隙灌草丛的自然恢复改善了荒台地土壤入渗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最终减轻了面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机场环境噪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评定机场噪声的定量标准.以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定采用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为基础,建立了计算机场环境噪声影响的程序.并对某机场做了计算分析.为新机场的建设,老机场的改造等提供了一种环境噪声评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机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某机场选取三个监测点,在正常飞行条件下,对不同时间段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七天监测期间,机场及机场周围SO2、NO2浓度均未超标,PM10在机场内部有一天超标;各时间段SO2的贡献率在2.9%~12%,各时间段NO2的贡献率在6.9%~77%,机场飞机的尾气对周围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目前缺乏机场大气污染贡献模拟研究现状,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应用EDMS模型和AERMOD模型展开了大型机场污染排放及扩散模拟研究。综合考虑飞机发动机、辅助动力设备(APU)、地面保障设备(GSE)、场内机动车等污染源,以2012年为基准年,计算首都国际机场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及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首都国际机场的CO、NO_x、VOC、SO_2和PM_(10)排放量分别为2 497.36,3 117.93,259.87,188.12,27.78 t,飞机发动机是机场最主要的污染源。机场造成的NO_x年均贡献浓度较大,NO_x年均浓度超标主要集中在机场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用航空业也在飞速发展,新建机场和飞行班次在不断增加,部分建成机场也在扩建。而与此同时,受机场飞机噪声影响的区域也在扩大,由此产生的投诉也在增加。不论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还是仲裁监测,都需要对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进行监测。随着噪声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现在测量机场噪声时不必再使用声级记录仪和测量录音机配合声级计测量机场噪声,使得监测与数据分析更加简便。文章从点位布设、监测条件、监测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对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的监测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设良好的机场生态环境,实现军用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明确了军用机场生态环境系统的概念,通过分析军用机场组成和生态环境组成要素,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军用机场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以及军用机场生态环境系统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实现军用机场生态系统评估,这对指导军用机场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介绍了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垃圾焚烧处理工艺 ,对航空垃圾焚烧处理的设计条件、系统流程和物料平衡等主要工艺参数及过程安全控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安咸阳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网2013年8月—2015年4月共21个月的交通气象实时观测资料,对西安咸阳高速路段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城收费站、渭河大桥北站能见度的月际变化均呈双峰双谷型分布;机场收费站能见度呈多峰型波动变化。3站能见度平均值按照逐渐靠近机场的顺序依次下降。对3站而言,14:00时大气能见度最好;能见度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因站而异。对3站而言,能见度与气温均呈明显的U型二次多项式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多项式型负相关;与风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项式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受到机场较强的人为交通源排放影响,随着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离的缩短,3站能见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之间的相关性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8.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污水处理厂于 1999年 10月建成通水 ,是实现全自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之一 ,介绍了该厂自控系统组成 ,工艺操作模式及其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航空业也得到迅猛发展,随之产生大量的航空垃圾。首都机场2011年之前采用自有航空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置,2011年之后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置。通过对首都机场这两种航空垃圾处置模式所产生的运行费用及管理进行差异分析,探索未来航空垃圾处置发展方向。研究得出采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在节约大量费用的同时,更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安咸阳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网2013年8月—2015年4月共21个月的交通气象实时观测资料,对该路段大气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造成低能见度事件主要有霾(52.9%)、雾(31.3%)和降水(15.8%)三种天气现象发生。各月低能见度事件发生频率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各时次出现低能见度事件的频率呈白天低、夜间高的单峰单谷型变化。秋冬季节低能见度事件发生期间,高速路段雾、霾所占比例相当;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与能见度呈多项式型负相关。秋冬季节机场高速路段低能见度发生期间,96.0%以上为小风或静风天气。夏季高速路段能见度与逐分钟降水量变化趋势呈镜像反相关,且二者呈显著的幂指数型相关(R2=0.7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