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河流域“十二五”期间突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改善和跨界水协调的污染形势,提出了饮用水、城市水和跨界水为重点的“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以“三水”为重点,依托骨干治污工程,创新水污染防治政策,规范重大经济活动,合理调配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节水优先、增流为本、贴近民生、跨界协调,集中解决一批海河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努力为海河流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污染防治若干重大环境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中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COD总量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全国COD排放总量较去年下降了3.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9.1%,部分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最近,环境保护部在山东济宁召开"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总结重点流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全面部署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3.
环境资讯     
《环境》2015,(5)
“要通过执法检查,督促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动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经济补偿是控制流域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程 《环境保护》2006,(11):59-62
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社会对水环境日益严格的要求,对于水环境的污染防治和保护显得尤其重要.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对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检查后认为,中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多次强调指出,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首要工作;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确定的7项重点任务中,又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我国水域复杂、污染严重,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流域水污染防控治理的投入,全面展开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流域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流域水污染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因而,采用经济补偿的办法是控制流域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人口集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黑臭水体普遍存在,城市水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回顾城市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城市水污染的成因,提出了城市水污染"保,节、治,引,管,用,督、考"的八字防治途径,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要以改善重点流域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水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为框架,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依据,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以规划项目为依托,以政策措施为保障,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门已经完成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工作。该规划分析了目前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物排放现状,提出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和指标,确定了“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4项重点任务,估算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制约水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提出“十五”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及制定适应市场经济的水环境保护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交账"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关键进展,同时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要求,要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江苏省自然保护工作已确定,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为重点,以“三创建”和流域环境管理为龙头,全面推动自然保护工作。 首先,继续开展“三创建”活动,“九五”期间全省10%以上小城镇建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创建100个清洁文明生产乡镇企业、创建“生态村50佳”。这项工作是“611工程”的延续,巩固和扩大“611工程”成果,促进本世纪末江苏省全面实现小康。 其次,抓好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严格贯彻执行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组织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淮河流域关停所有5000吨/年规模以下化学制浆造纸厂,完成超标排污企业的限期治理和关停并转,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1998年1月1日起所有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开展流域污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内容。控制单元作为流域水污染防治空间基础,自"九五"计划以来,在技术方法、管理应用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实施控制单元分级分类管理,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水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等措施,对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清 《环境保护》2008,(3):25-27
近年来,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指导下,广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强化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流溪河流域基本环境概况,分析了水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水污染防治与水质修复相关措施、建议,旨在有效提升流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中国流域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水污染控制,公众参与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动员多方力量来调和多重利益团体的矛盾、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克服政府单方决策的缺陷。但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未能有效发挥上述公众参与的优势,极需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机制。基于政府、公众、企业之间的互约‘关系,提出了成立流域水污染控制协调小组,组织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力量开展协商、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逐步完善协调、监督、管理、激励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的互约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体制。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5,43(8)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自“九五”以来,我国集中力量对“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十一五”以来,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水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水污染严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区域性、复合型、压缩型水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
把握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对策,是水环境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由于北京是一个资源型重度缺水的地区,河湖普遍缺乏生态用水,且原计划2010年全面通水的南水北调工程要推迟到2014年才能通水,使得当前北京水资源短缺形势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造成水环境污染的生活、工业、畜禽养殖等污染隐患依然存在,北京城市水环境将长期面临生态环境用水短缺与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敏 《环境保护》2020,48(11):11-16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效?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如何完美收官?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如何开启"十四五"污染防治的新任务?本刊专访了第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挑战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是海河流域水环境的真实写照.国家已先后制定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十五"计划以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规划分区管理是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为逐步改变中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并促进两者的真正结合,阐述了进行流域规划分区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强化了分区、分级和分类防治的策略,构建了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的三级规划分区管理体系,提出了分区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流域、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范围及边界的划分方法,将8个重点流域划分为37个控制区、315个控制单元,确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格局。同时筛选出118个重点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分类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为未来流域的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7,(7)
<正>地处东江之畔的惠州,长期以来都把水质保障作为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今年以来,为了全面加强东江及其主要支流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和提升主要江河水环境,惠州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流域百日强化督查工作。督查重点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管,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促进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强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督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