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长江的生态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等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减弱。污染物排放基数大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突出表现,而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闸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生态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文章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关键问题的解决,狠抓重点区域的保护、治理和修复,狠抓重大工程的实施,创新体制机制等思路;并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勾勒出战略构思,包括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严守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制定分区分类的生态环境管理战略及目标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点分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生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剖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形势,在介绍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工程试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坚持用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重点攻坚,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本文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原则,进行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总体设计,明确了识别生态环境风险及成因、支撑流域区域水质目标管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协调机制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六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1+X"模式和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高度融合的联合研究组织方式。目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启动会已经召开,联合研究一期项目(涉及水质目标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和智慧决策平台)已经启动,联合研究的58个驻点工作组已经完成与地方的需求对接和方案编制,以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和"三磷"综合整治技术为代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形成初步成果,长江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智汇长江"正在加快搭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正在从设计迈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河流生态缓冲带指河流与陆地之间一定区域内的立体植被带.缓冲带生态构建是驻点跟踪研究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分析,得出长江干流江阴岸线缓冲带主要存在岸线开发强度高、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生境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较低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缓冲带分...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水库是目前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库。现在水库蓄水位已升到63米高程,库容达13.85亿立方米,水库的河床,水深发生了改变,深度增大,水面加宽,流速减缓,天然曝气条件也有改变,在环境、生态因素及水文条件有所变化的情况下,葛洲坝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趋势如何?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根据建库前后多年连续开展的水质监测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数据、资料,与工程兴建前的背景值进行比较分析,水质的基  相似文献   

7.
水库在发挥防洪、供水、航运功能的同时,也改变了库区和下游生态环境.现有的流域模型中水库模块相对简单,无法准确评估水库对河流氮、磷通量的影响.针对这一局限性,本研究从蓄泄规则、库区氮磷反应模拟两个方面改进了经典流域模型—SWAT模型的水库模块.以长江二级支流涪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水库建设对逐月流量、泥沙、总氮、总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模型模拟的逐月流量、泥沙、总氮、总磷的绝对误差百分比从原来的41.1%、33.4%、99.0%、130.5%分别降低到8.6%、23.9%、38.4%、52.9%,在汛期6—9月总磷的平均模拟误差仅为12.1%.新模型合理刻画了梯级水库群的级联效应,提高了梯级水库影响下的河流氮、磷通量模拟能力,为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水库调度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决定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建了沿江58个城市驻点工作组。驻点工作组研究工作是否支撑驻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决定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成效。本文以咸宁市为例,分析了驻点研究工作的原则、重点和机制,以期为驻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战,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其中就包括"长江保护修复"。为助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本文在辨析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突出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治理、空间管控、三水共治、区域联动等战略重点,并明确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治污体系、强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防范环境风险、实施精准治理以及推动区域间联防联控几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削弱了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威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多样性.在此背景下,选定松辽流域石头口门水库及其下游饮马河为研究对象, 首先分析了饮马河主要污染组分COD和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前期石头口门水库的生态放流措施对下游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然后基于河流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通过目标水质反推水库的生态放流量,从而拟定了一套进一步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水库生态放流方案.最后基于水库均衡分析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有的水库生态放流计划实施后,劣V类水体同比减少54.55%,效果较为明显.为了满足“十四五”水质目标,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除10月和1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生态放流量均需要提高,年生态补水量增加1425万m3,能够满足水库的供水、灌溉需求和蓄水计划,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缓解河流水体污染,提升水质.  相似文献   

11.
污染底泥是水体最主要的内源,存在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而环保疏浚可以有效地清除污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及其释放风险,因此近年来该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保疏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清除河流、湖泊(水库)水体污染底泥中累积的污染物,并对浚后污泥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为污染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发挥工程作用.作为湖泊、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疏浚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之一,也是湖泊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底泥疏浚同时也存在疏浚效果不理想、可能造成原位扰动与异地污染、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生态风险.研究显示,未来环保疏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包括:① 基于调查评估基础上的污染底泥分区、分类环保疏浚及处理处置研究;②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与区域生态修复一体化设计研究;③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浚后干化-处理处置-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④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处理和资源化全过程监管评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佳奇 《环境保护》2021,49(3):36-41
为了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长江保护法》按照规划管总、资源保护统筹、水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修复协同的思路,在总则之后分章顺次规定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的流域规划与管控制度体系、以保障用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的资源保护制度体系、以全方位污染防治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制度体系、以多维度修复为指向的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这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建立,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系统性制度保障,形成了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归纳分析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结构层次;通过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并结合工程实践,依据与河流生态修复成果紧密相关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包含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三个方面27项分指标的河流生态修复效果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展望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洱海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由于湖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加,致使洱海出现了富营养化进程加剧、湖泊水位降低、湖滨带生境恶化、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002年洱海入湖污染负荷量CODCr为3008t.a-1,总磷为137.31t.a-1,总氮为1426.35t.a-1,其营养盐负荷总磷和总氮均已超过洱海中营养水平下的环境容量.洱海已处在一个关键的敏感的营养状态转型时期,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提出明确洱海主导功能,注重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建立洱海湖滨带保护区,加强旅游污染控制,适当调整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方式,并通过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主要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环境改善工程、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洱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三五"期间将开展大量河流修复的工程应用,但目前河流修复工程方案主要从治理技术的应用出发,对修复模式的考虑较少。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河流水质改善的研究和工程报道,总结了在治理河流有机污染与营养盐污染中常用的在线和离线治理工程构建模式,为河流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亭子口库区水温变化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亭子口水库形成以后,将改变嘉陵江苍溪河段的径流分布状况,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来满足水利枢纽各用水功能(如灌溉,发电,防洪等)的要求;同时,水库也改变了天然河流水体的热状况,对库区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采用水温一维扩散模型模拟了建库后的水温分布,并就库区水体热状况的改变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然的修复理念,本研究开发了"旁路离线河流净化器技术与系统",并以温榆河支流龙道河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建设了罗马东湖"塘-湿地系统"和龙道河拟自然河道工程.结果表明,该技术与系统可明显改善水质和生物生境,COD、氨氮和总氮平均浓度由(71.86±14.94)、(10.70±1.20)、(16.14±1.37)mg·L-1降低到(47.59±6.13)、(1.17±0.27)、(3.65±1.73)mg·L-1,平均削减率分别为31.8%、89.5%和77.4%,氨氮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标准.龙道河生境质量评分由"一般"等级(94分)提升至"好"等级(151分).该技术与系统具有不改变干流河道原有状态、不影响干流防洪、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效果好等优点,适于支流丰富、排水灌渠密集或坑塘发达的污染河流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蒲河的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实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生态廊道建设和河道水质改善技术示范等工程建设,实现了水质改善和水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文章对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功效进行了解析,总结了同类河流整治的科学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科学》2015,(5):67-72
以合肥市巢湖入湖河流十五里河为例,在十五里河水质现状调查及有效分析河流小流域污染源解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针对各污染源项,提出了包括沿河重点污染源控制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河流水质修复措施、生态补水及河流生态修复措施、河流综合监测等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十五里河水体污染的控制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对策模式,也为其他类似入湖河流的治理提供思路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